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健康险花开何处

2014年12月12日 15:06  作者:燕梳新青年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燕梳新青年

  本世纪之初方才兴起的国内健康险市场,星途多年不顺,寄身寿险,盈利能力不忍直视,追究原因:专业能力不足;再深究,缺乏顶层设计,行业发展环境不成熟;继续究,医疗改革不行,健康险难行,税收等支持政策不行,健康险亦难行。

  有钱就是任性,但有政策比有钱更任性,如健康险。

  前有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俗称“新国十条”)为健康险圈定顶层设计,后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进行政策细化。尘封已久的国内健康险市场,因国务院连发的两个《若干意见》焦躁不已,市场情绪亦非“空前利好”之流的俗词所能形容。

  也难怪,仅凭“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解决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健康保险有关税收政策”两句话就给了行业莫大的鼓励和想象空间。

  本世纪之初方才兴起的国内健康险市场,星途多年不顺,寄身寿险,盈利能力不忍直视,追究原因:专业能力不足;再深究,缺乏顶层设计,行业发展环境不成熟;继续究,医疗改革不行,健康险难行,税收等支持政策不行,健康险亦难行;不能再究了。

  医改的配套推进以及税收等支持政策的跟进,再加上“支持社会资本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加强健康服务业用地保障”、“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健康险产品”等细化条款,憋屈了十数年的健康险市场确实没有不沸腾的理由。

  随之“大健康”概念奔腾而来,保险自被认为是最大受益领域。经营牌照的增加、险种的丰富、相关服务的增加、以及健康产业链的拓展,一幅国内健康险行业大肆卡位建设的画卷轮廓线渐清晰。

  都知道,“强化保险机构在医保控费方面的价值”是商业保险机构在医疗改革中被寄予的使命,两个《若干意见》也希望用发展商业健康险来解决基础医疗和补充医疗问题。当然,政府相关部门也会着力解决商业健康险发展面临的医疗资源、客户资源和政策短板。

  叙述至此,可以知晓大健康”那枚果实能否成功摘取的关键在于对医疗资源、客户资源的争夺。保险机构当如何攫取医疗资源以及客户资源?按照两个《若干意见》的指示,加强保险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从而打通信息化共享机制的壁垒,实现商业机构与医保和医疗信息的共享。那句“医疗信息交互中保险机构将成为最大受益者”的判断也恐由此而来。

  然而,“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保险有着太多的未知,保险机构是否可以摘得那枚果实,会否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幽默镜像尚不确定。《燕梳新青年》窃以为他日的健康险市场或许会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可以理解为摘取果实的三条路子。

  第一种大而全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之路,无疑这是一个拼爹的路径。正面理解就是通过推动大病医保、医疗经办业务发展等衔接基本医疗项目,协助政府推进医疗改革,从中获得核心的医疗、客户资源以及政策支持。当然还可以换一种更直白的说法:以政府委托业务,换取彼此信任,积累足够的资源后渗透至商业健康险业务领域和健康管管理领域,针对性的开发产品、普及性的健康险服务,渐而走上专业健康险公司之路。可以想象,这种大而全的模式非一般保险企业所能承接,且不论对所设基层网点覆盖面、人力资源等展现资本实力的硬性要求,就是博取政府信任的软性标签就足以止步无数企业。恐怕也只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政治觉悟高的好学生才有此殊荣,未来也不会排除地方政府背书的地方法人险企的参与。毕竟初涉此道的经济利益远不若政治意义那么明显。

  湛江模式、江阴模式、太仓模式、新乡模式……历数近几年颇显名声的几个保险机构参与的医疗经办业务的例子,几乎全部是几家中字头的险企。以人保健康为例,厚实的背景足以给之带来任性的空间,“那张总理批条”、带有“中国”字样的名字也足以令之斩获更多的政府关系。反观它的三大业务板块,政府委托业务、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和健康管理业务,确实只有政府委托业务拥有一定知名度。2013年度已赚保费50余亿元,依然亏损8亿元的尴尬难题依然在提醒着大而全的模式盈利的秘钥在于: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和健康管理业务的开拓,对之几乎所有的保险机构都在起步阶段。

  第二种高端取巧型,目标直指高端客户,以高端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揽获高端客户市场,这恐怕将是大多数保险公司进军健康险领域的首选。多年来,中国高端健康险市场也走得不算好,主要受制于医改进程中对高端医疗市场的开放以及对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放行,也和中国保险机构不熟悉高端医疗特性有关,尤其是不熟悉海外高端医疗保险市场特性。

  所谓高端医疗市场包括高端全科医院、高端专科医院和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受制于医改进程,中国高端全科医院、高端专科医院的进展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押注未来,伴随医改推进,中国高端健康保险市场也就有了做大的可能性。据多项预测,中国每年有3000——4000万左右的人群需要高端医疗服务,与之相关的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容量可达数百亿元。如果加上未来可能大范围出现的专科连锁医院,这一市场规模将以千亿元计。

  至于实现的手段,资本雄厚者可以延伸健康产业链,自建或参股收购医疗机构,甚至通过参与药品生产和运输环节有效介入患者的诊疗环节;实力欠缺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或者是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背后的保险机构(这一情况多见于合资保险公司,因之可仰仗外方股东的高端医疗资源),总之目标就是打造他人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说得通俗些“具有他人不具备的医疗方面的资源,可以提供特需医疗服务”。

  第三种即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成功卡位,挟资源以令险企,所谓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判断正基于此。虽具有上手快、易出成果等特点,但关键的核心资源或者说是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保险机构手中,恐怕将会严重挤压保险公司的话语权,成为又一个尾大不掉的销售渠道,风险自会难把控。

  尤其是出身于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可能改写历史。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显示出冲击力,支付宝[微博]推出的“未来医院”,可以令用户在支付宝中完成挂号、检查、缴费、取药,甚至查看检查报告等流程;微信“智慧医疗”可以实现全流程微信支付、查询排队序号、到号微信提醒、药单、检查单电子化随时查看。

  如果谁拥有了上述健康大数据,正逢允许社会资本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恰好又对健康险领域感兴趣,不多赘言了,已经可以理解保险公司的卡位心情了。

  写在后面的话: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本文作者介绍:燕梳新青年,保险锐力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健康险健康保险保险公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赵本山盈利模式的致命缺陷 马云为什么不信经济学家? 农民打工比种地挣钱的思考 老艾侃股:暴涨必有暴跌 心脏不好莫入市 老艾侃股:资金还在进场 周五将现牛市上涨定律 老艾侃股:牛市要胆大贪婪 坚定持股不折腾 散户需谨慎 别成疯牛市的牺牲品 快牛必死 国家战略牛市到底是什么 从阿里的成功看国企私有化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