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杂谈0821:深入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积极防范下一波原油价格上涨风险

2021年08月22日13:32    作者:王远飞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远飞(笔名:愚公)

  愚公杂谈0821:深入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积极防范下一波原油价格上涨风险,做好跨周期经营调节方案

  各位读者大家好,在《愚公杂谈0719:买预期结束卖现实开始油价将持续承压下行至8月》一文中,我们强调了:“买预期已经进入尾声,卖现实刚刚开始,7月底的现实就是“原油逐步增产+疫情再起+通货膨胀再交易降温+实货市场开始促销”,近端期货合约的价格将遭遇持续卖压,非专业散户切勿着急抄底进场!如果WTI在50天均线附近折磨支撑失败,将会回调至66到67区间(9周均线附近)寻找技术支撑,因为一部分原油实货多头们将在那里开始尝试第一轮抄底补库,但是实货多头们要防范几个大国在旺季悄悄释放原油储备进一步打压通胀预期所带来的技术支撑位超跌风险和现货价格滞涨风险。”

  时间飞逝,转眼已经到了八月尾声,上述预期已经基本兑现。回顾上半年,石油价格暴涨给生产者、出口商、政府、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油价到达75美元时,社会各界已经普遍对高油价将伤害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感到了忧虑;近一个月来,油价已经自高位下跌了12美元,如果油价进一步下跌,将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产生哪些副作用?低油价一定能更好的驱动全球经济复苏吗?油价下跌以后将会迎来更大幅度的上涨吗?这些问题在国际上已经引发了热烈讨论。以史为鉴,2014年油价暴跌之后,2015年世界经济GDP依然保持了微弱增长,进一步的,在2014-2020年,油价又开启了反复上涨之路。如今是2020年油价暴跌后的第一年,世界经济GDP增长的恢复速度显然强于2014/2015的增长表现,油价也已经恢复到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这个复杂且变化着的故事背后其实是“疫情-美国政府更大号的刺激政策-世界政治格局-供应链紧张”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一名中国地炼行业原油交易一线出身的交易员,基于上半年中国地炼企业的经营形势和行业经营管理制度特点,在本文中我将尝试通过“中国上半年石油市场概况、当前和未来的石油市场走势,不同国家群组和金融稳定面临的影响,以及石油政策制定者应如何应对其经济受到的影响”等多个视角,尝试分析中国石油行业在下一阶段可能面临的石油价格波动风险。

  一、首先让我们列出与石油价格暴跌相关的9个关键问题:

  1. 需求和供给因素分别对石油价格下跌发挥什么作用?

  2. 过去一年的供给变化可能再持续多久?

  3. 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4. 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会对石油进口国产生哪些影响?

  5. 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会对石油出口国产生哪些影响?

  6. 石油价格下跌对金融会有哪些影响?

  7. 石油价格下跌时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将采取哪些应对政策?

  8. 下一阶段OPEC的油价区间策略可能是什么?

  9. 中国上半年石油市场概况回顾

  二、接下来,让我们对上述问题逐个展开剖析。

  1.需求和供给因素分别对石油价格下跌发挥了什么作用?

  回顾过去几十年石油价格大跌的历史可以发现,供给因素往往是油价下跌的最主要因素(大概占75%),而需求因素往往是油价下跌的次要因素(大概占25%),这是为什么呢?在国际原油市场,全球石油产量稳步上升通常被调侃为“不会叫的狗”,换言之,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这样的有趣现象,即全球石油产量在“OPEC 释放和诱导的坚决挺价”的信号而开始逐步增产的同时,石油价格仍然会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一段时间,然后才会开始突然暴跌。进一步的总结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生产调节者角色的产量变化,一定会导致石油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石油供给路径的预期发生根本变化,这在历史上是一个不变的规律,用这个规律反过来就可以解释了历史上几次石油价格下跌的时机和规模问题,例如,1986年原油暴跌,是因为当时沙特阿拉伯自愿放弃了生产调节者的身份,导致油价从每桶27美元跌至每桶14美元,直到15年之后的2000年才得以恢复。换言之,石油生产调节者策划石油价格下跌的时机与规模方案时的核心目的只有一点:让原油市场更加接近一个均衡竞争的水平状态,而绝不是让美国页岩油搭便车大口吃肉的同时其他产油国不得不竞争打架吃草。如今,全球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运动和低碳经济,实际上等于美国在变相削弱沙特和俄罗斯等产油国的生产调节者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沙特能源部长在今年3月份曾公开表态说“美国页岩钻井一去不复返了”,我认为,如果油价一直上涨,美国政府不会对他的这种猖狂言论无动于衷,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和国家安全总监反复强调美国需要负担起的能源呼吁欧佩克增产即是例证,但新能源和页岩油增产都是远水,它解不了美国的近渴,美国政府将如何推动产油国增产,肯定在外交政策日程表上,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2.  过去一年的供给变化可能再持续多久?

