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许善达
我是反对把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但是我也认为我们把其中一部分股权到市场上释放出来,这个是可取的。并不影响我们对国有企业的控制。
国家现在的财政压力非常大,总的政府收入,占整个GDP比重已经低了,但是政府需要钱,因此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解决很多急需的一些问题,都需要财力。这个财力的来源,无非是几样,一样是现有的蛋糕重新切,把一部分蛋糕切下来不让他吃了,来调整一下。这样会有一部分的财力产生。
还有我可以加税,现在中国加设的办法似乎也不是一个太科学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钞票,但是这个办法超量发钞票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会把居民持有的货币和资产贬值,这也是一种政府形式,但是这不是很好的办法。
现在国家从那里筹集大量的财力解决现在的问题,像民生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居民住房问题,特别需要有一点钱解决这些问题。从这里,我想到,跟国企改革联系在一起,这么多年财政收入,分析一下收入和支出的结构。我们的支出的结构,总的收入比重占GDP不低,用于民生的部分是不够的。
都到那儿去了?我们有很大的我们国家独特的财政支出领域就是经营性资产的投资。我们把我们收入里面一大笔钱,相当的份额有到投入国有经营性资产里面去了。这个投资以后,经过运营、保值、增值,形成了资产。这个资产从资产本身来说是国有的,或者是全民所有的,每个居民本身都应该享有一份,但是毕竟居民对于国有资产享受的权益,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有了一个建议,我们统计中间数字表明,我们的国有企业的股份的控股的成本非常高。有一个计算,当然这不是全部,还有全国各地很多国有企业,我们算的一部分国有企业平均的控股总额是70%,国有股是一股独大到70%,从市场规律来看,你就是要控股也不一定是70%,绝对股有50%已经可以了。
当然还有很多控股的办法,就不详细说了。但是我觉得你用不了70%的股份来行使你的股东权益。70%的控股都是这么多年财政投入加经营的结果。我们想既然是多年财政投入、经营形成的这个资产,我们可以把它拿出一部分来把它用到民生领域去,而不用在控股的这部分。
我们也讨论,我们这种拿出一部分减持是有条件的,并不改变国有企业绝对控股的形式。
很多人就说,一减持是不是搞私有化,我说我是反对把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但是我也认为我们把其中一部分股权到市场上释放出来,这个是可取的。并不影响我们对国有企业的控制。
经过计算,如果我们把控股的比例从现在75%降到51%,还保持绝对控股,大概能筹集10万亿以上的机动财力。当然不是说一天就把这些都变现,是有一个过程。而且我们还研究了用什么办法变现还不能冲击股市,你把一下子股票都抛掉,会造成股市下跌,资产就低于实际的价格了,这可能会造成资产的流失。
又要保持变现用到政府的机动财力,同时避免造成资产的流食,低于市场价值,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办法。先把资产转到社保基金或者是一个单位,拿这个做抵押发债,发债的钱当然有债务的利息了,等到股价到一定的水平,按照一定的折让再控股,买债的人并不需要跟市场价格一样,需要让他有买债券的动力。同时又不会造成资产价格的损失。
我们这个设想以其他的国企企业的改革,监事会等等的改革都不矛盾,企业在国家中政治、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都不影响。有很多项目,民营企业一般是想做也做不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担负这样的一些使命。
举个例子,我们国家的大飞机,这是我们国家一定要改变的问题,十几年没有飞机卖出去。都是国有资产投资的,一般的民营企业承担不了这样的压力,只有国家的资源才能完成这样的项目,完成这样的任务。
国企承担着这样的职责或者是使命,他没有一定的政府资源的支撑是干不好的。这样的改变以后有很大的好处,我们的政府手里会有一部分的机动财力,机动财力是从现在的部分中摘出来的。
政府有很大得主动权,比如说我用这个财力可以适当的降低社会保障费用的缴费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职工的分担,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等等,另外还可以用公益的支出,比如说可以增加医疗的补偿标准,养老等等。
而且这个钱是机动的,不影响现在的收支格局。十八大以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必须要完成这个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筹集到一部分的机动财力,十八大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很多战略和实践是需要资金支持的。现在的国有资产里面,有一部分可以作为我们财政资源的储备,我们把它释放出去,用到急需的领域中去。我想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是可以做的。
本文为许善达在财经年会发表的演讲实录,更多实录见: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