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我国经济发展有本难念的经

2018年01月12日07:52    作者:夏斌  (0)+1
夏斌:我国经济发展有本难念的经夏斌:我国经济发展有本难念的经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夏斌

  让稳中趋好的趋势不被中断,防控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是我国短期经济发展中的一本难念的经,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突出、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守住的底线。

夏斌:我国经济发展有本难念的经夏斌:我国经济发展有本难念的经

  一,必须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要有个正确的判断

  去年1月7日我在“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发言题目是:“2017年:经济调整转型的逻辑没变,但需要关注什么?

  之所以说逻辑没变的理由:1,在中国,市场出清的过程很艰难,需要有一段时间,有一个过程。真正有力度的“三去”是在2016年才刚刚开始,2017年还要继续。而且从经验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又是正处于转轨中的大国,调整转型要真正到位,资产负债表要处理完毕,没有2-3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2,PPI的由负转正才刚刚开始,真正企稳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3,民营投资占总投资60%,2016年民营投资增长仅3%,民营投资予期不看好。4,货币政策还未回归常态。

  我当时还说,那么如果转型成功看什么标志?

  1,看能不能基本确立大体稳定的、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的大国消费市场。这是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是否成功的基本特征。

  2,根据多年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严重干扰程度的分析,可以说,在全社会能不能基本形成房地产市场是以消费品为导向而不是以资产市场为导向这一局面,这是本轮经济调整与转型基本成功的重要标志。

  3,看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能否基本回归常态。在2017-2019年的未来二三年M2降到10.5%甚至更低的水平,而这时经济运行还能保持基本正常的运行,意味着过去遗留下的隐含的过剩产能、高库存以及相应的杠杆率风险已逐步得到释放。僵尸企业逐步得到解决,在宏观政策上没有必要再继续过去那样以宽松的货币供应来平衡、来掩盖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问题了。

  那么在这过程中又需要重点关注什么?2017年年初定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就是经济要稳定增长,又要“下决心处理一批风险”,而相关的工作任务和政策调整涉及方方面面,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什么?关注在这么多繁杂的任务中,决策层是否已经作了统筹谋略?如果有了谋略,又如何确保执行力?谁去落实、谁去检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防止一个好的想法成为仅仅是口号、是空话?这是真正看懂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必须突出关注的。

  在去年年中一些发言中后来我又进一步补充说,在具体工作中,房市的调控和整顿金融乱象、加强协调监管这两件事,弄不好就可能演变为国内的“黑天鹅”。特别在房市问题上,现在对房价的变动,人们的预期行为往往已大于货币供求的行为。人们的预期影响力已远远胜于一定的货币供应量。因此可以说,房市“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能否与人们予期的逐渐改变相适应,这是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取胜致远的关键。也就是说,市场上对房市予期的突然改变,是很致命的。

  2017年过去了。去年的一年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上是稳中有进,稳中趋好的。简单说,就是改革在深入,结构有所优化,增长稳住了,达到6.8%左右,重要的是,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但是,房地产泡沫问题,全社会高杠杆率问题,经济运行效益不高的问题等所涉及的各种矛盾,概括起来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仍没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历经一定的艰苦的时间,不可能因为日历从2017年翻到2018年,翻过新的一页,翻过一二个月,庞大经济体的内在发展逻辑就立刻变化了,矛盾全解决了。

  因此,对2018年新的一年经济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判断?我认为,很简单,也就是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转型期。2017年曾在着力于干这些事,2018年继续2017年的发展轨迹,仍需要干这些事,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仍然没有变,仍然处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的转型期。从不同的视角看,今年会有一些新的提法,但本质特征没有变。尽管2018年和2017年相比会出现一些新的经济现象,但市场分析人士要认清本质,认清大势,不要对经济增速多零点几个百分点或少零点几个百分点过分敏感,产生过分的乐观,或产生过分的悲观。转型攻关的方向已经明确,矛盾和问题还是那些,我们不要动不动去制造新的概念和新的名词,那只会迷惑自己的眼睛。当前最需要的,关键是要去真干,去抓落实、抓执行。而且不能急躁,不能急功近利,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转型需要以年为单位计算的一定的时间。

  二,调整转型期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维度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2017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总基调、宏观政策取向、攻坚战、重点工作又一一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任务方方面面,目标林林总总,丰富又烦杂。如何把握?如何了解那么多目标、任务之间的逻辑主线,以防止主次不分,思想多变?

