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2.0:铁风筝沉重飞翔

2015年08月05日 11:35  作者:燕梳新青年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燕梳新青年

  大风起兮云飞扬,中国政府的背书、大国总理的站台,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承载着超乎想象的使命。尤其是在中国商业社会掀起了从未在他国出现的沸腾,各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憧憬无不激荡着国人敏感的商业神经。

  “衣、食、住、行、玩”互联网改造的空前成功已经验证了上述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相对高阶的金融领域或被动、或主动的迈出了互联网+的改造步伐:一马当先的各色P2P平台已经用互联网的方式洞开了银行的防御,阿里巴巴[微博]等互联网险企巨头领衔的第三方支付足以到了令银行谈之色变的境遇;券商领域仅“股权众筹”一词极好的诠释了互联网+时代的颠覆性创新,且不提国金证券与腾讯、广发证券与新浪、东方财富大智慧收购券商等行为解决了券商渠道网点不足的痛点。

  然而连续推出“赏月险”、“爱情险”、“雾霾险”等系列噱头味十足的奇葩险种后,保险依旧沉沦?即便偶有较好的场景共生产品出现,也属昙花一现,保险依旧在互联网的门口不得其解。相比银行、证券于互联网领域的前行步伐,保险这一次为什么又落在了后面?

  1、试水阶段或者说1.0阶段的互联网保险,再次暴露了中国保险行业底蕴太薄的历史短板。欠债太多的中国保险行业终因基础太差、走了太多偏路失了互联网+时代的爆发根基——并没有真正深入保险业内部。

  互联网保险,本质还是保险,基于互联网时代提出的保险演进方向。无论是对于传统保险流程的改造,还是对互联网新场景的对应设计,最终的诉求还在于满足相应事物对于保险的需求。

  本为舶来之品的保险于根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矛盾,与国人传统理念也有着天然的抵触。国内保险业多年的“不走寻常路”则直接增加了保险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时间成本。

  回顾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史,可知国内保险行业的历史欠债究竟几何?从深层次的保险文化、国民投保意识,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商业模式,乃至浅层次的产品设计、服务质量等不一而足,最终的体现在行业口碑、从业人员形象等听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明白这一层道理,定可知互联网保险当前的发展逻辑和前行瓶颈。有没有觉得各色奇葩险种策略、简单价格引流策略和保险过去十几年的销售为王、粗放经营的逻辑何其相像,只不过该换了互联网的皮罢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满足了猎奇、培养了价格敏感、强调了收益性,保险的风险规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呢?如此互联网保险操作,你叫消费者怎么看,你叫金融同仁怎么想,你叫政府、监管怎么办?

  看看那些不知其所以然的怪险种、低价格的车险、高收益的短期趸交理财险……是否明白了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银行、证券等两大兄弟领域的差距,P2P也罢、股权众筹也好,甚至是第三方支付、券商和互联网企业的紧密合作,满足的皆是对应的银行、券商的职能,“互联网+”的对应切入都是上述两者的根部。

  必须指明的还有,相对于银行、证券而言,保险业务更具复杂性、专业性,消费者对之诉求也就更具有多样性(不多阐述、专者自明),加之消费者对保险根深蒂固的印象等涉及国民保险文化的部分,互联网保险的落后恰好说明“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保险在补课。

  2、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言,初级阶段的存在实属必然,按照正常的社会进程也必然由粗浅进入纵深。对于互联网保险而言,目前的1.0阶段虽然发展不算理想,但保险对互联网的觊觎可能要更甚于兄弟领域,甚至希冀通过互联网的改造改变传统保险的“不良”印象。

  你可以轻视“吃货险”、“夜猫子险”、“意外怀孕险”等不知所云的噱头险种,也可以调侃众安保费不足8亿估值却高达600亿的资本故事,但却不能不承认慢半拍的互联网保险也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的事实,它也欲展翅高飞。

  介绍一个颇具前瞻性、也颇受行业认可的观点,“互联网是金融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语出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这位有着人保智囊称谓的学者型高管认为互联网和金融之间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还有“姻缘”关系,并以保险为例从预测、大数、专业等三项保险行业立跟之本论证了保险行业除了拥抱互联网别无选择。(为不背负剽窃他人观点之恶名,给出原文链接地址)

  如果说王和的观点从理论的高度解决了互联网、保险跨界融合的学理基础,那么那些可寻觅蛛丝马迹的监管动作则说明监管意愿不在是简单将保险业务搬到互联网上,用互联网的一些方法去实现营销的诉求,而是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思维、精神、技术手段彻底改变传统保险的“不良”印象。

