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舒时、陈万丰
香港奇点财经(SFL)日前独家披露两个重磅新闻,颇有意思。
一是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行”,港股代码:0939.HK, A股:601939.SH) 马来西亚纳闽分行承销,原定于11月13日在马来西亚Fusang交易所发行的数字债券,突然在13日当天公告暂缓发行。
二是SFL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此次数字债券的发行人“龙证有限公司”并非不少媒体误传的建行旗下特殊目的公司(SPV),而是与马来西亚Fusang交易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龙证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Fusang交易所CEO的父亲。
翻查中国内地币圈和链圈相关媒体多年前的报道,均介绍Fusang首席执行官为 Henry Chong。而Fusang Group 与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独立信托和家族办公室服务提供商保得利信誉通(Portcullis TrustNet)集团互为关联公司,Henry Chong 是保得利信誉通主席张国光(David Chong)之子。
这些信息令人着实有些苦笑。
在SFL的报道出来之前,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均给人感觉是建行发行了这只数字债券,甚至有的媒体直接用“建行债券”或是“建行数字债券”来描述这次债券发行。
有了SFL的报道,就容易理解,为什么11月12日,建行纳闽分行会发布声明,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的,建行发行首只数字债券进行了特别的澄清,声称该行并非债券发行人,同时该行也不接受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银行交易。
媒体误传回顾
从这个事件来看,似乎包括华尔街日报、南华早报等媒体在内,记者对这只债券的招募说明书理解有所偏差。
2020年11月11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称,中国建设银行计划发售一只筹资不超过30亿美元的数字债券。该数字债券将以ERC-20 协议部署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从而以数字代币形式于11月13日在马来西亚Fusang交易所上市,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用美元或比特币购买。
根据一些币圈自媒体披露的内容,本次发行的债券部分信息如下:
登陆Fusang的官网,会发现其对这次债券与代币产品的信息其实是在不同的地方介绍的。以下是关于代币的部分介绍(原文为英文):
以上信息,表面看起来,的确显示此次债券发行是与以太坊网络有些关联。但如果深入研究官网上的材料,特别是招募说明书,就不难发现,此次发行,实际上投资者是用美元来认购发行人发行的债券,只是这些债券只能在Fusang交易所以数字代币(digital token)的形式进行交易,这些Token采用的是以太坊的ERC-20协议标准。另外,首次发行金额远不到30亿美元这么多,而是1400万美元。这种方式类似于债券市场的MTN发行计划,定下总发行额度,但是可以逐次发行,并且不需要发满。
也就是说,投资人用美元购买发行人发行的债券,但得到的不是美元标价的债券,而是ERC-20数字代币。这些数字代币由美元定价,可以在Fusang这个交易所内进行买卖。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所谓的数字代币,其实跟建行没啥关系。
这种美元交割,其他币种标价的结构,在以往的债券市场上有迹可循,在2010-2015年前后,人民币升值轨道的过程中,香港债券市场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合成人民币债券’,即美元交割、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投资者投出、收回的都是美元,但是会增加一层人民币汇率收益(或损失)。
其实Fusang的官网广告“FIRST PUBLICLY AVAILABLE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BOND BACKED BY DEPOSITS WITH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BANK”(由全球第二大银行的存款支持的、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债券)也能说明,这次发债主体并非建行,就这个广告词而言,建行只是充当“存款银行”的角色。
需留意的是,Fusang交易所声称投资者只能通过 Fusang 进行交易。如果要限制投资人之间私下互相交易ERC-20代币,笔者猜想该交易所只能够限制用户提币。如果这种情况属实,代币在交易所内部的交易信息是无法体现在以太坊网络上的,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隐患。
乌龙事件给香港创造机会
这次Fusang实际上是自家关联企业发行美元债,只不过由建行担任承销商,结果被误传为是建行发行数字债券。在这个过程中,交易所的信息披露显然有其不够充分的地方,同时也显示出马来西亚监管当局在虚拟资产交易所的监管方面不够严格。
Fusang摆出的这个全球大乌龙,除了令人感觉苦笑之外,也令大家对于香港的虚拟资产市场发展有了更大的期待。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在今年11月宣布,将会建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发牌制度。并开始了近3个月的业界咨询。财库局对于这次发牌非常重视,制订了近20条的咨询问题,并且从发牌门槛、处罚措施以及适当人选等几个方面均提出了意见,对于香港的金融行业,这是个前所未有的突破。
相比之下,据内地媒体披露,马来西亚纳闽特区的证券牌照似乎门槛并不高。有关资质也主要是:1.拥有 3 年以上基金管理经验者;2.到位资金 4 万美元 (15 万马币);3.每年牌照费用 5 千马币或 1 千 5 百美金。
相比之下,香港证监会对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门槛要求高得多:
例如:1.要求必须聘请两名持牌负责人员(RO),设置8大核心职能岗位,具备独立的合规主管;2.大股东、董事、RO以及核心职能主管均必须经香港证监会审核通过;3.要求注册资本金500万港元,速冻资金不低于360万港元,并且要求申牌的公司必须拥有至少12个月的运营资金……
尽管香港的门槛设置较高,但笔者相信,只有更严格的监管,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及更令人放心的投资环境。对于全球虚拟资产从业者来说,香港或许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金融市场专家,《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