治疗互联网思维焦虑症三药方

2014年03月04日 21:58  作者:白刚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白刚

  一直跟踪“互联网思维”这波大潮,长期深入国内外企业研究,并亲历前沿实践的白刚博士,在众多企业的咨询下,为“互联网焦虑症”问诊,“三剂药方”对症下药,也可以视为一剂综合疗养方案。

移动互联网创造“手机低头族”。移动互联网创造“手机低头族”。

  过去的几个月,从互联网企业到传统企业、从大腕企业到小微企业,都在讨论同一个主题:互联网思维。大意是说,互联网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企业可以不是互联网企业,但不能没有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太抽象了,没几个人能搞得懂。于是很多人就想了:有了互联网思维又能怎样?如果不能用互联网改造企业的业务模式或组织方式,互联网思维也就只是个自我安慰的时髦词汇。还不如来得直接点,我如何变成互联网企业,或许应该进一步说是“如何变成移动互联网企业”。

  很多企业都是从此患上的“移动互联网焦虑症”,尤其是传统企业。近来,传统企业的朋友们接连来电讨论“如何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每个人都认为,“若赶不上这波浪潮则必然死亡”。

  这也合情合理。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连互联网大佬马云[微博]先生都坐卧不安,硬生生吞下两大誓言——永不做游戏、永不和360合作——以其个性判断,若非是阿里面临巨大的生存冲击,不至于如此不淡定。

  当真是马年刚到,马上变天。微信红包一飞冲天,让阿里彻底hold不住了,因为动的是其最大的金融奶酪,二者直接展开短兵相接的巷战,打车促销肯定只是个开始。同期,更大规模的战斗在并购领域展开:腾讯入股京东、当当、大众点评网[微博],阿里投资高德、微博、奇虎360;两家争抢战略布局,这种收购态势同样会延续很久。

  阿里都如此恐慌,传统企业表现出忧心忡忡,也就再自然不过。

  可是,“有那么严重吗?”我认为大可不必。我并不否定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但坚持认为,天不会变得那么快!互联网企业鼓吹的客户数量的几何级极速增长,很多时候是数字想象,而非实际。

  这意味着,传统企业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转型。

  “克服互联网焦虑症”第一招是静心。

  要淡定,人急则丧智,丧智则失察,乱招频出,容易折腾死。

  微信红包参与者不过才800万人,听起来数字庞大,但与6亿微信用户相比少之又少。微信支付的发展还需要跨越两个鸿沟:其一是如何这让800万人从玩红包到日常支付。这必然有一个过程,想想腾讯要花费多大代价来培养人们打车支付的习惯,就能了解其艰难了。

  其二是如何从800万人发展到8000万人、8亿人。这要覆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截然不同的客户群体,无法简单过渡。即便如小米,再想扩展人群都已经非常困难,因为新群体与现有群体差异性太大。这也是小米把战略重心转向“为现有顾客提供扩展的服务”的原因,而不再是“以核心产品来扩展顾客”。

  “克服互联网焦虑症”第二招是拥抱。

  即季琦先生讲的“拥抱互联网”。拥抱,不是抛弃自我,而是保留自我,然后和互联网连接或融合在一起。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焦虑症,大多表现得很极端,彻底地否定自己,追求形式上的互联网化,结果自取灭亡,所谓“不变等死,变了快死”。

  传统企业要客观地看待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企业与人的沟通方式、合作方式与价值交付方式,但并没有改变价值本身。淘宝改变了购买方式,但没有改变“顾客为什么购买”;微信改变了沟通方式,但没有改变“人们为什么沟通”;小米改变了手机营销方式,但没有改变“顾客为什么购买智能手机”。

  这意味着,传统企业恰恰拥有最核心的东西——理解顾客价值的本质。也就是说,传统餐馆可能不懂互联网,但懂得餐饮业的本质,仍然有机会成功,例如海底捞;而互联网服装企业尽管熟知互联网,但若不懂服装业的本质,同样会失败,例如凡客诚品[微博]

  明白了这个道理,传统企业就不必妄自菲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守住行业的本质,再拥抱互联网,必定能重焕生机。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难度,并不比互联网企业拥抱传统企业(了解行业本质)的难度更大,甚至可能更低。

  这一点上,任正非先生的理解是更深刻的,“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要,华为的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这种精神能否使我们活下去,才最重要”。而这种能使企业活下去的精神,是跟着顾客价值一步一步爬行的乌龟精神。说句题外话,如果华为手机理解了这一点,它的竞争对手就不会指向小米,而会指向三星[微博],用小米方式冲击三星。

  所谓,潮流来来往往,经典恒久不息。任何时代,本质的东西始终未变。企业的存在基础是走进顾客生活方式、为顾客创造价值,而移动互联网虽然成为了顾客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这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走向同一方向——020——的原因。O2O,不就是互联网企业要走到线下来,传统企业要走到线上去吗?狭路相逢智者胜,关键是看谁首先理解并学会了对方。

  这是小米如此被推崇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个O2O的企业,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让自己与目标顾客群体全方位地融合在一起。传统企业需要向小米学习,守住行业本质,然后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改变与顾客的沟通方式与价值交付方式。

  “克服互联网焦虑症”第三招是合作。

  这就像腾讯和阿里一样,要实现O2O,互联网企业必然会收购、参股传统企业,或者合资合作;反过来,传统企业自然可以同样的方式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或联盟,甚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股权联系。

  包政老师讲,百年企业的成功秘密是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即便无法成为组织者,至少可以成为产业价值链的加盟者或被组织者。和优势企业建立合作,一起走向O2O,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这是个开放的世界,合作也必然越来越广泛,何况基于专业分工的协作本身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有人说,Facebook收购WhatsApp,既抄了谷歌[微博]的后路,又断了腾讯国际化的梦想。这未免太绝对了,假若谷歌和腾讯互相参股甚或合并呢?难道你会认为这永远不会发生?

  (本文作者介绍:师从包政教授,管理智慧自媒体运营团队成员。更多来自包政团队原创和推荐的精华内容,请关注查找微信公众号SHZB2010。)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药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