  历史看,石油的供给变化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 OPEC,尤其是沙特阿拉伯未来是否愿意再次减产,这个问题反过来又部分取决于沙特战略变化背后的动机以及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在沙特政府决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昨日,花旗和有关咨询机构在报告中都提到了OPEC可能暂停增产甚至再次减产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从历史统计上我们可以发现,沙特减产对油价的影响力远大于它增产的影响力。

  一个假设是,伴随油价逐步恢复上涨,面对非OPEC国家和欧佩克其他成员的石油供应量明目张胆或者悄悄的稳步增加,沙特阿拉伯将会发现,维持“继续担任生产调节者并维持减产+坚持高油价”的供给紧张牺牲销售收入的经营策略的政治和经济成本过高了。如果是这样,除非其他OPEC产油国和俄罗斯同意在未来更广泛地分担大量减产任务,否则沙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采用“增产量+降价格+保持随时减产恐吓市场”这个供给略偏紧但可以维持市场收入水平是世界第一的经营策略,这个假设也是实施起来最快见效也最快的。

  另一个假设是,OPEC可能试图通过“增产量+更低价格”的策略来削减石油上游利润水平、石油上游投资兴趣,并施压非OPEC产油国减少石油供应,因为其中一些国家的石油开采成本比 OPEC组织主要产油国高很多。这个假设需要研究的关键是,上游投资者以及石油产量将反过来对油价的继续上涨做出什么回应?毫无疑问,过去一年石油生产商方面的资本支出已大幅下降,全球石油产量恢复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但是油价现在却已经彻底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了,这说明过低的油价对供给产生的动态影响,会导致石油供给(相对于最初变化而言)出现迅速下降,从而推动期货市场的油价更快速的复苏,过去油价经历了一年多的反弹,可以作证这个假设是实施缓慢但是见效也慢的。

  基于上面2个假设分析,我认为沙特再次采用第二个假设的概率较小,因为在政治上,沙特仍然需要联手最重要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俄罗斯,以防范和抗衡美国页岩油的逐步归来,而不是与俄罗斯撕破脸皮。通过7月份的欧佩克会议结果来看,沙特已经决定了采用第一个假设,需要提醒的是,在21年下半年沙特已经同意OPEC增产的同时,大家还要记得沙特能源部长在6月份圣彼得堡的一个能源峰会上曾经提醒过的一句话“先让我看到需求归来,然后才是增产决定”,沙特能源部长的这句话充分说明,新冠疫情、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经济活动及由其衍生而来的石油需求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他的增产决定随时可能因为需求端的变化而做出变化。

  3.  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从历史上看,石油价格因供给因素变化而出现下跌,对于全球经济发展而言都曾经是利好,与此同时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也会出现重要的财富再分配效应。不可忽视的是,美国目前仍然对石油定价话语权拥有强大的影响力,量化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看美国政府对世界经济变化期望的幅度有多大以及会持续多久,研究这个关键因素,不仅可以确定产油国产量政策的调整路径,还可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最初反应。通过上半年EIA展望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出,美国政府对石油的目前和未来供给变化的相对重要性仍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我先忽略石油价格变化可能对全球经济体的冲击影响,只针对石油价格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做出2个模拟假设:

  第一个模拟假设,如果原油期货价格由于因产量增长原因占比60%而下跌10%,即欧佩克、俄罗斯和美国页岩油都大力增产导致 油价暴跌,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接下来的价格反弹中,通常会导致美国的石油产量大约快速增长0.2%-0.5%。

  第二个模拟假设,如果原油期货价格由于因产量增长原因占比60%而下跌10%,即欧佩克、俄罗斯和美国页岩油都大力增产导致油价暴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油价下跌导致非欧佩克国家(如俄罗斯)的产量增长不及预期,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接下来的价格反弹中,通常会导致美国的石油产量大约快速增长0.5%-1%。

