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鑫:站在社融炸裂的小拐点上

2022年02月11日21:06    作者:朱振鑫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朱振鑫

  2021年投资的核心变量是微观,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半导体,机会都来自于自下而上的产业周期,核心是科技创新驱动的行业景气度提升,这和宏观经济没有半毛钱关系。

  2022年投资的核心变量是宏观,自下而上的产业周期边际上缺乏增量,估值仍有出清压力,但自上而下的机会正在逐步显现,核心是宏观经济周期正处于拐点区域,可能发生方向性的变化。

  在所有的宏观变量中,最最核心的变量是社融,这直接关系到货币供应(M2),或者翻译的再直白点,就是全社会手中的“钱”。

  2021年宏观没有给股市机会,而是把机会给了债市,核心是社融收缩。以2021年2月为拐点,社融见顶回落,近一年的滚动社融从35.8万亿一路降至9月29.9万亿的低点。在这个阶段,A股市场整体估值出清,除了业绩暴涨的科技股和周期股,其他基本全军覆没。但债券市场却一路走牛,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了40个BP。

  2022年的宏观周期可能完全不同,核心是社融的收缩正在逐步逆转。从2021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宏观政策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尤其是央行加快了降息降准的步伐。再叠加地方债的后置效应,导致社融在四季度逐步企稳,甚至小幅反弹至31.4万亿。但这个时候经济依然在加速下行,四季度的GDP增速降至4%的低点,让市场还是对社融能否反转存在担忧。

  直到今年1月初,我们市场调研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各家银行的放贷都不及预期,甚至出现了“信贷塌方”的声音。显然,中央比我们更能关注到这些信息,于是我们看到稳增长的政策逐步多了起来,超前降息、超前基建随之而来。

  从昨天公布的1月金融数据来看,社融也出现了久违的大放量,社融企稳反弹的趋势进一步明确。1月当月新增社融6.17万亿,同比多增9842亿(上月多增6490亿),较上个月环比增加2.37万亿。各分项当中多增的主要是三块:一是人民币贷款多增3806亿,主要是信贷开门红效应叠加信贷额度松动以及LPR利率下行等利好因素;二是政府债券多增3589亿,主要是因为今年中央要求政策超前发力,所以地方债的发行节奏明显前置,这和去年正好相反,去年是钱留到后面花,今年是钱提到前面花;三是企业债券多增1882亿,主要是长端利率下行叠加基建需求回暖。

  从这个数据看,社融总量的企稳反弹趋势已经明确,但如果把社融结构拆分来看,背后依然有明显的不足:

  首先,企业中长期贷款基本没增加,企业的投资经营需求不强。1月企业部门贷款看上去大幅多增8100亿,但其实主要靠票据融资(+3193亿)和短期贷款(+4345亿)支撑,中长期贷款仅仅微增了600亿,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3800亿。而一般来说,企业中长期贷款最能反映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其次,居民贷款全线下滑,居民消费和购房需求疲弱。1月居民部门贷款同比少增4270亿,成为最大的拖累项。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都分别大幅下降2272亿和2024亿,降幅都比上个月进一步扩大,这显示出居民消费和购房的需求还在加速下降。

  结合总量和结构来看,现在处于标准的社融反转第一阶段,也就是政策驱动的外生性扩张。简单点说,现在不是经济真正好转带动融资扩张,而是政策硬拉起来的,所以呈现出总量好、结构差的标准特征,这和2019年初也就是上一轮经济衰退期的后期如出一辙。

  往后看,我们基本可以对实体流动性做出两个判断:第一,社融企稳反弹的趋势已经比较明确,政策底、宽货币叠加原本的年初集中投放,推动社融在一季度阶段性放量,这有点类似2019年初的情况。第二,目前的社融不够健康,因为经济底还没有出现,内生需求还是偏弱,所以一季度的社融反弹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脉冲,后续的持续性存疑。类比的话,社融很难像2020年那样持续大幅扩张,而可能更类似2019年,当时下半年社融再次回落。

  基于这个流动性的判断,会对各类资产的配置产生显著的影响。参照2019年的经验,再结合目前的一些特殊环境,也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第一,股票市场依然大概率会有缩小版的春季躁动。2021年四季度社融刚刚触底的时候,流动性环境虽然已经开始好转,但一方面政策力度不够,市场依然担忧经济下行,另一方面当时市场的估值出清不够彻底,所以当时我们说大概率还有最后一跌,会有更好的右侧机会。现在来看最后一跌如期出现,上证50基本回到前期低点,沪深300跌破前期低点。这样使得市场的估值出清比之前更为彻底,再加上社融一季度反弹的趋势也更加明确,所以不管社融反弹能不能持续到下半年,都不妨碍一季度的流动性环境明显改善,这对股市整体是有利的,和2019年一季度的情况类似。

  但和2019年明显不同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板块都具备春季躁动的基础,这次的春节躁动很可能更加分化。2019年的春季躁动是普涨,因为2018年把所有板块都杀到了历史底部,所以2019年水一来大家都涨。但现在显然不是,价值股的出清较为彻底,但成长股的估值出清还远未结束。所以成长股能否跟随春季躁动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继续暴跌就不错了。

  更确定的主线是之前出清相对彻底、处于估值相对低位又明确受益于稳增长、宽信用(社融放量)的板块,主要就是金融地产以及相关基建板块,指数上上证50最优。从历史来看,上证50也是每一轮衰退周期里最先由熊转牛的。这个我们在之前也讲过多次,大家可以去回顾一下。今天的市场也是标准反应,上证50最先冲高,虽然尾盘回落,但依然是宽基指数中最强的,行业上也是金融地产和顺周期最强。

  再进一步思考,股市春季躁动之后的命运可能比2019年更难。2019年是春季躁动一波之后就开始调整,年底才再度上涨。背后也是因为流动性年初释放最多,后面流动性偏弱、经济复苏力度又不够,导致市场陷入震荡。今年大概率比2019年更难,一是尽管跌了很多但估值还是比那时候贵,二是基本面的复苏比那时更难,当时房地产还不错,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三是外部压力也比当时大,当时美联储已经加完息缩完表了,现在才刚准备加息。所以,春季躁动之后市场也不会太好过,之前我们也写过一篇“惊险版2019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债市大概率会阶段性回调,但回调之后还会有新的机会。债券是2021年最好的资产,但在2022年性价比有所下降。虽然经济下行和降息周期对债券市场都是明确利好,但这些市场已经反应了不少,债牛也走了两波了,再往下的空间有限。

  从节奏上看,如果判断春季宽信用、股市躁动,那么债市接下来免不了要被砸,现在可能就是一个阶段性的小拐点。昨天超预期的社融数据公布之后,今天反应最激烈的就是债市,十年期国债期货暴跌0.44%(杠杆后14.5%),创下近3个多月的最大跌幅。再往后看,如果这波回调幅度较大,那么之后债市反而又会有新的上涨空间,毕竟经济下行的基本面还在,宽信用容易,但经济复苏不是那么快就能实现的。

  总而言之,现在是不是一个大拐点还很难说,但一个阶段性的小拐点大概率能看到。近期的内参和直播中,我们还会继续的跟大家分析详细的市场变化,现在的确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阶段,大家注意关注会员社群。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总裁、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