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本文作者:张兴荣 刘 文 龚一泓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区域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但在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撑下,地区经济金融运行逐步改善,为下阶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0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多重外部挑战和新冠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上升,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投资、进出口及利用外资等系列指标表现均优于全国。尽管工业受冲击大于全国,但新兴产业逆势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较低的地方政府赤字率、充沛的存款资源和融资来源、较高的资产质量,以及活跃的金融市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下半年,长三角经济发展势头有望继续向好,投资复苏、消费提振和外需增长将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在国家战略和各项支持政策的带动下,预计地区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存贷款业务稳步增长,融资渠道更为丰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区域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但在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撑下,地区经济金融运行逐步改善,为下阶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好转,实现正增长
(一)长三角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上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2020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1.0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4.25%,占比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38%,高于全国GDP增速1.25个百分点(表1)。从长三角内部看,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第一,占长三角的42.20%,约相当于浙江(占26.27%)与安徽(占15.85%)总和。除上海外,苏、浙、皖均实现经济正增长,其中,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上海,增速达1.72%,增速列三省一市第一。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物价水平涨幅不均衡,CPI表现优于全国,PPI则弱于全国。上半年,除江苏外,其余各地的CPI同比涨幅均低于全国CPI涨幅;而江苏、浙江的PPI分别同比下降2.3%、3.0%,大于全国的降幅 (表2)。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就业仍有压力,但总体好于全国。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失业率同比有所上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明显下降,但失业率及上升幅度总体低于全国水平。上半年长三角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75万人,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31.1%(表3)。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居民收入继续提升,收入水平及增速高于全国。上半年,除安徽外,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水平,同比增速除江苏外,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表4)。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二)内需回暖,外需持续增长
消费需求下降,但整体好于全国水平。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2万亿元,同比下降7.8%,但好于全国水平(-11.4%)(表5)。其中,上海消费受冲击相对较大,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同比下降了34.9%,阻碍了上海消费回暖的势头。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恢复。上半年,除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外,上海、浙江、安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正增长,高于同期全国水平(表6)。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在全国地位进一步提高。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5.3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3%,同比增长0.2%,高于全国-2.9%的水平。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34%和39.9%,顺差占全国的72.7%(表7)。
利用外资金额保持增长。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实际使用金额约占全国的57.5%,同比增速3.5%,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表8)。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其中,上海95.3%的实际到位外资额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外资到位金额同比增长13.2%;浙江67.4%的利用外资额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6.8%。江苏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32.1%、58.4%、41.8%。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各地海关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商务厅
(三)三次产业加速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产业结构继续向“三二一”方向转变。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上海的第二产业上半年受疫情冲击较大,产业占比同比降幅大于全国水平(表9)。
工业受冲击大于全国,回暖有待时日。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7%,降幅高于全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0%,降幅略低于全国水平(表10),表明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有待改善。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新兴产业逆势增长。江苏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8.8%,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0%;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5.5%;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比规摸以上工业产值高7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降幅低于全国,财政赤字率同比下降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财政收入同比下降6.2%,下降幅度小于全国水平。三省一市中,仅上海保持财政盈余,但上海财政收入下降幅度最大,且降幅高于全国水平。从财政赤字率看,长三角情况好于全国,且财政赤字率同比降幅大于全国水平,其中,安徽降幅最大(表11)。根据2019年的数据,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政府债务均未突破限额,除安徽外,其他省市的政府债务率相对较低(表12)。
资料来源:万得、各省市统计局
资料来源:Wind、各省市统计局
二、金融运行整体稳健,存贷款在全国占比上升
(一)存款同比增速高于全国,企业、住户存款增长基础稳固
6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余额占全国比重同比上升0.52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存款5.4万亿元,占全国新增存款的36.3%;从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存款增量看,境内存款为主体,但境外存款同比增幅达21.7%,比境内存款增幅高9.1个百分点(表13)。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从存款的部门结构看,长三角地区非金融企业、住户为存款主体,分别贡献了本地区境内存款余额的38%和37%、本地区新增存款的43%和38.6%。上半年,长三角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量贡献了全国非金融企业存款的42.5%,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在全国下降的大背景下逆势增长[5](表14)。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从币种结构看,长三角地区人民币存款和外汇存款同比增幅均高于全国,其中外汇存款表现更为突出,新增量占全国外汇存款增量的比重高达94.7%(表15)。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分省市看,江苏存款体量最大,余额及新增量占长三角比重分别为33.5%和37.5%;浙江存款增速最快,同比增幅16.8%,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上海、安徽存款同比增幅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其中安徽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分行