  多年来,对这些内容在政府工作报告往往概括的提法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个词。五个词分别都有丰富的内容和包含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五者之间又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只有增长稳定了,各经济主体收入都提高了,惠民生才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而面对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要想稳住长期增长,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优化结构,只是前提。

  那么如何优化结构?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加快制度改革。不深入改革,仅靠多货币投放来稳增长,结构是难以优化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就稳增长而言,改革和结构优化是手段、是工具,稳增长是目的、是目标。

  但是就惠民生而言,稳增长又是手段、是工具。因为稳增长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目标。但是,政府抓好经济工作的最终目标不是GDP的增长目标,而是提高老百姓的福祉水平,提高老百姓的幸福度。

  以上是分析经济工作时的一个重要维度,或者说是分析实体经济时的一个重要维度。

  另一个分析维度是:今天,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中具有的特征因素,或者说矛盾、问题和困难,不是突然产生的,这是延续了昨天、延续了2017年的经济,甚至可以说是从以前更长时间的经济轨迹中走过来的,是保留、承接了过去多年经济运行的部分特征或运行结果,有着过去的“痕迹”。

  简单说,面对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由2007年的14.2%跌到2017年约6.8%,跌去一半多,货币供应却由2007年的43.3万亿大涨到2017年的的170.5万亿元。在增长下行的趋势中,如此之多的货币供应使全社会的杠杆率由2007年的170%左右,上升到2017年约260%左右。其结果,增量资本产出比,即每增一元GDP所需投资,由2010年的4.2元增加到2015年的6.7元。使非金融企业负债总规模2010-2015年平均增长达到16.6%,比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长快约6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经济效益的下降是必然的,产生或隐藏未暴露的金融风险是必然的。

  所以,当我们在看到经济工作总趋势是稳中趋好,结构有所优化,各经济主体收入比往年有所提高的成绩时,当我们在看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从2008年来已连续九年是世界第一推动力的大好形势时,绝不能头脑发热,被成绩现象所迷惑。

  2008年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各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也有我们一本难念的经。我们是要让稳中趋好的趋势不被中断,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自然成为我国短期经济发展中的一本难念的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突出、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守住的底线。对此,每个分析者当在看到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时,必须充分提高对转型时期金融系统性风险认识的自觉性。

  正如十九大报告在布局2018-2020年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任务时所尖锐指出的,当前的关键任务是什么?最难打的攻坚战是什么?十九大报告指出,“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其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严格说,防风险、脱贫、环保三大攻坚战,分别是谈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就纯经济问题而言,当前的经济工作头绪又那么多,任务那么烦杂,但在三年决胜期的攻坚战中,中央没提其他工作,却单单提出,最大的攻坚战是金融领域中的金融风险问题。可见,此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说明中央是居安思危的,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处理的艰难性。当前的风险如果不再当机立断处理,经济就不可能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国民的福利就不可能持续增长。但是,处理不好,爆发系统性风险同样也不行,将使国家和国民几十年积累的财富深受其损。所以说,十九大报告严肃指出,能否打好此攻坚战这件事,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大事。

  所以归纳2018年经济工作,简单说就是有两个重要维度。一是从实体经济维度讲,是加快改革,鼓励创新,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寻找经济新动能,稳定经济持续增长。这么多的提法,这么多的排比递进词语,其逻辑主线关系很清晰、很简单,就是要通过加快改革,通过鼓励创新的手段,经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新旧动能的转化,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二是从虚拟经济,从金融维度看,就是通过加快“三去”,通过加大金融整顿金融乱象,不规范的“金融创新”,亡羊补牢。在“补牢”中,在整顿中,纠正过去金融监管的不协调,在释放金融风险中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最终以不影响经济的稳定大局。

  在后一维度分析中的具体任务,我认为突出的一是稳住房价,尽快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处理好僵尸企业、地方债务问题以及前一阵子表现在P2P、网贷、现金贷、大资管业务中的部分金融乱象,进行监管纠错和修缮监管协调机制。

  三,关于市场分析方法的一点思考

  借今天“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之机,想说一下基于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学者如何做好经济与市场的分析预测?目前,市场上对同一经济事实持不同或完全相反意见的人不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在中国当前,对经济分析预测中的以下两种倾向,作为发言者或作者应尽力克服,作为听众或读者应尽力学会辨别。

