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期待深刻的制度变革

2014年03月11日 07:15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制度是一国财富的核心。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代理人制度的建立,交易行为越来越非人格化,要真正实现“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必须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产权保护、信托责任和契约执行的顶层设计。

中国股市期待深刻的制度变革中国股市期待深刻的制度变革

  飞机迷航事件导致航空、保险、旅游股暴跌;前两个月出口逆差逾200亿美元,实体经济不甚乐观;人民币升值触及天花板,快速回落,3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盘初一度大跌192个基点,报6.14580元兑1美元……虽然管理层放风称,将采取技术手段激活蓝筹股的交易,但这种技术支持禁不起一连串的利空消息冲击,昨天沪深股市大放量大跌,作为市场最敏感的马其诺防线,中国股市形势危殆。

  元月份以来,为配合50只新股的集中开闸发行,股市曾有过短时间的“暖冬行情”,但这种集中火力在小市值股票上的“抽搐式”、“癔症式”反弹,随着“过把瘾就死”的新股炒作而颓势尽显,小市值个股被炒得焦糊一片,市场并未有根本性的生机。春节过后,沪深两市两腿一蹬,又歇了,今天大跌只是加速赶底,沪市2000大关已触手可及,深市五年来的新低,资本市场再一次处在迷惘的十字路口。

  过去数月间,资金向创业板过度堆积,亢奋的炒新潮使投机资金对小盘股的追捧不断升温,令高估值风险持续累积。创业板终于“高处不胜寒”,市场情绪出现了大幅逆转。长期困扰新兴市场的盲目、无序、过度投机等在这波炒新热潮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但在市场长期低迷状态下,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市场各方似乎又都接受了高投机的“局部牛市”,所谓“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睁只眼闭只眼,“有热点总比没热点好”,市场局部亢奋,任脱缰野马一骑绝尘而去。然而,这种“过把瘾就死”的短命行情,一再让投资者受伤并绝望。

  本轮危机中,美国股市早已从6000点起步,已攀上17000点的新高。而中国股市却从6000点一路下跌至今,熊途漫漫逾六载矣,其间管理层虽也不间断地推出一系列寄望于提振市场信心的改革举措,但股市总体仍然象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打摆子”的在低位徘徊。对投资者而言,股市已成为财富的碎纸机和绞肉机,市场哀鸿遍野,理性的管理者应深入思考,如何破解这一市场深重的危局。

  制度是一国财富的核心。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代理人制度的建立,交易行为越来越非人格化,要真正实现“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必须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产权保护、信托责任和契约执行的顶层设计。过去二十年间,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过度强调融资功能,二十年间的股票发行数量和大跃进式的融资规模甚至远超过200年的美国股市,让人匪夷所思。

  重融资和轻投资者回报的关系上过度扭曲,沉迷于“大跃进”摊大饼式的“圈钱”,使得中国股市沦为吸金黑洞,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被摧毁殆尽。面对极度孱弱的市场,仍然有人不顾投资者的死活,发出豪言壮语称,到2020年中国股市要再扩大4倍,上市公司达到一万家,这让更多人惊恐莫名用脚投票,并且发誓永不回头。

  华尔街有句名言,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这是管理层努力捍卫的市场基本价值观,是资本市场的底线思维。但中国的资本市场急速膨胀的同时,“市场守夜人”角色长期缺位,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十分脆弱,底线思维缺失。

  在漫漫下跌的危途中,面对数度出现的“1元股”时代,有人漫不经心称“监管不会只盯指数”,放纵市场的非理性下跌,市场信心严重缺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沦落到今天的“冰河纪”,不能不说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恶果之一。千百万投资者为之饱受彻骨之痛,心寒之极,只得泣血离场。

  过去几年间,本应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GDP和财政收入高位增长,居民储蓄、外汇储备涨了若干倍,想寻找出路的社会资金以数十万亿计,建立以平准基金为代表的市场稳定要机制建议也是久议不决,莫衷一是。股市形如弃儿,除了几次短暂的脉冲式抽搐行情,长期处于漫漫熊途中。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成为泡影,市场背离基本面,吸纳了逾十万亿资金的股市成为黑洞,人们翘首以盼的提振内需的动力机制丧失,社会消费低迷,融资功能数度关闭,内幕交易横行,僵尸企业大量出现,资本市场失败的“败血症”、“并发症”开始凸显。

  大国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的资本市场。过去200多年间,华尔街为美国的工业化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血液,使美国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华尔街之所以被称为主街,因为它已成为美国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尔街本身也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资本和劳动力、资源、技术一样,是实体经济中最基础、最强劲的。

  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中国股市,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企解困脱贫、为全社会开辟直接融资通道、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有效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而现在,面对市场困境,到了呵护并反哺的时候了。建立包括中国版的“401K”计划、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倡导蓝筹股价值投资都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有效手段。

  危机倒逼改革,直面危机才能化解危机。20多年来,在摊大饼式的粗放式扩张中,我们对风险市场和虚拟资本市场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面对复杂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外环境,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理性而审慎,资本市场稳定机制需要冷静的再造和变革,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需要一次深刻的理性觉醒。

  这个市场上,只有真正把投资者利益保护放在首位,才有再生的希望。只有尊重历史,厘清危机的症结所在,有效修正制度缺损,防止过度僵硬的旧制度对投资者的一再伤害,在保证系统性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在变革中实现新生。

  有一种活法叫向死而生,中国股市一次次“作为幸存者而活”。这是危机的时刻,也是抉择的时刻!中国股市已到了必须直面危机、向死而生、深入进行全面制度变革的关键时刻,单靠一个T加0的技术手段、挤牙膏式的小打小敲,是激不活这僵尸般的庞然大物的。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陈志龙中国股市资本市场变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