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钟伟
货币体系的信用演进和载体演进
从货币本质来看数字货币,我们先要看货币体系的两个演进,即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
货币的本质就是货币的职能。因为货币就是货币的职能,所以货币并不需要任何实体形态。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知道到现在为止,只要能履行货币职能就是货币。人类历史上货币的演进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信用的演进,一个是载体的演进。载体的演进,最典型的就是货币最终归结于黄金。为什么黄金会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金本位的货币呢?
因为黄金既贵而且没有用处。特利芬提出,人类走遍天涯海角去勘探、开采和提炼黄金,主要是把黄金窖藏于更为壁垒森严的金库中,没有什么比这种货币安排更浪费和更荒唐的了!这是特利芬的原话。黄金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不可伪造,信用特别严厉。金本位的特点是劣币驱良币,信用本位是良币驱劣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虚金本位而不是实金本位,美元成功借助布雷顿森林体系替代了黄金,国家信用最终战胜了金属的信用,人类最后一小截金属的尾巴就没有了。载体的演进从石头,演进到塑料,演进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因我们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不是每个中央银行都必然拥有货币发行权。主权货币信用是相互竞争的。一个国家强大的信用会压倒另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所以才会有法定美元化和事实美元化。
从载体的演进历史来看,数字货币基本上不属于信用的演进。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信用还是没有任何演进,还是央行代表国家的信用。数字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载体的演进而非信用的演进,我们大概能明白数字货币主要针对的是个人,主要针对的是零售,主要替代的是M0。它对于批发,对于机构,对大额实时交易的影响几乎是没有的。
其次,货币供给和信用需求是两回事。我们经常谈论现在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叫做宽货币、紧信用。各国央行能够供应基础货币,但没有能力供应社会信用。信用是一种需求,不是一种供给。所以各国的央行都仅能供应货币,不能供应信用。从货币到信用的整个发展进程,就是依赖金融市场跟金融中介所形成货币传导,如果是单层结构的数字货币,直接由央行发行给个人,那它一定会带来巨大的麻烦。因为央行只发行货币,而没有发行信用,整个的社会信用有可能由此坍塌,单层结构是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
双层结构保证了央行发行的是货币,无论它是电子货币、纸币还是数字货币。但央行不能够创造社会的信用需求。信用需求由经济运行当中经济总量和经济的景气周期决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央行不可能做到维持币值稳定,只能做到维持通胀稳定和信用稳定,也就是CPI和PPI的相对稳定。我们了解这些之后,就知道了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但并不能通过货币发行刺激经济。央行做的是直接面对金融机构为购买企业资产的资金需求,这也是央行要推各种“粉”和PSL的原因。所以央行并非没有信用扩张能力,因为他可以直接入市购买各种资产。这是我们所看到的货币供给跟信用需求之间有巨大落差的原因,央行能够做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数字货币体系的三层结构
货币的加密体系大概有三层,一是对底层的数字货币加密,二是对数字账户加密,三是对整个支付清算体系加密。越加密,效率越低,成本越高,交易越麻烦。
首先,支付体系加密是可行的。我们现在有两大类体系,一类是垂直的总分账体系,也就是中心化的体系。这个体系高效运作,明确无误;另一种体系是分布式系统,Libra未来要运用的系统就是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要实现直接配对交易必定是低效率的。如果这两个体系都是加密的,毫无疑问垂直的中心化体系效率要远远高于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但是现在的这个系统中有一点点漏洞,在于对现金的处理上。因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现钞、辅币,的确在线下场景当中作为一种分布式的配对交易。比如,张三把钱给李四,完全是耦发式的发行。如果未来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以使现钞主、辅币消失,央行支付系统就是没有漏洞的。