  这2个假设的计算结果,充分显示了供给因素主导油价下跌时对美国石油行业产生的非对称影响,不论哪一种暴跌发生,美国石油产业最后仍然会是赢家,而欧佩克其实始终是输家,换言之,通常情况下,欧佩克采用第二种假设只能是导致欧佩克在随后的价格反弹中被迫与美国页岩油展开再次竞争从而输掉更多国际市场份额,除非第二种假设受到政策因素干扰导致美国页岩油企业不想增产那么多和那么快,否则欧佩克要打压油价就只能选择往死里打(即选择第一种假设),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压制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市场份额和复苏速度。当前,受美国绿色能源行政导向和页岩油企业去债化等因素主导影响,美国页岩油的复苏进程仍然比较缓慢,只要拜登不重回鼓励页岩油生产的路线,欧佩克就没有必要采用第一种假设来使劲打压油价对抗美国页岩油。

  4.  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会对石油进口国产生哪些影响?

  从历史上看,油价下跌通过三个方面影响石油进口国:

  第一个是实际收入增减对消费的影响;石油价格下跌对美国实际收入所产生的影响小于欧元区或日本,因为当前美国虽然也进口石油,但是美国消耗的石油中有一大半以上是由本国生产的;

  第二个是最终商品生产成本下降对实际收入和利润的影响;对实际收入和利润影响其实取决于一国的能源进口依赖度,因为中国和印度的能源进口依赖度依然大大高于美国,因此中印两国从原油价格下跌中获得的收益更大;

  第三个是对整体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的影响。对核心通胀的影响既取决于油价下跌对整体通胀产生的直接影响,也取决于油价向工资和其他价格的传导,传导强度取决于实际工资的刚性,即名义工资对 CPI通胀率的反应方式以及通胀预期的稳定情况。在常规年份情况下,当油价下降导致核心通胀下降时,政府在面对核心通胀水平下降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通常为下调名义利率且下调幅度会超过通胀降幅,进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然而,现在是后疫情时代大国竞争经济复苏的非常规时期,并且欧美发达经济体仍然在实施零利率政策,因此面对核心通胀水平短期飙涨,如何控制整体通胀率不过热,仍然是各国央行的关键任务之一,于是我们在上半年已经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强力干预,也看到了美国财政部长对于经济过热担忧的言论。石油价格暴涨后,政府通常会实施一些政策产生的潜在抵消影响,例如,针对油价上涨,中国在收紧一些领域的货币或财政政策来干预油价过快上涨(人民币升值/进口配额缩减),日本和欧洲政府也在悄悄驱动欧元升值以确保日元和欧元计价的原油涨幅小于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这些货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油价暴涨对日本和欧元区的冲击,这些其实都是石油进口国在间接的对石油产油国发出增产的政治信号,而美国更是习惯于采用外交政策工具对欧佩克进行施压。对于石油进口国群体来说,尤其是在大规模征收特定能源税的国家(即对成品油单价征收固定金额的消费税),石油价格下降相同的百分比幅度,所导致该国消费者和企业支付价格下降的百分比的幅度其实是更小的,说白了就是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但是国内汽油价格没跌那么多,所以税收并不会大幅度减少,而且一些具备大量精炼能力的富裕原油产油国,还可以利用油价下跌的机会减少对自己国民的能源财政补贴(例如沙特),但是对于一些严重依赖进口成品油和其他商品的贫穷产油国,从油价下跌中获得的财政收益往往会可能更少,例如委内瑞拉、俄罗斯、伊朗。因此,对于沙特来说,在某个时点突然增加供应降低油价,不仅有利于和中美等大国的政治经济交往,还可以打击委内瑞拉、俄罗斯、伊朗等产油国的财政收益。

  图:中东产油国实现财政平衡所需要的油价

  5.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会对石油出口国产生哪些影响?

