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国际投资者喜欢人民币

2015年10月28日 09:49  作者:陈凯丰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凯丰

  要想让国际投资者喜欢人民币,我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必须要有效的管理预期,尽量避免做让国际投资者“受惊”的决策。这一点上,不少国际的中央银行都做得非常好。从国际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我们的人民银行对于市场的预期管理可以进行不少的改进。

如何让国际投资者喜欢人民币如何让国际投资者喜欢人民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各种金融会议的集中爆发时期。刚刚结束的纽约金融论坛(NYFF)2015年年会正值华人传统中秋,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师俱乐部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经济学家、金融家、企业家和特邀嘉宾等二百余人欢聚一堂,进行了一天的深度交流。

  随后,纽约经济俱乐部,一个创建于1907年的组织,在纽约的广场酒店数百人一起聚会,讨论国际发展和中东问题。紧接着,著名的《财新》杂志在纽约召开2015年峰会,会议的一大主题是人民币的国际化。

  会前会后,不少人都会说起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那笔者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国际投资者喜欢人民币?或者说,如何让人民币多一些”朋友”?毕竟国际化的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全世界的机构都多用人民币来储存财富。只有让国际投资者们“喜欢”人民币,才会愿意用人民币投资,支付,储存财富等等。

  (1)符合预期

  要想让国际投资者喜欢人民币,我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必须要有效的管理预期,尽量避免做让国际投资者“受惊”的决策。这一点上,不少国际的中央银行都做得非常好。

  比如美国联储,他们不但严谨的跟踪金融市场对于联储的预期,而且经常积极的管理预期。纽约联储的主席杜德利也是纽约经济俱乐部的主席,他经常举办演讲,记者招待会等等,对于各种市场参与者的问题和疑问可以说是有问必答。在重大的问题,比如量化宽松,利息升降等的决策上,都是反复宣讲,反复让市场了解联储的意图。再比如印度中央银行,今年的降息决定都是在市场预期的时间做了市场预期的事情。

  从国际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我们的人民银行对于市场的预期管理可以进行不少的改进。今年在8月11日人民币突然贬值以前,基本上全球的投资者都是预期人民币升值,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一切都在掌控”。贬值以前,国内的金融高层的讲话也都是强调人民币是稳定的货币。而这样突然袭击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国际投资者的公信力。

  最近,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拉迪先生就这点说的非常好。他说人民币贬值3%,世界各国投资者骂声一片。日元贬值30%,没有太多的声音说日本政府的不好。

  最大的区别是日本的银行反复告诉了全世界投资者,我们搞量化宽松,把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建立的非常好,让投机者建立了做空的头寸。这样,即使是贬值,也是个皆大欢喜的事。

  这个也是西方文化的很重要的一点,“You are supposed to do what youareexpected。” (你理应做别人期望你做的)。

  (2)和国际投机者的关系

  全世界的央行都和投机者有些爱恨交加的关系。英格兰银行和索罗斯关于英镑的大战已经成了一个教科书的经典。那人民银行应该如何处理和金融市场投机者的关系?

  当然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主要的责任是稳定货币,避免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在这个大前提下,是否要打击投机者,或者说不让投机者获利?笔者认为这个金融市场是个共生的生态系统,货币政策,汇率变动都没有必要把投机者当成洪水猛兽。

  今年8月的人民币突然贬值确实导致了一部分做多人民币的离岸投资者损失惨重。但是,人民币的这一次贬值也让不少做空人民币的投机者获益匪浅。可以说,人民币的贬值极大的鼓励了华尔街的“唱空中国派”,打击了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愿意长期投资中国人民币资产的机构。

  这样的结果也许是非常遗憾的。比较一下日本央行,由于他们了解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在做空日元,在某些月份,日元如果有些升值,可以看到日本央行的官员在月末发言,让日元有所贬值。这些做法,可以说对于国际投资者是体贴入微。

  从宏观经济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都进行了力度巨大的量化宽松。量化宽松到目前对于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上升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实体经济的帮助没有非常明显。

  例如,美国的劳动力参与率是每年都在下降。经过了7年多的量化宽松和零利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多次表示需要退出宽松政策,提高利率。在这个背景之下,全球经济体必然需要有一个大规模的调整。

  又例如如巴西、俄罗斯等已经进入衰退,货币大幅贬值。就像KPMG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最近的一个论坛上说到的,没有任何一个政策会让所有人都喜欢。但是如果人民币在8月份突然贬值后,结果是外汇储备大幅下降,然后人民币又升值回来,这样的政策也许没有获得很多人的赞赏,但是招来了不少人的怨言。

  (3)不可能三角里面到底要选择哪些?放弃哪些?

  宏观经济理论里面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Trinity“。这个理论的大意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有以下的三个好处的:

  -稳定的外汇汇率

  -外汇自由流动

  -独立的货币政策

  理论比较复杂,但是实践上,一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既有稳定的汇率,也有外汇自由流动,同时货币政策独立运行。从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看,如果希望人民币能不断流出海外,成为国际投资者的财富贮存工具,极为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能让人民币有贬值趋势。

  亚洲金融危机也从反面证明了自由流动,或者说国际化的货币,很难与固定汇率共存。

  如果从另一方来思考,人民银行希望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量化宽松政策都会导致人民币的贬值趋势。这样的政策选择就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需要放缓。毕竟货币在不断国际化后,自由流通是一个最为起码的要求。在这三个不能同时拥有的里面,是否需要做出选择,然后广而告之?

  长远来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笔者非常看多中国的经济长期经济发展,也深信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必然要发生的。但是作为国际化的货币,靠拔苗助长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也许在当前的政策目标,增加人民币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才是正解?

  (本文作者介绍:纽约金融论坛联系发起人之一,目前在纽约管理一个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同时在纽约大学,纽约佩斯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IESE商学院纽约中心任教。)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货币政策人民币国际投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监管为何对恶意做多如此温柔 我国进入负利率时代?不可信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重回7% 央行双降将令熊市反弹延续 冯仑:人生最恐惧的是没有方向 投行高管自杀背后的股市隐忧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现在很多农民已不屑于当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