其次,谈谈账户加密。账户分为两层,一类是线上加密账户,一类是加密账户授权使用之后的数字身份。数字账户和数字身份可以把它看成两层也可以看成一层,有一个数字账户就可以了,所有的线下的卡都没有用了。未来,我们线下的银行卡、储蓄卡或者其他线下支付工具,只是一个终极账户,各个支付工具中的余额会迅速归集走,我们只需要分层的数字账户就够了。如果已经有了数字账户体系,对数字货币这个底层进行加密就显得有点多余,反过来可以说,因为目前的一些数字资产,比如比特币,是没有可靠的数字账户体系的,所以才不得不对底层数字货币体系进行加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么讲,钞票上的钞码,银行的验钞机是对底层加密。所以对中国来讲,我们有了微信和支付宝等在线支付账户之后,基本上不会考虑张三通过支付宝转来的钱是真钱还是假钱,我们也基本上不会考虑你收到那的笔钱是多少个100块、多少个50块等辅币构成。
因此,未来如果以数字货币为核心,建立一个加密的清结算体系就足够了,数字货币本身就不需要加密。未来我们很快会看到,数字货币带来了主辅币完全消失,因为数字货币本身可能是非加密的、余额式的,只是存储在加密的数字账户当中。所以这三重体系当中最多两重加密,三重加密是没有必要的,完全是多余的。
我们来讨论下钱包的问题。现在中国已经来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已经有了微信、支付宝这样的没有目的性的在线支付方式,他们可以用来在线转账。商业银行银行卡被绑定在在线账户当中。
支付宝、微信支付属于典型的热钱包,银联的云闪付也可以部分称之为热钱包,但不太热。商业银行提供所有的支付工具都是冷的,都是偶尔使用而不是经常在线热的。所以我们觉得不方便,所有冷钱包在未来数字货币和数字支付体系时代都要淡出消失。西方国家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支付的现象,比如说Uber也可以绑定信用卡,但这不表明Uber绑定信用卡就使信用卡就成为热钱包,它仍然是冷钱包。永远在线上能方便地随手抓出来随手放出去,这样的钱包才是热的。冷热钱包决定了未来我们也可能基于现在的支付宝、或网联银联、或基于微信的财富通等等,形成为数不多的热钱包体系。每个人基于热钱包体系有一个自己的在线的热的数字账户。这个账户,决定了可能未来就三层结构。底层是数字货币,中间这层是数字账户,顶层这一块是数字身份。
数字货币与超级央行
我们再看一下数字货币和超级央行的可能性。我认为,如果现金完全消失,电子货币需要进一步往前走,会走向两层,一层是数字账户,一层是数字支付体系。走向这样的两层架构后,才可以使这个体系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漏洞、完全闭环的体系,而且是垂直总分账的体系。因为垂直总分账的体系,把它做成拉普拉斯系统做成智能合约是特别方便的。
我举几个疯狂想法的例子:
第一,零利率或者流动性陷阱还存在吗?央行完全有能力随意定利率,从很低的负利率到零利率到很高的利率。如果是负利率对存款人的惩罚或者税收政策,这都没有问题。所以在未来,也许数字货币时代是不存在流动性陷阱的,零利率或者负利率都会显得很正常,如果我们要对账户的余额,尤其是一些极其富有的余额进行歧视性的待遇。
第二,数字发行的条件性可能也可以。我们举一个特别小的例子,量化宽松还有必要退出吗?央行发行这些数字货币时就加上时间戳,央行虽然发的是带有有效期的数字货币,有可能间接创造信用需求,接收到时间戳货币的使用者它不得不在有效期之内把这些数字货币使用掉。所以,央行现在只能够创造货币供给,未来也许能够创造信用需求。在超级央行的情况下,未来税收系统、未来社会保障系统、未来社会救济系统等等都会高度依赖于超级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地位会随着数字货币体系的形成,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关于数字货币的三个猜测
我想讲一些猜测性的事情。
第一,由于数字货币和数字支付体系是未来,随着我们整个生活线上化形成,因此线下零起点的东西都会慢慢消亡或者名存实亡。
第二,Libra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Libra从底层到账户到支付有完整的设计,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代币和比特币真的不一样,Libra有自己的流量、自己的场景、自己的闭环系统。如果美国允许尝试Libra,我们能不能设想或者建议一下,中国的监管部门、央行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也能够允许我们中国的某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尝试类似于Libra的东西,因为我们比他们更有条件做得更好,而不是更差。
第三,法定数字货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彭文生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大约70%的国家央行都在关注数字货币,但其中大约有60%的央行倾向于在可预见的将来,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不是那么大。
以上这是我对数字货币的一些猜测,并不一定对,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全体大会三“数字货币发展和全球前景”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