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美国高通为什么“救”华为?

2020年08月11日08:44    作者:马光远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马光远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8月10日报道,美国芯片企业高通公司试图游说特朗普政府,取消向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出售芯片的限制,否则就可能会把价值高达80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给高通的海外竞争对手。

  很多人对高通出手“救”华为感觉奇怪。相反,我对高通的行为一点都不奇怪,反而对这种感觉“奇怪”的人特别奇怪!

  高通不是在“救”华为,是在“救”自己。华为遭受美国政府病态打压至今,我最奇怪的是,一些国际高科技公司的沉默和幸灾乐祸。我一直认为,商业社会一直是很真诚的,即使是互相之间的竞争、欺诈乃至残杀,都是很真诚的。因为,商业社会相对于政治市场,权衡利弊的关系比较简单,那就是利益二字,世界上没有比利益两个字更真诚的文字了,除了真诚本身。

  然而,在华为被打压的过程中,居然有那么多的国际巨头保持沉默,这是很令我吃惊的。因为很简单,打死了华为,搞掉中国市场,我不知道这些跨国公司以后把芯片卖给谁?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到了今天就没有人一眼看出来,都要装傻白甜萌萌的呢?

  看看数据:2019年,全球芯片市场产值4183亿美元,中国就进口了3055亿美元的芯片,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了70%。再看看高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数据,其在中国的营收占其营收的比重近年来都维持在60%以上。傻子都知道,如果中国市场没了意味着什么。

  中国需要大量的芯片,而美国高通等设计大量的高端芯片,这本来是一个市场形成的合理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也是一个“恐怖均衡”,这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一样的,属于一种战略均衡态势,谁也不敢动手。现在,居然有一方动手了,而且动手的一方居然没有意识到动手的结果是自杀式的,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烧脑的现象。

  但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是,在利益面前,同盟的缺口总会打破。美国对华为发布禁令,但这意味着全球都会跟着美国的禁令走。华为的海思没有人生产了,没有关系,在华为可以制造自己的芯片之前,华为依然可以在全球买芯片。美国的企业不卖,有其他国家的企业巴不得抢占这个市场。

  特别是,在美国近乎毁灭式的禁令下,华为在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05亿台,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超过了40%,这是人类有手机以来,单一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达到的最大的份额,这还是在受到极端打压,出货量少了6000万台的情况下。对这么一个市场,国际产业巨头都垂涎欲滴,怎么可能轻易抛弃。

  这不,华为向联发科的订货量超过以往300%,联发科由此在智能手机芯片上的市场份额超过高通成为第一。据说华为将向联发科订购1.2亿颗芯片,这意味着其市场份额还会提升。与此同时,高通今年上半年业绩惨淡,销售下滑接近50%,利润下滑接近60%,能不急吗?

  我不懂芯片,但我懂得利益面前,没有牢不可破的联盟。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可能产生三个结果:打死华为、让华为更强、华为的市场被其他公司乘机抢走。这个市场恐怕不是80亿美元这么简单,如果只有80亿美元,那真的值得干,值得冒险。事实是,中国庞大的市场是任何一个行业巨头都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使产业链、供应链要转移,也不是这种自杀式的袭击。

  中国的芯片制造的确还比较落后,和三星、台积电这些顶尖企业的确有很大的距离,但我相信这次美国的极端高压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是机遇。中国企业在真正面对外来的压力的时候,还真没有怂过。当然,教训也很深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如果不在自己手中,就会很被动。遇到疯子虽然是小概率,但是一旦遇到了,被“卡脖子”,就是致命的。

  好在,芯片这个行业存在着国际竞争和巨头之间的暗斗,这也意味着,一切最终都会回到商业的逻辑解决。但不管如何,中国都要痛定思痛,反思过去40年的发展模式,反思在核心创新方面的残缺。不管身体如何壮实,一旦“缺芯少魂”,别人随时都可以把你逼上绝路。

  过去40年,为了尽快发展,中国选择了一条成本比较优势的道路,在全球产业链上选择具有成本优势的切入,而不是通过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显然,这种模式是有致命的残缺的。这种模式在做大规模和追赶阶段是可以的,但到了一定阶段,其缺乏核心技术的弱点就会被无限放大。而日本和韩国和中国发展模式的最大不同,就是及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核心技术和创新上抓紧突破,避免了日后受制于人。

  8月10日,一年一度的《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榜单也出炉了。过去我们对这个榜单上入围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感觉自豪,将这个榜单视为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今年,中国入围的企业数(含港澳台)133家,再次超过美国的121家在全球排第一,日本入围的企业数只有53家,不到中国的一半。

  然而,论高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仍然远远落后于美、日、德等国。到了该告别对“规模”“大”这些字眼图腾和崇拜的时候了。躯干再大,缺乏“智慧”,在国际市场上就难有生存之地。我不敢说我们别无选择,但的确已经没有时间犹豫和幻想。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