  第一,不能简单地从纯经济学概念出发去分析预测经济趋势。体现纯经济学理论的经济概念,原本是从生动的、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是在一定的不确定条件下作出某种假设后的抽象,是反映了规律性和趋势化的东西。但是,现实的市场活动,是具体的,是复杂的,是没有假定条件的,市场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本身已构成了经济运行发展中的某种确定性。而且,同一市场条件下的不同国家,经济走势的具体特征完全不同。同一市场条件下的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走势具体特征也不完全相同。

  可以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其说是比较接近纯理论体系的分析,不如说是更接近于经济史的分析。因为它有制度变化的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的因素。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经济特征,受国内因素影响,也受国外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因此,作为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者,在分析预测过程中,背后自然要有经济学理论逻辑的演绎,但到此为止远远不够。准确的预测分析要做到能对活生生的经济事实及其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描述和回答,必须要落地到政策措施的具体分析与判断中。对同一经济事实,站在不同的视角,或作为不同的经济流派、用不同的经济术语体系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但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绝不是干瘪瘪的概念套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不接地气的概念性批评分析和概念性唱赞歌式分析都是一种隔靴搔痒。

  这里要当心并予以识别的是,在经济趋势分析预测中,有些人也许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深厚的实践与历史感悟,对趋势性发展中偶然激起的浪花、波折,或者见风就是雨,把从历史循环看本是平淡的事,说得轰轰烈烈,夸大其词,或者生造概念,语不惊人死不休,哗众取宠。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第二,不能简单地从“文件、规划”出发去分析预测经济趋势。现在有些学者在做短期分析或做长期分析时,出发点和依据就是中央或各级政府的某个规划、某个文件说了什么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加减时间维度或加减过去某些经验数据,就敢预测未来经济趋势如何如何,这又似乎太简单了些。

  殊不知,上级文件、政府规划是人制定的,是人们基于自己的一定认知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奋斗的目标。这是一种愿景。人的主观愿望、愿景能否成为最后现实的结果,是需要一个努力过程,这是不确定的。而经济环境却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即使在40年改革开放中,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如果经济预测面对变化的环境,简单地从文件、规划的口号、提法出发,不分析执行力,不看具体制度约束力的变化情况、不看能量化的政策内容倒底发生了变化以及执行中基层的“变通走形”做法和可能的边界,这样一种分析预测经济是不靠谱的。正确的分析预测既要考虑我们想干什么,还要学会从历史借鉴中甄别我们现在能干什么?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九年连续第一的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看,长期潜在增长的内在逻辑很顺。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未来蓝图也做出了全面的阐述和战略性部署。但是,接下来能否扎扎实实去落实,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是要靠奋斗的。

  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去年底首次民主生活会上说的:“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单开会、发文件不够,必须落到实处”。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接地气,通下情。”总书记为什么这么说?说明在现实中我们的目标、愿望能否得到扎扎实实落实这一问题很严重。

  而我们有些搞市场预期分析的人却很可爱,不去了解执行中的现状,执行中的矛盾、困难与纠结,不去了解有否解决困难的方案,跟从上级文件、各级政府规划的主观愿景,即从一种带有不确定的目标性概念、提法出发,简单加减某些因素进行貌似科学的经济推理分析,贸然发出确定的、静态的结论,似乎太草率了,太像经济学诺奖得主科斯所批评的“黑板经济学”了。

  归纳以上所说,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市场分析要防止以上两种倾向,就是不要犯简单主义的错误。多年来唱衰中国的言论已屡屡落空了,但对当前中国经济分析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同样不可取。我认为,要正确把握当前2018年经济形势,理解坚持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和坚决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这两件事,是至关重要的。即能否真切把控分析“稳中求进”和“防控风险”这两个词的动态过程和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分析预期2018年经济形势的关键词。

  (此文为夏斌在2018年1月6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主旨发言内容)

  (本文作者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风险 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内部视频曝光,讲述110亿扶贫贵州毕节幕后故事 许家印内部视频曝光 讲述110亿扶贫贵州毕节幕后 买理财亏20万 银行被判担主责 起底团游雪乡:你得花钱买开心 游客称再也不来了 宰客风波后的雪乡:赵家大院拆了招牌悄悄接客 任志强说2018年楼市必定暴涨?潘石屹发微博为其辟谣 深圳特大假药案:医生牵线 一盒抗癌药获利上万元 许家印回忆起童年:母亲得病没钱看 黑窝头长毛洗洗吃 南昌学生滴滴打车到机场花900元 遭司机“死亡威胁” 人口学者:我国青年人口未来五年将净减3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