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消费券或可让消费增速超过8%

2020年03月26日21:52    作者:李迅雷  

  意见领袖探讨消费券如何使用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迅雷、杨畅

  2月23号,我们发布了报告《疫情下如何促进消费回补:发放消费券》,一个月以来,已经有多个省市区陆续采取这一政策。通过消费券可以刺激消费,带动供给增加,进而又带动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又能反作用于消费,重新形成消费回补的良性循环。消费券并非独创工具,而是相对成熟的做法,同时还能作为社会救济的工具,经验也非常成熟。‌‌随着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下一步可以在全国层面发行消费券,以进一步促进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

  【主要观点】

  1.消费券短期以地方政府发放为主,今后再不断扩大发行范围。

  2.消费券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以下简称社零)额的杠杆效应大约在15倍左右,拉高幅度平均约10个百分点。

  3.主要受益行业集中在必需消费品和服务消费领域。

  4.全国层面发行消费券,并非不可能,国家财力完全可承受。

  5.建议给全民普发消费券,暂不建议按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进行区分。

  消费券发放的现状与逻辑

  我国港澳地区有发放现金和消费券的历史,如香港对18岁或以上的永久居民发放1万块港币,澳门则是发放3000澳门元电子消费券。对于直接发放现金,在内地可能效果欠佳,如居民对未来经济存在悲观预期,可能就直接把发放现金储蓄,而不进行消费。

  我国前期很多省市也都发放过消费券,另如南京等城市,则发放过电子消费券,则相对成熟。

  部分省市区消费券发放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中泰证券研究所

  通过采取消费券的方式,能够扩大受疫情影响损失严重地区居民的必需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现阶段各个省市由地方财政发放的消费券,其本质是由地方政府加杠杆。

  在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疫情冲击,地方政府举债加杠杆后更愿意进行投资,因为投资往往更有“富有成效”,形成资本及实物。如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或利用政策性金融贷款,带动老旧小区改造。而在经济失速、需求锐减情况下,选择使用消费券的方式,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主要原因是相较于投资,消费见效更快,能够尽快带动消费,活跃市场,促进人流和物流等流动性。

  消费券具有明显的杠杆撬动作用——以杭州为例

  发放消费券的实际效果是普遍关心的问题,实际效果怎么样?以次贷危机后的杭州为例,从2009年1月开始,杭州先后发放了两期消费券,总额达到10.5亿元。在发放消费券之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杭州社零消费的冲击要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09年1月发放消费券之后,杭州社零增速出现了非常迅速的回升。

  消费券发放后杭州社零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消费券发放之后实际的撬动作用能有多大?需要进行杠杆的测算。为此,选择了南京作为比较的基准对象,原因在于杭州与南京都处于长三角地区,且都为各自省份的省会城市,并且2009年杭州与南京的社零总额名义值非常接近。

  杭州与南京2009年全年社零总额的走势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2009年杭州与南京的社零总额名义值的走势观察,可以发现,南京社零呈现出区间波动的特性,整体升幅偏低,但是杭州则出现了明显向上的修复态势。如果以南京社零总额名义值的环比增速作为基准增速,用来估算杭州不使用消费券的情况,就能比较得出消费券发放之后的实际效果。

  消费券对杭州社零总额名义值的拉动效果估算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通过估算,由于发放10亿元的消费券,使得杭州2009年全年社零总额名义值增加约155亿元,也就是实际杠杆系数达到了15倍。如果考虑到,在消费过程中,例如购买各种物品需要缴纳一部分税收,最终的财政投入或许要小于10亿元,那么实际杠杆率或许要高于15倍。

  同时,消费券到底能够拉高社零总额名义同比增速多高的幅度?同样将南京作为比较基准来反推杭州,若不发放消费券,杭州社零增速可能也将呈现出低位明显波动的特征。由于使用了消费券,杭州社零总额名义同比增速出现了明显抬升,拉高幅度最低5%,最高达到22%,区间内平均拉高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即消费券对社零总额名义同比增速的带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消费券平均拉高杭州社零总额同比增速10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全国层面发消费券有没有可行性?

  对于全国层面发放消费券的争议,或许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是否会对中央财政产生压力?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明显回落,而支出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发放消费券会否大幅增加赤字率?第二,发放消费券的对象到底是全民普惠性的,还是针对特定对象的。

  首先,我们设定的全国层面消费券投放的额度为2400-3600亿元之间,故发放消费券不会对财政产生过大压力。

  假设消费券是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的方式,进行电子化发行,而非实物券的形式。按照支付宝公布的数据,2019年支付宝的全球用户超过了10亿。在此基础上,设计8亿次到12亿次的发放区间。

  如果说设计消费券是为了刺激消费的话,消费券完全可以采取单人多次领取的方式,而不用限定在一人一次。按照每次面额为100到300元的区间,进行估算。即使按照发放12亿次,次均300元(可以分多次,合计300元)的额度,占用的财政资金为3600亿元。

  按照2019年GDP接近百万亿来计算,则最多提高赤字率0.36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到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税收,则消费券带来的财政压力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全国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测算

发放金额

(亿元)

100元面额

200元面额

300元面额

8亿次

800

1600

2400

10亿次

1000

2000

3000

12亿次

1200

2400

3600

       

占GDP的比例

0.08%

0.16%

0.24%

0.10%

0.20%

0.30%

0.12%

0.24%

0.36%

  资料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其次,发放消费券会对社零产生多少撬动作用?假设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较2019年回落5.7个百分点(参照2009年较2008年的回落幅度),那么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为2.3%。结合2019年社零总额的基数,在不发放消费券的情况下,2020年社零总额大约为42万亿。

  如果发放3600亿元消费券计,并按照10-15倍杠杆区间进行估算,则可增加3.6-5.4万亿消费,会对社零总额的同比增速产生抬升作用;即便按发放2400亿元消费券计,全年社零总额名义同比增速达到8%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全国发放消费券对社零的抬升作用

  资料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三,对于消费券的发放是否要区分特定人群。应该不是核心问题,短期来看,拉动消费是核心目的,全民普惠性的发放,可以保证一定的广度与宽度更为重要。对于受疫情冲击导致收入锐减的中低收入群体,可以尝试类似于美国食品券的方式,进行长期性的社会救济。

  事实上,过去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对于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不必再通过消费券来附带“扶贫”了。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疫情 美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