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居世界前列

2015年01月06日 09:47  作者:刘世锦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刘世锦

  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增速下调容易产生某种“数字幻觉”。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潜能依然位居世界前列,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把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说成“衰落”乃至“崩盘”,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居世界前列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居世界前列

  增长阶段转换是规律使然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增速放缓。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回升,2010年达到一个高点后,增速逐步回落。如何正确认识这一轮增长放缓的含义,对于我们理解、顺应、引导新常态都很重要。

  在这个问题上,一种观点较为消极,主要理由是去年三季度增速降至7.3%,为近些年来的新低。这种观点着眼于增速,由此形成的判断就不大乐观,甚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疑虑甚多。如果换个角度,着眼于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背景,判断将会大不相同。

  我国经济已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国际上看,二次世界大战后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在内的一批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当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这是一种购买力平价指标)左右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增速的回落,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

  其原因,从供给角度看,主要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接近完成,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趋于稳定或下降,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等;从需求角度看,则是大多数工业品的历史需求峰值相继出现。

  我国经济增长与上述成功追赶型经济体有较强的可比性和相似性。据测算,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上面提到的增长回落的水平。事实上,前几年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已达到了这个拐点,增速率先出现调整。近一个时期来总体增速放缓,表明我国已进入了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

  增速的这种放缓,是经济规律使然。能够在11000国际元而不是较低的收入水平上出现增速回落,是我国超越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较为充分利用工业化阶段增长潜力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恰是成功的标志。

  近年来我国逐步调低了增长指标,是主观决策顺应客观规律的表现。我们讲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发展规律。但有一些同志不大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还想重回以往的高增长轨道。然而,当潜在增长率已下降后,想推高是推不上去的;即使人为将其推上去,很快还会下来,而且要付出很大代价。

  尽管我国增速有所放缓,从国际范围看仍位居前列。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增速下调容易产生某种“数字幻觉”。

  与2000年时相比,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扩大5倍左右,那时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新增量约为1000亿元,而现在则要达到五六千亿元,即使增速有所回落,每年的新增量也远大于以往,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而且仍在逐步扩大。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潜能依然位居世界前列,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把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说成“衰落”乃至“崩盘”,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人均收入相当于当时美国的21%,此后日本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目前人均收入也与当年日本与美国的差距相似,所以中国还有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期。

  这种说法初看起来似有道理,其实混淆了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别。做一个比喻,一个人跑得最快的年龄是20~40岁,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而美国已经到了100岁,即日本的人均收入相当于美国的21%。此后发生了日本高速增长20年的故事。而当下的中国,虽然人均收入也相当于美国的20%左右,但中国已40岁了,跑得最快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了,而美国这时已经200岁了。

  再做个比较,中国目前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增长放缓相比,按麦迪森方法计算的人均收入(购买力平价,1990年国际元)水平大体相当,是11000国际元左右。换言之,日本也是在40岁左右时进入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的。用后发经济体与美国等先行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比重,来估计后者的追赶速度,在逻辑和现实中都是有问题的。中国在40岁以后仍会追赶,但速度和方式将与此前大不相同。

  (本文原载自第一财经日报,转载略有删节)

  (本文作者介绍:教授、研究员、博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世锦经济增长潜能增速下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社保缴费基数何以“逆势而涨”? 老艾侃股:全民疯抢 2015进入牛市最赚钱阶段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网贷暗示提供刚性兑付 去担保之后怎么办? 美国人全球搞联盟中国怎么办? 远离权贵勾结企业家才不会焦虑 中国股市会上演踩踏事件吗? 加拿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民 最牛的股市和放缓的中国经济 政府投资过多白领工资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