  承接上文,石油价格下跌虽然会让石油出口国群体的财政收益受到负面影响,导致所有产油国家的实际财政收入下降,导致石油生产企业的利润也会减少,但横向比较来看,石油出口国的受影响的程度和油价下跌对国家GDP的影响却存在巨大的国别差异,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出口国财政收入对石油出口的依赖程度以及石油出口收入最终上缴国家财政的比例,在各产油国之间,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出口收入上交国家财政比例比石油进口国的集中度要高很多,换言之,石油出口国政府的财政对石油的依赖性比石油进口国大很多,在大多数产油国,石油价格下跌产生后果都是会导致国家财政赤字出现,因此各产油国的财政盈亏平衡价就是关键问题,即石油出口国政府可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的石油价格,这个财政盈亏平衡价的国别差异很大,但它们往往都非常高。对于不依赖财政盈亏平衡价数据的国家而言,财政预算石油价格(即一国制定预算时假定的石油价格)是衡量一国面对油价下跌时脆弱性的另一种方法(例如美国、俄罗斯、挪威),经过这几年的石油价格战,一些石油出口国已经比之前几次油价大跌时明显准备得更好了,可以有更多的底气和手段来应对油价的下跌调整,少数国家建立了诸如财政规则和主权基金等政策缓冲,以及一些更可信更稳定的本位货币框架,例如挪威、俄罗斯、沙特等,这些国家已经可以不在乎油价出现10美金的暴跌回调,这也是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今年6月初就提到过“高油价可能导致用户转向其他能源类型”以及俄罗斯财政部长说“我们可以不依赖美元计价”的深刻原因。

  6.石油价格下跌对金融会有哪些影响?

  历史上看,油价下跌会对金融产生直接影响,并会通过诱发央行的汇率调整而产生间接影响。

  油价下跌,会削弱石油进口国能源部门企业的金融头寸(例如贷款),特别是那些以美元借款融资的企业,这也就意味着会削弱对能源部门有大量债权的银行和其他机构的头寸,尤其是新兴国家石油进口国的头寸数量,大家都知道我们亚洲石油企业至今仍然在遭受去年新加坡兴隆事件的影响,中国石油行业的信贷供给仍然偏紧,简而言之就是新兴国家市场的原油玩家都是喜欢“买涨不买跌”。

  油价下跌往往还会导致石油进口国的货币升值(尤其是美元),以及石油出口国的货币贬值,历史上看,油价下跌曾经多次导致包括俄罗斯和尼日利亚在内的许多石油出口国的货币突然贬值,虽然可控的货币贬值有助于石油出口国的贸易逆差调整,但也会加剧持有美元债务的企业和政府的财务问题,在未能稳定好货币贬值预期的国家,失控的货币贬值很快会导致通胀上升到很高的水平,如果油价暴跌过多,将会对美元和能源类敞口较大的债券持有人与银行造成集中且重大的影响。然而,全球能源信贷风险敞口暴露过大,很可能导致全球银行体系大幅提高拨备要求,一些石油进口国可能会因为油价暴跌而利益受损,例如中国欧洲日韩等石油进口国的银行对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的石油业务通常都有巨大的信贷敞口,其中一些日、韩、欧、中资银行以及石油企业的股价通常也会因为油价暴跌而出现贬值风险不得不提高美元拨备要求,而美国银行业和美国石油行业却可能因此受益,因为美国的银行业拥有更廉价的美元,美油企业的股价也会因为美油市场份额增长而得到提升。

  油价下跌对石油出口国银行的影响,关键取决于油价下跌持续的时间和其对经济活动的阶段性影响(例如油价在夏季下跌反倒有助于石油出口国的国内财政改善)以及反过来如何影响他们具备的财政缓冲机制(只要下跌持续时间不长就不会导致大出血)。

  根据上述内容,在冬季到来之前油价出现一波下调,对于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来说都是利大于弊,而对于美国金融界投行来说,这将会创造一波新的做空(脆弱国家的货币和债券)机会和一波新的价值股抄底机会(欧美中能源股和银行股),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在圣诞进口季到来之前驱动一波美元升值反弹也有利于改善美国四季度的贸易逆差。摩根大通总裁Jamie Dimon六月份在一场线上论坛中发言曾经提到:疫情导致的市场高波动带来的华尔街投行交易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以JPMORGAN为例,交易利润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四成,同时出席会议的摩根斯坦利总裁也认同他这个观点,并且发言恳请市场理性看待后疫情时代投行交易利润下降的回归正常,这些银行大佬们的发言显然是在努力降低宏观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期望值,这也佐证了近日来金融市场高涨的宏观情绪和油价共振的情况,即油价突然下跌将会是点燃宏观情绪退烧的一个导火索,而宏观情绪的退烧将会进一步打压油价,目前看,美股指数目前并未继续下跌太多,昨日美股指数已经实现了止跌回升,但是油价仍然因疫情因素和美元升值压力而承压下行。