  监管先是铁腕扼杀部分奇葩险种以及高收益型理财产品,保证方向;后以国家的意志为国民保险意识转变背书、用系列红利政策逐步拉升国民保险消费需求,不但为互联网保险的爆发扩大群众基础,还促使壁垒甚为严格的金融监管部门的态度彻底明朗化。

  典型当属近日一行三会等十部委联手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及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鼓励、支持互联网保险发展。

  无意吹捧监管,实是基础薄弱、行于边缘的中国保险行业无法承受抓不住“互联网+”发展的代价,一旦有所偏颇,将犹如个险、银行般陷入歧途,难回头。如果把握的好,不但可实现国内保险行业真正的飞速发展,还可以实现那个美好的期待。

  灵动的互联网+古朴的传统行业保险要怎样飞翔,怎样才可以飞翔?即互联网如何叠加保险?截至目前所看,保险行业的种种互联网+的体现、种种互联网平台公司+保险的表现都不足以展现互联网保险的全部内涵。免费、噱头型创新产品设计、获取用户和流量,在互联网保险的玩法上,可以说是互联网保险初始阶段的极致。

  那么互联网保险进阶的2.0时代:穿透风口、概念、估值等喧嚣,如何回归互联网保险真问题?《燕梳新青年》认为互联网保险要想真正的翱翔于九天之上,需要深入保险行业内部,直击互联网保险本质,将历史欠债补齐,做一只“铁风筝”,设计锻造一那副铁骨架方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巨变。否则而九天之上的飓风可轻易吹散纸鸢的骨架。

  相对于轻灵飘逸的纸鸢,沉重古朴的“铁风筝”显然需要最大化的借助风口力量。纵然起步艰辛、步履维艰,但那股足够大的风已经来了,搞不好还恰处于风眼的位置。

  3、“你什么错都没有,只是太老了”。国内保险行业正在经历剧变,这种巨变不会随着互联网泡沫而中止,也不会因为个别人、主体的腌臜事落幕。裂变的年代,如果你无法看见、感受到这种变化,那么只能等待出局。记住:风已经来了,保险业内生或倒逼的变革正在进行中。

  对比传统线下保险,互联网保险主体的参与方更为广泛,有传统保险公司、也有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还有第三方平台公司,甚至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且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代表着一种前进的方向,很大概率上影响着互联网保险的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等关乎未来走向的关键要素。

  需要明白的是,无论哪一种互联网保险方向的选择,都并非是单一的渠道概念,或者是探索互联网+改造传统保险痛点,也或者是寻求利用互联网真正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新的保险需求。

  其中有最惠保、OK车险、车车网……等专门聚焦某一特定险种的创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也有百度[微博]CarNet、阿里yunOS、腾讯路宝盒子等互联网巨头险企的围剿战略,还有售卖全保险险种的第三方电商公司,鉴于银行、证券领域的互联网+皆由外力侵入推动发展的结果,此类非传统保险机构的觊觎互联网保险的机构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资本的助力下,或许也会掀起一番风浪,想象空间不小。

  而传统保险公司除了花哨的险种推陈出新,少有自我革新动作。其中大型险企(不要跟我提平安,平安的问题会单独成文)更是连花样产品也不多见,于互联网保险之道更显落寞。虽然传统保险机构自我革新步伐缓慢,但鉴于保险严格的门槛性、极高的专业性要求以及保险产品的复杂特性、尤其是寿险产品很难标准化处理,因此,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积极向互联网靠拢的传统保险机构胜出概率更大。

  相对上述几种互联网保险形式,《燕梳新青年》更为关心的是互助保险和互联网会在中国开出怎样的花?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保险形式之一,相互保险在政策的明确放行、转型的社会以及推进转型的政府、澎湃汹涌的互联网+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叠加令之灿烂充满可能性。

  更为重要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互助保险最为接近保险的本质,理论上风险控制、信息对称性、灵活性和运营成本等更具优势,也更被寄予打破当前粗放、同质化的市场,推动险企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监管期待。

  安平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筹建、多家相互保险公司的申请设立以及“夸客联盟”、“抗癌公社”、“E 互助”和“壁虎”等互助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得以迅速发展,燃起了互助保险中国热。

  介于理论探索的滞后性,实践的精神于当前更有意义。基于此,《燕梳新青年》策划“铁风筝”系列观察文章,围绕互联网保险的实践探索,重点关注不同互联网保险参与方的个体样本,剖析其战略逻辑,找到值得借鉴或共鸣之处,供行业镜鉴OR拍砖。

  (本文作者介绍:燕梳新青年,保险锐力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保险银行保险行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得双底者得天下 后市趋向乐观 做空者是怎样玩弄散户的 中国面临大汉以来的最大机遇 美国中产阶级收入真的在停滞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星野集团:半路出逃的接班人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为什么现在一定要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