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上海的新年惨剧,是否再次告诉我们,人群聚集和拥挤,是危险的根源?在狭小的香港,据警方估计跨年活动在维港两岸聚集了至少37万人。然而数十万人不但次序井然,食环署的清洁工都依然推着手推车正常展开清洁工作,是如何做到的呢?
2015年的第一场悲剧来得太早,数十个年轻的生命竟在最欢庆的辞旧迎新跨年活动中悄然而逝。看到新闻的一刹那,幼年时春运挤火车回乡,入闸时被人流冲倒在地的恐怖记忆立刻回到我脑海中。自那时起,我对于任何拥挤的场合都带着人命如草芥的恐怖想象,如果极拥挤却没有出事,只能说是上天庇佑。
但真是如此吗?在上海悲剧发生的同时,几乎全球各地都有大型跨年活动,在狭小的香港,据警方估计维港两岸聚集了至少37万人。然而数十万人不但次序井然,食环署的清洁工都依然推着手推车正常展开清洁工作。“铜锣湾一带大约有600个警察维持秩序,市民有好几万人,但都非常合作”,参与维持秩序的香港警员O先生表示。
兰桂坊悲剧,催生完善方案
当然,香港绝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得如此完备,上海这次事件也让1993年的香港中环兰桂坊踩踏事件在一夕之间几乎尽人皆知。当时,仅有数十米长的小小兰桂坊,聚集人群不过两万,却由于警方“没有试图控制,不想破坏节日气氛”,而发生了21死63伤的严重踩踏事件。正是在这次事件后,香港政府和警方在经过详细调查后提出了六大建议,此后在任何大型活动举行前都有严格的例行人数评估和人流管制措施方案。
以今年的跨年倒数活动为例,详尽的方案在12月29日傍晚已由政府向市民公开发布,并在31日严格照此执行。首先,在12月31日下午6时已经开始第一阶段封路,例如最为狭窄而人流密集的兰桂坊、威灵顿街等开始封路;到了晚上8时,参加活动的人群必须按照警方指示在封闭的多条街道上单向“排队”行进。
其次,傍晚起多条车行路线临时改道,沿人流聚集区的多条街道车辆不允许转入。根据人数的实时变化,政府还公布了可能采取的封路和改道措施。例如在港岛中西区,连最主要的干道轩尼诗道在人数极多的情况下也将封闭。最后,为了尽可能容纳和疏导更多的人流,许多地区的停车场都从31日下午5时起到第二天上午6时都暂停使用。
与此相比,在人群同样多的上海外滩,黄埔交警在事故发生后坦言,外滩当时交通没有进行管制,直到晚上8时,车辆还在行驶。
活动现场,警察监督市民守规
当然,详尽的人流管制方案只是第一步,如果在某些时刻市民大量涌入某些景观更佳的场地,如果没有现场事故预防措施,方案只是纸上谈兵。
O先生表示,要防止密集人群导致踩踏事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双向甚至多方向行动的人群,变为单向流动,某些路口只准出不准进。遇到跨年倒数等人流极多的大型活动,连地铁出口也维持某些出口只能进入地铁而不许出。
他回忆,在兰桂坊事件之后,立即被警方采用的另一个措施就是避免人群挤得“密不透风”,即便人数再多的聚集区,都须留有紧急通道,以供警方和医护人员进出。事实上,在大多活动中警方会将聚集的人群分开成不同“方阵”先后行动,情况紧急甚至有失控风险时,警察会拉起手形成“人墙”来分隔人群,每个“区”都分配专门的警力严格控制。
O先生认为,在大型活动的控制中,最关键的是警察要有预警意识。“内地警察在大型活动中往往最留意的是有没有人闹事、打架等,而香港警察则对于市民有没有按规定、按方向行动等特别严格地监督”,他表示,因为只有确保人流能遵守规则,按照预定的方案行动,人流管制才能有效果。
而在发生事故的上海外滩,事后警方表示仅调集了500警力疏导人群,人数上显然不能应对数十万人的聚集,当踩踏事件发生后,尽管人群非常配合,但也用了5-8分钟才有警察进入事发地点,随后用了更长事件才在人群中拦截出一条救援通道,不少原本在挤压中求援的伤者,在这宝贵时间的流逝中失去了生命迹象。
人流控制,在生活方方面面
作为全球最拥挤的都市之一,香港对控制人流量的意识其实早已渗入方方面面,绝不仅在大型活动中。
例如经常来港购物的朋友常常会碰到在罗湖等口岸的人流管制措施,排成方阵的人群有条不紊地过关。不少朋友们还会发现,香港的地铁-轻轨系统港铁在工作日最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也常常是月台上挤满了人,要等三四趟才能上车,但绝不会让人有内地不少大都市地铁“挤成相片”那样的体验。
港铁在繁忙时段会采用的人流管理措施,包括间歇性关闭部分入闸机,安排更多的职员在月台上不断提示乘客排队,调节扶手电梯的上下方向,防止乘客冲入车厢。港铁更会在繁忙时段不断进行乘客流量调查,以增加出口、电梯、入闸机或改变位置等。
哪怕小到仅是一家百货大厦的优惠活动,也都会实行严格的人流管理措施。店方会在原本宽敞的底层大厅中用红绳划出一条通道,让人群单向流动,经过的专柜如果不作停留,则不允许再回头,走完整个通道也必须离开。至于店外排队的人龙,可能会沿着百货大厦外打好几个圈,却绝不会阻塞出入口。
其实,人群聚集并不是危险的根源,缺乏准备而失去控制才是真正的危险。香港对于大型活动的管理方案,在二十多年前血的教训下催生并迅速完善。然而人群踩踏、地铁挤压导致的事故,直到今天依然在不少中国大城市中梦魇轮回。或许除了眼泪、哀悼与慰问,我们更需要问一句的是,是否真的每一场悲剧都不可避免呢?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