  7.石油价格下跌时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政府将采取哪些应对政策?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研究石油进口国和石油出口国政府在面对油价上涨时将会采取哪些应对政策,因为任何油价上涨,都先是由老百姓和企业承担的。反过来,我们应该充分研究油价下跌时,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将会采取哪些应对政策,因为油价下跌,政府利益可能受损将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应对油价下跌的政府政策,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是石油进口国还是出口国,唯一例外的情况是油价下跌的同时为能这两类国家提供了改革能源补贴和能源税的机会,因为低油价可以以更低的政治成本取消补贴提供机会,例如,历史上,印度曾经降低柴油补贴并且未发生抗议活动,原因在于那时候印度柴油并未涨价,在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油价下跌通常是向石油企业提高能源税的机会(因为原油成本降低成品油裂解利润增长),从而让政府可以降低其他税收,例如降低劳动类税收以实现工资收入提高。

  回顾历史,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在常规时期,如果出现了油价下跌,对于宏观经济健康状况良好的国家而言,比如那些没有产出缺口通胀处于目标水平并且经常账户已经实现了基本平衡的国家,在油价下跌导致近期整体通胀下降的现实情况下,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既要努力和持续稳定长期通胀预期,也要努力维持近期核心通胀稳定,还要努力防范滞涨和通缩,这意味着这些大国(中美欧日韩)的利率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并不能简单明了的操作,一方面货币需求上升过快会导致要求加息,另一方面要防止核心通胀下降过快不得不要求降息,但总体而言,无论石油进口国中的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利率政策怎么变化,石油进口国中的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经常账户差额的改善,就可能会导致汇率升值,这是自然且可取的升值,这就是为啥上半年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中国人民币是自然升值而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说白了就是过去一年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赚钱太多导致)。

  然而,现在是后疫情时代各国经济复苏不平衡的非常规时期,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复工和复苏进度仍然不及中国,也就是供应链仍然存在产能上升的缺口还没补齐,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显示,美国在2021年7月份是石油净进口国,出口830万桶/日,进口910万桶/日,在此背景下,我认为美联储难以实现上一段中提到的“既要也要还要”,美联储继续使用前瞻性指导来稳定中远期通胀预期以避免未来发生滞涨和突然通缩才是他的关键任务,所以美联储反复表态说通胀只是暂时的,其实美联储就是在说稳定中远期的通胀预期才是我们更关键的任务啊(也就是说,美联储担心现在涨的好好的,不代表后边还能一直涨啊),这一点,我们可能会在下周的美联储主席杰克逊洞峰会讲话中得到验证。

  有人认为一旦油价下跌,石油出口国政府的应对政策与石油进口国相同是方向相反的关系,愚公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石油进口国与出口国有两个重要差异:一是,当油价下跌时,石油出口国面临的经济冲击影响的规模占其经济的比例比往往石油进口国要大得多;其次,当油价上涨时,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比例往往要比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企业的大很多,因此无论石油出口国还是石油进口国,一旦发生油价下跌,就意味着大家的财政收入都在减少,会导致政府有必要去适当减少政府开支,尤其是目前石油产业仍然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油价过低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损伤影响也会较大;但是如果油价发生过大幅度的上涨,却也意味着石油出口国不得不面对更多的财政开支(因为万物皆涨,石油出口国它们通常得花更多钱进口粮食和消费品),尤其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石油出口国而言,这种情况更是难受,2008年油价飙涨到147美元时沙特阿拉伯的通货膨胀率一度飙升到9%,接下来中东地区的物价飞涨不到3年就发生了阿拉伯之春,整个中东地区陷入了政治动乱危机,原因就在于,油价虽然上涨了,美元却也下跌了(并且美元不一定下跌),而这些国家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调整油价下跌所需的本国货币实际汇率的贬值,本国货币贬值了这样才能让本国的财政收入显示出增长没有受到油价下跌的冲击,在没有此类财政缓冲空间且扩大财政赤字空间有限的石油出口国,他们的货币政策调整往往是更为艰难和缓慢的。也就是说,当石油价格过快上涨时,石油出口国的货币往往需要更大幅度的实际汇率贬值,并且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货币框架,从而才能避免本国货币贬值而导致本国通胀居高不下和自家的主权基金出现信用评级被下调的风险,这对于大多数石油出口国的政府而言着实是一个巨大艰难的挑战,油价过快上涨->调整本国货币政策->财政收入增加滞后但财政支出增加在先->应对主权信用评级->应对国内通胀增长过快带来的民怨和政治风险,不难看出,这也太多麻烦事儿了,通过货币贬值来应对油价过快上涨所产生的副作用,对于那些石油出口国政府领导们来说,真的是一万年太久和技术难度太大了,所以他们还是“主动增产量降油价”才能见效快又省省心!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油价过高或者过低,都无法让各国政府单方面获益最大化,因此石油进口国和石油出口国必须找到共同利益平衡点。

