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越下滑寿险越发达

2016年01月22日10:21    作者:燕梳新青年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燕梳新青年

  辽宁、山西、大连、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GDP增速后几位的地区,人身险同比增速为33.48%,超越全国人身险平均增速约9个百分点,大大领先于重庆、贵州、天津、福建、江西、湖北等GDP增速前几位的地区,也几乎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这些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最强区域人身险平均增速的两倍。

  难道真的是“经济越下滑、寿险越发达”?严重背离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保费增长对地方经济带来虹吸效应吗?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全国GDP增速,6.9%,有人就演绎成比7%少一点点,意味着保增长形势严峻;但又仅少了一点点,意味着经济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燕梳新青年》无法预测GDP的走势,但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之间如何关联意义重大。燕小梳分析了前11个月各地区保费增长情况,对比了上半年各地区GDP增速(PS:全年的数据还没全部披露),发现了几个异乎寻常的问题。这几个方面保险业内少人研究,燕小梳整理出来以供商榷。

  1、财产险与GDP同向变化、人身险则与GDP严重背离

  我们选取了2015年上半年GDP增速前六位的地区(西藏保费太小,剔除),重庆11%、贵州10.7%、天津9.4%、福建9%、江西9%、湖北8.7%(简称为前六),以及增速后六位的地区,辽宁2.6%、山西2.7%、大连3.5%、黑龙江5.1%、吉林6.1%、内蒙古6.9%(简称为后六),作为观察样本。

  全国整体来看,前11个月产险同比增速为10.8%,人身险同比增速为24.34%。前六GDP平均增速为9.57%,产险同比增速为12.99%,超越全国平均增速约2.2个百分点;而人身险同比增速为27.19%,超越全国平均增速约2.8个百分点。而后六GDP平均增速仅为4.48%,不到前六的一半,产险同比增速为6.38%,较全国落后4.4个百分点,产险增速仅为前六的一半;而人身险则出现了较大的背离,同比增速为33.48%,超越全国平均增速约9个百分点,大大领先于前六地区。难道真的是“经济越下滑、寿险越发达”?

  一个地区经济增速下滑,投资大幅下降,产出减少,因此导致与产险相关的企业财产、工程建设、车辆购买等相应减少,导致保费的下滑,可以理解。前六产险保费增速高于全国、后六低于全国,基本跟GDP增速保持一直变动,较好解释了产险保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那么,后六地区人身险逆势增长表现出来的超强差异性原因何在呢?

   2、人身险保费高增长来自何处?竟然是高现价产品

  毫无疑问,辽宁和山西的经济遇到了大困难,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代表地区。媒体曾称“辽宁经济‘自由落体’式下滑”,媒体也报道过“山西经济遭遇了断崖式下跌,省内县市已经出现大面积的负增长,进入衰退区间,仅有四个城市实现了正增长”。燕小梳以辽宁和山西为样本,分析一下人身险保费高增长的构成。

  先看辽宁,2015年前11个月,人身险增长34.41%。通过与去年同期对比,保费增速在100%以上的公司,按照保费增量进行排名,分别是生命人寿、和谐健康、百年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这五家公司合计增量79.5亿元,占全省增量的71%。

  再看山西,2015年前10个月,人身险增长39.30%。通过与去年同期对比,保费增速在100%以上的公司,按照保费增量进行排名,分别是国华人寿、阳光人寿、安邦人寿、生命人寿、民生人寿,这五家公司合计增量69.2亿元,占全省增量的60%。

  生命、国华、阳光、安邦系,分别在辽宁、山西的人身险市场兴风作浪,再加上不安分的百年和民生。答案简单明了,后六地区的人身险高增长就是来自于2015年加大马力、掠夺式抢占市场、所谓的“资产驱动负债”型保险公司,使用的武器就是高现价产品,是他们合力造就了人身险保费严重背离经济发展趋势。

