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夏磊
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作为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一条列出。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十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均过半,平均为53.6%。疫情冲击下,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
扩大内需,具体如何做?哪些方向最受益?
一、如何扩大内需?首要任务是恢复和扩大消费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2021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1880美元,在世界银行公布的经济体中仅排68位,相当于70年代末的美国、80年代中后期的日英法意、90年代中期的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总体水平仍不高。而且,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2022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是平均数的85.1%。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是平均数的91.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是平均数的8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让居民有能力消费,可采取的具体举措包括:(1)减税降费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工资性收入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增加劳动报酬的前提是稳就业,通过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直接减轻企业负担,保市场主体,使得企业经营所得收入转化为劳动者报酬。(2)降个税,减轻工薪阶层负担。个税免征额自2018年提升至5000元后至今已近5年时间,相较于经济发展、物价变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在明显滞后。通过提高个税免征额,并与通胀挂钩每年进行动态调整,或以家庭为单位征缴个人所得税,同时降低低档税率,都能直接有效提升工薪阶层消费能力。(3)发放消费券或现金补贴,激发消费潜力。疫情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冲击居民消费需求,消费券自带杠杆效应,有利于拉动消费。(4)盘活居民资产,增加现金收入来源。美国通过套现再融资(Cash-Out Refinance)方式,为房屋净值较高但缺少现金流的业主提供再贷款,不仅可将业主的高息贷款置换为低利率新贷款,而且可以帮助房屋净值较高的居民盘活住房资产,增加现金流,间接刺激消费。
改善社会预期,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世纪疫情、世界变局等超预期突发因素严重冲击我国,社会各界心理层面上仍很脆弱,提振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是稳定和改善预期的重点。一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让居民敢消费。住房、教育、医疗是居民消费支出的最大顾虑,通过继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提升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解决居民“后顾之忧”。二是畅通销售渠道和物流,让居民方便消费。县域市场沉积多种消费需求,通过实施县域商业建设活动,可带动县域消费扩容提质。同时,进一步加强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刺激消费。
二、扩大内需的三大路径
住房改善。一是部分住房居住条件亟需改善。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我国城镇住房中成套率为95.9%,约28%为条件较差的平房,35%为1999年前修建,容易出现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此外随着家庭人数增加,居住环境也渐显逼仄,住房改善需求强烈。二是主力置业人群年龄中枢上移,住房改善能力提升。主力置业人口中20-34岁以首置需求为主,35-60岁以改善需求为主。2020年20-60岁城镇主力置业人数约8.2亿人,其中35-60岁改善需求年龄段占64.5%,这其中35-45岁的一般为二次购房首改群体,45-60岁为三次及以上的再改群体,这些居民有一定收入,本身对住房建材品质、智能家居、周围的园林绿化等有一定要求,由于儿童入学、生育二胎、照顾老人等有置换更大面积、更好地段住宅的需求。目前,各地正在出台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改善需求。如南京从2022年12月起二套房首付比由60%降至40%;武汉对二环外正式解除限购;广东1月末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费提供便利。
在住房领域,通过取消限购政策、放松限贷、下调房贷利率、增加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同时做好预期管理,对于购房者来说,“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变;对于开发企业来说,“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传统发展模式行不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依靠土地财政将难以为继。
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5.6%。2023年中央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信部等八部门发文,从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保障原材料供给、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地方也有相关支持政策,如上海将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山东对省内购置新能源乘用车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发放3000-6000元消费券、无锡发放1200万元新能源车消费券等。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一是供给侧加强基建配套建设。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等。二是需求侧减轻税费、增加补贴。可借助地方政府补贴、厂家补贴、经销商促销等方式拓展消费空间,降低汽车消费税和附加税费等释放消费需求。三是在使用端降低成本。加速推进全国实施峰谷电价模式,引导新能源汽车在夜间闲时充电,既能减少夜间电网内的电量浪费,又能起到“填谷”作用。
养老服务及教育、医疗、文旅、体育等。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77.9岁提高到2021年78.2岁。人口老龄化叠加人均寿命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总量大幅上升。此外,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迎来复苏期,在线健身、冰雪运动、竞赛表演等体育活动也吸引关注,各方面需求回暖将助推内需扩大。
在养老服务方面,虽然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大,但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可通过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此外可借鉴日本养老市场经验,日本人口老龄化率高,2021年达28.86%。在政策端,日本实施《介护保险法》,为65岁以上和40至64岁的被认定为需要介护对象提供介护服务,减轻家庭照顾老人的负担。在供给端,日本企业结合老年人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研发出大量适老化产品和提供多样服务如旅游休闲、电子宠物等。在需求端,2022年60岁以上的日本人支出占到总支出额的31.5%,医疗保健、旅游是主要消费方向。在教育、医疗、文旅、体育方面,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教育上,可结合三孩政策提供高质量托育和学前教育服务,鼓励在线教育和付费平台发展。医疗方面,鼓励人们定时进行体检、适当购买防护用品等,发展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与养老相结合,进行产品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开发。文旅上,除开展文旅营销推广、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外,也可对景区门票适当进行优惠、举办乡村旅游主题活动等。体育上,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马拉松等均能成为消费热点。
风险提示:统新冠病毒变异具有不确定性;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全球经济超预期衰退;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国别经验适用性风险等。
证券研究报告:《扩大内需的三大路径》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3月11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夏磊
SAC编号:S0350521090004
(本文作者介绍: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