  8.下一阶段OPEC的油价区间策略可能是什么?

  7月24日,沙特能源大臣在欧佩克会议上表示:建立共识是一门艺术。

  8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发表声明指出,“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他希望美国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能源,包括在加油站内”,杰克·沙利文还在声明中敦促欧佩克及其以俄罗斯为首的盟国——“欧佩克+”联盟——进一步放松减产措施,而且要行动迅速。沙利文还表示,“虽然欧佩克+联盟最近已同意增产,但这部分增产量在2022年之前无法完全抵消此前该联盟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减产量”,“在这个全球复苏的关键时刻,这些增产量并不足够。”“尽管美国不是欧佩克成员国,但我们将始终与国际伙伴就影响我们国家经济和安全事务的重要问题进行对话,无论是以公开或是私下的形式。”“我们正与欧佩克+内的相关国家进行接触,以探索竞争性市场在定价中的重要性。竞争激烈的能源市场将确保可靠和稳定的能源供应,欧佩克+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以支持经济复苏。”

  8月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完善并落实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方案。

  愚公常说,政治面定义趋势,当沙特部长讲话时,布伦特原油价格位于75美元附近,当美国国家顾问讲话时,布伦特原油价格位于67美元附近,当中国国务院总理讲话时,布伦特原油价格位于69美元附近,这三方的讲话,基本代表了石油进口国和石油出口国已经达成了共识,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猜测,下一步欧佩克+的油价区间策略可能是67-75美元区间,这个区间的油价波动将非常符合欧佩克产油国的利益,既可以为欧佩克的下一步增产提供经济动力,又可以满足中美两国目前的经济复苏现实需求,基于欧佩克上月的会议决定和当前的全球原油库存已经下降到5年均值以下水平,当油价高于75美元以后,OPEC+组织的领导者(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可以什么都不做,只需要等待opec成员产量作弊和非欧佩克产油量自然增长而导致油价崩溃,当油价低于67美元以后,OPEC+组织可以通过重新召开会议暂停增产甚至提议减产等方式临时干预油价继续暴跌。

  当然67-75油价区间策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预计,伴随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石油消费需求恢复更多,欧佩克将会采取进一步推高油价区间再提高产量打压油价的策略,这也许就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在声明中强调当前这些增产量并不足够和激烈竞争定价的深刻寓意。

  9.2021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市场概况

  根据公开资料数据,愚公在此对上半年的中国石油市场运行态势做一个简单回顾总结:

  (1)石油需求:2021年上半年我国表观石油需求为1401万桶/日,同比增加9.2%;今年我国汽油和航煤需求从疫情拖累中反弹,但柴油需求有所下降,石脑油、石油沥青和LPG需求继续增加。

  (2)原油生产: 202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为402万桶/日(9932万吨),同比增加11万桶/日,增幅为2.8%。

  (3)原油加工: 202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1423万桶/日(3.51亿吨),同比增加139万桶/日,增幅为10.8%;6月份,我国原油加工量为1486万桶/日,同比增加5.1%,创历史新高。

  (4)原油进口:202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出现下滑,进口量为1057万桶/日(2.61亿吨),同比减少25万桶/日,降幅为3%;二季度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始终在1000万桶/日以下。我国民营炼厂进口原油数量为253万桶/日,同比减少29.5%;其中山东地炼进口原油数量为159万桶/日,同比减少39.4% 。2020年上半年,中东仍是我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区,我国自中东进口原油达510万桶/日,同比减少12万桶/日,进口份额为48.3% 。 沙特为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今年上半年进口量达177万桶/日,同比减少5万桶/日,进口份额为16.8%。

