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目前很不靠谱

2014年12月19日 12:00  作者:袁一泓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袁一泓

   单就住房本身而言,无论是卖了房子养老还是做反向抵押,我们这么做必须挑战一个巨大的文化传统:房产不留给子女所背负的社会舆论压力和自我心理压力。这种力量无形而强大,且如同中国人非得有套自己的房子一样,是集体无意识的沉淀,无所谓对与错的。

以房养老

  前些天,听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介绍,北京万科在房山长阳做的一个养老项目,10月份就要开张了。据说申请者踊跃。全日制照料,收费不菲,双人间每个床位每月需要5000多元。但即使如此,这养老项目还是不挣钱。

  曾经参观过绿城在杭州的一个养老公寓,入住的老人享受政府补贴,双人间每个床位每月3000多元。供不应求。但绿城养老公寓也还是亏的。

  人人养老享受政府高额补贴,不可能,政府也补不起。于是,需要寻找其他养老模式。譬如,以房养老,即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所谓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意指老年投保人将住房产权抵押,房产价值分摊到投保人预期寿命年限,投保人按年或按月领取险金,亡故后保险公司出售房产抵扣此前成本。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老年人生前就把房产价值消费了,而不是等死后由银行来拍卖还债。

  听这个名词,就知道是个舶来品。我们都听过那个著名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事,靠贷款提前住上房子,但那只是上半场的故事;下半场,那个老太太又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了。按照她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房子从来就没有真正属于过自己。

  1998年房改以后,大部分中国人都学会了美国老太太的住房消费方式,习惯了贷款买房的房奴生活。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接着学习美国人创造的养老方式呢?

  让我们先梳理一下政策思路。2011年9月28日,全国政协举办“大力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提案办理会。其中涉及到全国政协委员贺强等“以房养老”方面的提案。

  又经过两年的讨论,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发布,正式提出以房养老模式。2014年6月23日,保监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获得“以房养老”政策试点。但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成熟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

  我国的老龄群体十分庞大。根据联合国[微博]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当该比例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有人称我国早在2001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不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没有公布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只是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46%。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普遍在5000-1万美元,我国2013年人均GDP达到6905美元(IMF[微博]的数据是6629美元),正处于这个期间;但20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4400美元。而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极不平衡,基尼系数更是早已突破警戒线,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和地方财力不逮,社会保障就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说,养老恐怕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经过最近10年房价的迅猛上涨,住房已是绝大多数家庭价值最高的资产。养老要打房子的主意,也正常。但我个人认为,就目前而言,以房养老模式很不靠谱。

  以中美养老模式作简单比较,且不说中美养老面临的税收环境迥然不同(美国推行反向抵押的重要基础是高额的遗产税),单就住房本身而言,无论是卖了房子养老还是做反向抵押,我们这么做必须挑战一个巨大的文化传统:房产不留给子女所背负的社会舆论压力和自我心理压力。这种力量无形而强大,且如同中国人非得有套自己的房子一样,是集体无意识的沉淀,无所谓对与错的。除非是鳏寡孤独。

  这样说暗含一个前提,即家庭只有一套住房。假如有两套以上住房呢?

  自2005年以来,投资性购买住房的比例呈较快增长。投资性购房的比例究竟是多少,没有全国性的官方数据。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13年中国城镇家庭多套房拥有率为18.6%,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15.9%。2014年3月的季度数据显示,城镇家庭多套房拥有率已上升至21.0%。若换算成住房数量,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如果有两套以上住房,一套留给子女——这样说的前提是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城市高收入家庭生养多子女的情况亦不罕见——另一套以上用作养老,如何?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拜房价大涨之赐,房产很值钱。据公开报道,2013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23616元/平方米,二手住宅成交均价29122元/平方米。但这是全市平均数字。如果是四环以内,我查到的数据是,到2013年7月,北京四环内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42259元/平方米。我们取最大均值,以单价4.2万、套均100平方米计算,一套房值约420万元。这够不够养老?

  很遗憾地通知你:不够。2010年3月底,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在一篇文章里说,20年后,“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他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都没有根本改变”,就是货币超发,钱不值钱。

  很多人不会去理会钟伟所说的货币贬值这个必要前提,而是聚焦于“1000万不够养老”这个残酷的结论。因为1000万不够养老,所以只有一套房是不够的,也因此,相当一批居民就拼命买房,以至于保险柜里有一堆房产证。

  从经济学上的货币理论看,购买多套房产既是货币超发的重要表征之一(另一重要表征是贫富差距过大),在现实里这种现象又是货币超发的反向印证:因为钱不值钱,只有不停买房。至于买多套房以备养老,纯粹是我无端的猜测。

  说起来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拥有十几套房产的富人们如何养老,是我们的想象力无法企及的,倒是像我们这种城市平民的养老是需要追问的。我女儿大约4岁左右的时候,她妈妈问:我们让胡阿姨做你的干妈怎么样?被女儿当即否决:我才不要呢,等你们老了我要养你们四个人。我至今也不知道她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但那确实是个轻易绕不过的难题,何况,早有人指出,未来的独生子女们要养的可能不止四个老人,而可能是六个、八个。

  钟伟的另一句话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我自己在考虑我自己的养老问题,想要决定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必须多么辛苦,挣多少钱,然后我才能够太平无事”。虽然1000万这个数字打击了包括我一样的至少90%以上的人,但没有选择,不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就只有靠自己辛苦挣钱,养活孩子,并且,给自己养老。

  至于养老与地产的联姻,多年前就有人说过,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但即使现在国务院出台了文件,保监会也推出了试点,响应者也将相当稀少,为何?绝大多数国人还是愿意居家养老,而不是住养老院(公寓)。改变一个人和一个群体的传统居住习惯,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媒体人,著有《从沸腾到癫狂--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养老改革房产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卢布跳水会导致普京下台吗? 被中国代购抢光了的俄罗斯 老艾侃股:新股不足虑 周五将再现牛市上涨定律 小米会赢赌局,能赢未来吗? 油价卢布崩溃美股怎么办? 中国人移民美国靠什么生存? 指数型牛市没有多大意义 连接世界的新牛市刚刚拉开序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加拿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