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钱袋子,比存款保险标识更重要的是什么?

2020年11月30日11:17    作者:李庚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2020年11月28日或许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根据前不久人民银行通知要求,从这一天起,所有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都将张挂统一的存款保险标识。

  也就是说,老百姓跨进银行大门甚至在大门外,凭借银行有没有张挂存款保险标识就可以很直观地判别在这家银行存款安不安全。这对于刚刚经受包商银行破产惊吓的存款人而言,无疑是一种真心的安抚。

  存款保险标识究竟标志着什么?

  存款保险是世界通行的一种金融业基础性制度安排,旨在及时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利益。具体而言,是指投保机构向存款保险管理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依照相关规定向存款人偿付被保险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我国于2015年颁布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但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其实知之甚少。然而,随着包商银行的破产,存款保险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次个人和机构债权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保障程度,得益于建立在存款保险制度基础上的存款保险基金的支撑。但是,作为存款人,如何在存款的时候就能识别所存款的金融机构是否受到保护,是否能获得存款保险基金的最后救助,显然是一件并不清晰的事情。对于哪些机构参加了存款保险,金融机构一旦出现破产风险后,存款能否得到保障、保障的程度如何,普通群众或许并不知道或清楚。

  存款保险标识将很明确地告诉存款人,所存款的金融机构是否属于存款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是否能获得存款保险基金的最后救助。

  毫无疑问,直观、醒目、具有公信力的存款保险标识将有助于存款人特别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储户更加方便地识别所存款的金融机构是否加入存款保险,为自己的“钱袋子”把好第一道关。

  存款保险标识真管用吗?它能让破产的银行乖乖地兑现存款安全的承诺吗?

  存款保险标志亮相之后,朋友圈有一种普遍的怀疑与担忧:如果挂有存款保险标识的银行破产后真的会认账、兑现存款安全的承诺吗?按照习惯思维,一家银行如果真的破产倒闭了,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了,它还能拿什么来兑现之前的存款安全承诺?

  如果参加了存款保险,破产银行的存款偿付实际上并非由破产银行来实施,而是由其背后的存款保险机构来实施。存款保险的兑现是由存款保险机构而非破产银行实施。而存款保险管理机构是由国务院决定,且参加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

  在保险机理上,存款保险其实类同于目前一般的商业保险。无非是在存款保险安排中,金融机构是投保人,存款人是保险收益人。相当于金融机构以所吸收的存款为保险标的,向存款保险管理机构投保(相当于团体险),按照被保险存款和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确定的适用费率交纳保费。存款保险出险(金融机构破产)后,由存款保险管理机构依据相关条款进行“理赔”。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在偿付存款人的被保险存款后,即在偿付金额范围内取得该存款人对投保机构相同清偿顺序的债权。

  当然,在实际中,存款保险管理机构对被保险存款往往并非直接的存款偿付,而是以由其他金融机构承接债务的方式,即存款人在破产银行的存款转为其他银行的存款。本次包商银行破产案即是如此。

  显然,上述关于存款保险能否兑现的担忧是多余的。

  认清存款保险标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按照条例,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除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外国银行在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外,均需参加存款保险。目前我国超过97%的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存款保险制度。

  如此看来,担心存款“进错门”的概率应该很小。但是否把钱存进有存款保险标识的银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显然并非如此。对于以存款为主要理财方式的人们,除了认清存款的金融机构是否有存款保险标志外,关键要把握几点:

  1.保持存款的适当分散性,牢记“鸡蛋不要放在一只篮子里”。按照条例,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假设存款利率为r,那么存款人在单家银行的存款配置不宜超过50万元/(1+r),即应少于50万元。假设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5%,不考虑复利,那么存款本金应控制在48.66万元以内。

  2. 不要把银行理财(包括结构性存款)与存款混为一谈。银行理财(包括结构性存款)实际上具有投资性质,显然不在存款保险保障范围内;而且,资管新规也明确,对理财类资产不得刚性兑付。

  3.如果存款存款人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高管,则应注意存款最好存在“别人家”。按照条例,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不在被保险存款之列。

  此外,还要防止存进的钱“飞走”。近年来,因银行人员内外勾结挪用客户存款导致存款“失踪”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存款人在存款过程中还需“睁大眼睛”,不要轻信中介以各种贴息形式的高利息揽存。即使是有贴息的揽存,也一定要坚守几点:

  1.通过网上银行自助功能或亲自到柜台存款,切忌由中介代办,甚至因追求高利息由第三方代办跨地域存款。

  2.切记存定期存款时不要做出任何不合常理的承诺,包括不提前支付、不查询账户余额等。

  3.切记保管好存款密码。除了不要将密码泄露给他人外,在临柜办理存款业务时也需多一分留心,注意输入密码的提示,以防止被不法分子“暗度陈仓”。

  P2P已死,但居民理财还要继续。可以预见,前面依然会有各种防不胜防、类似于P2P的陷阱。如何守住“钱袋子”,既需要老百姓自身保持理性与警惕性,更需要监管履行好“守夜人”的职责,遏制各种侵害金融消费者的“伪创新”。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