  成品油出口:2021年上半年,我国全部油品(汽煤柴、燃料油、石脑油、润滑油、LPG、石蜡、石油焦和石油沥青)总出口量为3853万吨,同比增长7.6%。 成品油(汽煤柴)出口量为2630万吨,同比减少2.6%,其中汽油出口量为987万吨,同比增长21.3%;航煤出口372万吨,同比减少52.1%;柴油出口量为1301万吨,同比增加14.6% 。

  (5)成品油进口:2021年上半年,我国全部油品进口量为3305万吨,同比减少2.5%。成品油(汽煤柴)进口量为179万吨,同比减少38.1%;其中汽油进口量为39万吨,同比减少21.5%;航煤进口90万吨,同比下降46.9 %;柴油进口量为50万吨,同比下降28.3% 。

  (6)其他石化产品进口:2021年上半年,我国稀释沥青进口量为1560万吨,同比增加1156万吨;混芳进口362万吨,同比增加63万吨;LCO进口948万吨,同比增加312 万吨。今年6月12我国对混合芳烃、轻循环油及稀释沥青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征税后,涉税产品进口受到显著冲击。

  (7)原油库存水平:根据kpler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商业原油库存水平持续下降,预计已经从8.95亿桶水平下降到8.62亿桶水平,商业库存量下降约为3300万桶。根据澳洲朗塞斯顿8月17日报道,中国在7月动用了原油库存,是连续第四个月原油加工量超出国内产出和进口总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7月原油加工量为5,906万吨,创下14个月以来的新低,由6月创下的6,082万吨纪录高位下降。中国7月国内原油产量为1,687万吨,而进口量为4,124万吨,炼油厂可用的原油总量为5,811万吨。从加工量中减去可用的原油,就会出现95万吨的缺口,按照标准的转换系数,这相当于缺口量大约22.37万桶/日,愚公认为,这也许是李克强总理在8月16日国常会中指示“完善并落实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方案”的深层原因之一。

  图2:中国原油库存水平(Kpler)

  三、研究结论:地炼企业仍须积极防范原油价格上涨风险

  从石油进口国来看,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后,美国能源和气候政策出现大幅转向,拜登在其竞选时就已承诺逐步向清洁能源过渡并将加强对油气行业的税收和法律规范,以确保美国在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并在2025年达到零碳排放,中国政府也提出了碳达峰战略,这对石油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美国带队转向绿色能源压制传统石油生产虽可在短期内减少美国石油出口数量提振国际原油价格从而让欧佩克+成员短期获益,但从长远看,美国和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美国和中国在引领着汽车和飞机等新技术变革和其他国家的能源转型,这将最终开始逐步减缓世界石油消费需求。

  从石油出口国来看,地缘政治、 民族性格、 宗教文化、产油国地位优越感和对新能源的不安全感,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政治上坚持自成体系和经济上乐于自给自足的执政心态,这些因素在一起强烈影响和主导着石油出口国群体的定价观念认知和处世哲学。

  综上所述,由于“疫情后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中美两国带队世界能源转型仍在初级阶段、中美两国原油库存补库预期、产油国供给调节策略依然有效、中东地区政治再平衡”等因素,愚公预计,油价的短期和中期前景(2021-2023年)依然是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布伦特60-63美元可能将突然遭遇强劲支撑,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上涨至80-85美元的风险仍然较高,相比油价下跌,中国地炼行业仍须更加警惕和防范油价上涨风险,做好跨周期经营调节方案。

  注: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文献史料,限于篇幅,并未一一列明出处,特此鸣谢。

  (本文作者介绍:职业交易员,拥有15年国际能源衍生品交易经验,在“地缘政治、能源安全领域”拥有10年研究经验。)

责任编辑:陈修龙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贾浅浅辟谣:黄瓜等多首网传诗歌不是我写的 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签证一个没批,俄方:令人震惊 俄罗斯能源武器失败,欧洲天然气价格三天暴跌1000美元 最赚钱的高铁也亏损了,国铁集团负债破6万亿 南京江宁警方回应"190万诈骗案拒不立案" 徐翔妻子应莹每周市场点评:推荐配置具有高股息率的龙头股 当共享单车“扣车”变成产业链:停在白线内也被清理,有企业赎车花费上亿元 刷屏!理想ONE降价2万,老车主不满意了 上海,这一次失分了!赢了执法,输了人心! 5岁女孩小区里被咬伤脸,狗主人支付25万医疗费后想一次性解决,女孩家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