  3、该怎么解释这样的背离呢

  背离现象牵扯到很大的问题,比如寿险业的发展动力、比如公司的分公司布局、比如公司费用的投放方向等。那么,该怎么解释呢?燕小梳认为有三点。

  一是保险产品保本刚兑为居民提供了心理安慰。经济过快下滑,导致本地居民收入来源减少,比如“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9个市、86个县(占比达72%)财政负增长,50个县收入降幅达到20%以上。东北三省财政也是大幅负增长,在上级财政支持下,当前虽未出现大面积拖欠工资问题,但形势严峻”。加之媒体的恐慌渲染,使得居民对现有资产的相对收益率更加看重,在银行理财收益快速下滑、P2P产品跑路、资本市场较高风险的大背景下,保险产品目前仍是收益刚性兑付增加了优势,收益率在5%左右的高现价银行保险产品成为不二之选,在资产配置上大量的资金转向保险产品。

  二是居民的资产大类重新进行剧烈调整。经济下滑,影响最大的属于房地产投资。根据报道,2015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依次递减,分别为13.3%、8.9%和3.4%,东北地区更是惨不忍睹,同比下降24.5%,基本断绝了投资房产的可能性。这样,原先大量投入到房地产业、进行炒房的资金不得不撤出避险,这部分资金可能的去处也是保险产品。

  三是居民出于对冲养老保障风险的需要。由于对未来养老医疗的不确定性担忧增加,购买保险动机增强。但可能由于对产品的不了解,存在大量居民把高现价产品作为保障性产品、进而购买的可能性。如此,相关保险公司当进行检讨。

  经济增长预期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为例,这个区域基本上是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最强、可持续增长最为看好的区域。但人身险平均增速仅为18.1%,几乎仅为后六的一半。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该区域有着更好的投资机会。

  比如,以2015年全年房地产价格为例,深圳、上海、苏州、北京等地分别实际增长了约50%、25%、20%、15%左右,加之互联网创业公司、先进制造业企业、优质投资公司基本集中在这些区域,导致有多重领域可以实现资金的高回报。买房收益是保险的五倍、十倍,谁还买保险产品?因此,表现在人身险上,区区5%的收益率不足以引起资金的大规模转换,因此也出现了增长仅为18.1%、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

  这说明,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本质上已经变为与其他渠道争夺资金的过程。

  4、保费增长会给地方经济带来虹吸效应吗

  由于经济下滑地区占据主导的几乎都是以高现价产品为导向的公司和产品,那么,问题来了,可能还很严重。

  一是保险影响消费吗?当地的居民收入和资金大量流向了保险产品,经济下滑是不是导致寿险保费增长的主因?保费增长会不会影响当期消费?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复苏?保费增长和经济下滑会不会形成反身性反馈并继续强化?

  二是保险影响投资吗?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大量资金无法本地投资取得较高收益,加之资金由总部统一运用,必然外流到经济发达地区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和相关的资产管理计划和产品,比如生命人寿耗资700亿元举牌浦发银行,安邦人寿巨资举牌民生银行、万科地产等。巨额保费再加上不菲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会在多大程度上导致本地的资金外流,是否影响当地的工业及基础建设投资?是否形成了对本地资金的虹吸效应?

  三是保险影响就业吗?经济下滑地区必然伴随着产能削减,从而出现一定的失业劳动力,历史经验显示营销员人数与失业人数有一定关联。高现价产品以银行保险渠道为主,能否影响保险业吸收当地劳动力?保险业是否减弱了解决就业的功能?

  不管承认不承认,2015年,保险业尤其是人身保险业已经实质上成为一个巨大的资本工具,已经具备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集资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由于最新业态的保险业尚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保险业在经济下滑地区,该怎么实现社会职能和自身发展,仍没有现成可靠答案。

  是天使还是魔鬼?燕小梳在此抛砖引玉了。

  (本文作者介绍:燕梳新青年,保险锐力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范晓军 SF09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寿险 财险 保险 GDP

推荐阅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人民币“拖累”港元了吗?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熔断那天A股的朋友圈发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