(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于全国,直接融资增幅同比上升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增长54.3%,高于全国11.5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表17)。
从融资结构看,长三角地区间接融资保持主体地位,占本地区社会融资增量的71.3%,占全国间接融资增量的32.4%,同比增速高于全国11.8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增长迅猛,同比增幅高达99.1%,高于全国20.7个百分点(表18)。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间接融资方式中,长三角地区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虽为负增长,但整体表现仍优于全国平均;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增幅低于全国(表19)。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直接融资方式中,企业债券融资增速略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债券和股票融资同比增速则分别高于全国24.9和49.5个百分点(表20)。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分省市看,江苏的社会融资增量规模最大,占长三角比重42.1%;浙江增速最快,高达78.5%;上海同比增速则大幅低于全国(表2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三)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苏浙地区以及企业贷款是主要增长点
6月末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41.8万亿元,同比增速14.8%,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新增3.6万亿元,占全国增量的28.5%(表2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从境内贷款的部门看,长三角地区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增量、增幅均高于其他部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为负增长,且余额占全国比重同比下降3.75个百分点(表23)。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从境内贷款的期限看,长三角地区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余额及增速均高于短期贷款 (表24)。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分币种看,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占主体,且同比增速高于外汇贷款(表25)。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分省市看,江苏的本外币贷款余额及增量最大,浙江的增速最快(表2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分行
从各省市贷款部门看,住户贷款方面,浙江的余额及同比增速均为最高,上海为负增长;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方面,江苏余额最高,浙江同比增速最高,上海增速低于地区总体水平(表27)。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分行
从贷款质量看,长三角表现相对较好,江苏和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其中江苏保持“双降”(表28)。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
此外,金融市场成交活跃,保费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上海市金融市场成交额1068.5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其中:上交所有价证券及股票成交额分别增长13.6%和增长13.5%;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分别增长52.0%和84.2%;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3.9%。长三角地区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6037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国的比重为22.2%,同比略有提升。
三、2020年下半年展望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将继续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要求长三角地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会后长三角各省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落实举措。随着疫情在长三角地区得到全面、稳定的控制,长三角的经济活动将更趋活跃,据华东电网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华东区域当月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7.27%。预计区域经济规模将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
(二)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年增长重要引擎
“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下半年有望在长三角获得较快增长。江苏的高技术制造业、浙江的数字经济、上海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安徽的新型制造业不断发力,将成为下半年投资的重要选项。另外,国家持续扩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力度,亦有助于提振投资。中国是最快控制疫情的国家,长三角地区基础条件好、营商环境优,将继续吸引各类外资投入。
(三)消费将加速恢复,市场潜力进一步发挥
长三角地区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就业情况好于全国。上半年政府出台了多项提振消费的措施,如,发放消费券、减税降费,消费提振效应明显显现。预计下半年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仍然会持续加码,如,放松免税政策、出口转内销、鼓励居民把消费留在国内、吸引海外消费者等,消费会加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四)进出口仍将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下半年随着海外疫情的逐渐得到控制,全球市场逐步得到重启,将有助于稳定和增加中国外贸的外部需求。此外,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盟、“一带一路”地区的双边贸易得到了明显的推进,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疫情风险程度低于欧美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长三角地区作为进出口基地,地处开放前沿,进出口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五)存款发展态势良好,财富集聚效应显现
长三角地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较高地位,存款增幅高于全国。预计随着战略产业及新兴产业的逆势增长以及民生消费的快速回暖,企业盈利能力与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将有望在相互促进中稳步提升,各项存款继续保持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
(六)融资业务平稳增长,贷款向重点领域倾斜
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丰富、金融资源集聚,在间接融资保持领先全国的同时,直接融资在快速增长。在国家战略和地方支持政策的推动下,信贷投向将继续向重点领域倾斜,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展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1] 江苏、安徽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国、上海、浙江为城镇调查失业率。
[2] 上海市为外资实际到位金额。
[3] 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100%=(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100%
[4] 债务率=债务余额/(财政收入+政府基金收入+国有资本收入) ×100%
[5] 2020年上半年,全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下降6572.7亿元,长三角新增5886亿元。
[6]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辖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省外异地分支机构数据。
[7] 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民营银行、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以及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含异地分支机构数据。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