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波士顿撰稿人 魏欣
大家可能以为美国经济回暖,股市走牛,金融就业又像过去那样炙手可热了,“华尔街之狼”们又恢复从前挥金如土的生活了。但其实,金融机构的境况并不像道琼斯指数那样逆天反转甚至再创新高,繁荣程度远未回到金融危机之前。
很多次回国都在底特律转机,惟独这一次是在暴风雪中。这个冬天异常冷。新闻里说今年的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寒流在移动过程中向南偏移更多,所以大家会感觉到每个冬天反而变得更加寒冷了。底特律机场被冻得像个大冰库,铲雪车在不停的清除跑道上的积雪。漫天席卷而来的风雪好像一头凶猛的怪兽,将庞大的机身裹在其中。向飞机加水的水管已被冻住,大家被延迟在机场等待消息。
于是我就遇到了同样在底特律机场等航班的同乡Peter。我们湖南人想讲好普通话不太容易,一张嘴就知道“福兰人”来了。转机时偶遇老乡非常难得。正好有大把时间,于是我们聊了很久。Peter前两年放弃海归,从中国杀回美国,和我讲了他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惑。
Peter是老华侨。20年前怀揣着一百美元独自一人来美国留学,在名校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大型金融机构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经历可谓成功。08年金融危机时选择回国发展。但在国内做了三年之后,感觉跟美国的环境相比很不适应,又再次选择了辞职。
从基金公司出来,他打算回美发展。但求职了一段时间才发现,美国各大金融机构仍然如危机时一样萧条。原公司的量化投资部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二。即使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这样的金融中心,市场上公开招聘的投资岗位也寥寥无几。哪怕背景非常匹配的候选人,也往往要面对几十个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竞争者,还要面试十几轮以上。大量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开始转行做IT、会计、咨询。
Peter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美国金融业的生态。大家可能以为美国经济回暖,股市走牛,金融就业又像过去那样炙手可热了,“华尔街之狼”们又恢复从前挥金如土的生活了。但其实,金融机构的境况并不像道琼斯指数那样逆天反转甚至再创新高,繁荣程度远未回到金融危机之前。
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从各方面都得到验证。总体失业率从09年9月份的9.8%降低到了目前的5.8%。科技和生化领域的新技术、新发明开始提供增长动力。美元贬值和油价的下跌缩减了成本,让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美国社会体现出竞争优势。移民政策的松动也开始为美国制造提供更多产业工人。经济数据的利好推动美股不断创出新高,吸引资本回流美国,美元也开始强势回归。
但由于监管政策的变化,这一切繁荣都把金融机构排除在外。次贷金融危机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震动,而金融机构在此一役中声名狼藉,对Wall Street(华尔街)本就充满敌意的Main Street(美国民众)发动了赫赫有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政策制订本来就倾向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更加将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坏孩子”而严加管束。
奥巴马总统主政期间,推动议会在金融市场进行了广泛的立法改革。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的总体目的,是避免银行的“大而不倒”。政府为了防止大型银行通过绑架市场来威胁政府救助,成立了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
其目的就是要在金融机构变得过大和过于复杂之前,就对金融机构进行限制。美联储下属还成立了不受政府控制的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消费金融保护局),保证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不会受到隐含收费和欺诈。
具体政策,在规模方面,法律对银行的资本结构、杠杆率、流动性和风险控制方面设置了新的规定,限制规模增长。这样可以防止银行具备绑架市场的能力。在结构方面,银行之间互相投资,以及银行下属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投资VC、PE、对冲基金,也被严格监管和限制。这样就可以防止其结构变得过于复杂,在经营失败时无法正常倒闭退出。
12月18日,美国第一大生命保险公司MetLife被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以9比0的投票认定为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系统性重要的金融机构)。这也就意味着MetLife是大而不倒,有可能威胁到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虽然MetLife在08金融危机中并没有接受政府援助,也没有体现出过于冒险的经营活动,但是它将很快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所有这些都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发展,自然使其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危机发生的前两年里,投资银行的雇员数从2007年峰值的18万4千人快速下降到了2009年的11万5千人。在随后的几年里,几乎每年又下降了将近1万人。根据统计,今年全球最大的10家投行总雇员数同比下降了4%。并且这些银行还在不断使用新毕业生来替代更有经验的老员工以节省开支。所以也难怪Peter这样的资深老前辈反而不容易求职了。
对于这些年前后光景的变化,Peter和我的共同感慨是,宏观环境的骤变可能正在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金融人才培养成本很高,要求具备金融、会计、统计、计算机等领域的复合技能。成为优秀的投资经理,更是需要在长期市场环境下经受历练。说得直白点,投资理念是用钱亏出来的。
可是直到今天,金融、MBA等专业仍然是美国大学里的热门学科。中国留美学生中,28%以上选择商科。“将来进金融机构”,仍然是很多中国妈妈为准备出国的孩子设计的前途吧?但是就业市场的变化,或者说还没有显示出明显迹象的变化,不会那么快反馈到寻常人家。新生们往往要到若干年后辗转求职时,才会发现,原来这个专业并不如当年所憧憬的那样美好。
一番长谈,直到广播播报说我们的飞机刚刚把水和食物加载完毕。我终于可以开始登机了。机场窗外的雪花还在飞舞,工作人员还在冒雪装卸行李。Peter离开前告诉我,他已经和几个业内知名的投资经理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幸运的是,近期A股行情高涨,他们很快募集到了不少资金。回到机舱,机长幽默的告诉大家,上海正是大晴天,我们终于可以逃离暴雪了。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Babson商学院MBA毕业,拥有多年证券投资和研究经验。现在波士顿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工作。此前曾在美国供职于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