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四十人论坛 CF40研究部宥朗
但对于猪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市场还需保持警惕。猪肉价格短期内还没有出现明显上涨,很可能是由于屠宰企业近期将冻库猪肉集中投放到了市场,但是一旦市场把冻库猪肉消化完,供给的缺口可能直接产生。
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最牵动人心的数据莫过于CPI涨至2.7%,涨幅创15个月以来新高。走了猪肉,来了水果,鲜果影响CPI上涨0.48个百分点,拉动效应明显。
事实上,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CPI涨幅就持续走高。在4月份CPI涨幅2.5%的基础上,5月份CPI涨幅再升0.2%。“2时代”会延续到何时?“3时代”要来了吗?
另一方面,5月份PPI依旧未能触地反弹,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综合多位专家意见来看,总需求疲弱环境下PPI环比或将继续回落,可能在7月左右再度进入负增长区间。“剪刀差”继续扩大,货币政策还好吗?
最后不禁问一句,水果价格会下降吗?“苹果自由”要实现了吗?
鲜果价格:五月涨涨涨,六月将下降
其实,早在统计局公布5月份CPI数据之前,就有多家机构表示,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处于“2时代”是板上钉钉。
CF40特邀成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解释道,CPI同比连续多月上升,主因是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及翘尾因素的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已经连续八个月维持在2%以下。
具体来看,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7%,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价格上涨1.9%。5月份,鲜果价格大涨26.7%,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环比上涨10.1%,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期的鲜果价格上涨?综合各方分析,可知影响水果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是货币周期,今年整体宏观流动性环境改善,历史上农产品价格上行阶段通常伴随货币周期影响。
二是季节因素,5-6月气候转暖后水果需求增加,但全国产区新水果种类并未采摘上市,供需紧平衡下传统水果库存被动去化,因此5-6月通常为年内传统水果价格高点。
三是天气影响,2018年春季的寒冷天气导致秋季北方水果欠收,2019年存量不足,供给收缩是水果涨价的主要原因。
四是其他因素,外部贸易环境等也会对进口水果的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但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更高频数据来看,鲜果价格已经有所回落。预计6月开始伴随着天气转暖,水果加速上市之后,价格将会出现明显回落。
CPI涨幅:会走进“3时代”吗?
综合专家观点来看,物价会延续温和上涨趋势,“破3”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5月CPI涨幅扩大主要是水果价格快速上升的影响,但水果价格不会持续推动通胀上行:短期来看,6月后夏季水果开始大批量上市,水果市场总体供应充足,水果市场整体价格将有所降温,替代效应增强;中长期来看,水果的供给端规模、产量调整速度较快,水果价格不会成为持续推动通胀上行的风险因素。
另一方面,在我国未来外部贸易环境仍不明朗的情形下,总需求层面也并不支持通胀大幅上涨。
对于这个问题,CF40成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伍戈近日也给出了详尽解读——
纵观历史,猪和原油往往是成本冲击的主要来源。有趣的是,CPI突破“3%”的时期几乎都对应着猪油同步上涨的“共振”情形。而猪和原油价格“对冲”场景下,通胀一般会相对温和。
此轮非洲猪瘟确实来势汹汹,再结合能繁母猪等猪周期的先行指标来看,未来猪价大概率会突破前期历史高点。但虽然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绝对水平有所抬升,全球经济增速回落制约了其上涨动能,其同比增速其实持续为负。
说明啥?虽然本轮猪瘟等成本冲击不小,但与与原油价格难以“共振”,预示着物价整体涨幅有限。
但对于猪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市场还需保持警惕。猪肉价格短期内还没有出现明显上涨,很可能是由于屠宰企业近期将冻库猪肉集中投放到了市场,但是一旦市场把冻库猪肉消化完,供给的缺口可能直接产生。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从今年一季度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但仔猪价格大涨看,四季度生猪有比较大的供给压力,猪肉价格可能创下年内高点。
PPI持续走低:“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货币如何反应?
在食品价格推升CPI进一步上升的同时,PPI却因受到高基数压制而持续走低。
最新数据显示,PPI同比、环比涨幅均有回落:从同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1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6.7%,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3.1%,回落0.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3%,回落1.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9%,回落0.5个百分点。
结合PPI的基数效应来看,5-10月均为高基数时期,在大宗商品整体震荡格局下,这意味着PPI同比仍将趋势性下行,2019年出现PPI同比低于0%的可能性非常高。西南证券宏观团队分析,在总需求疲弱环境下PPI环比将继续回落,带动同比增速持续下行,可能在7月左右再度进入负增长区间。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是货币当局关注的两大宏观政策目标。当“滞”与“胀”同时出现时,货币政策操作往往比较纠结。在当前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货币政策该如何反应?
经济学家邓海清对此问题分析表示,“这一轮PPI通缩与2012-2015年大不相同,当时是产能严重过剩导致PPI的持续趋势性大幅下降,而这一轮PPI同比跌破-1%的可能性都不大,而且长期来看,若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震荡,则PPI同比将趋于稳定在0%附近。”
此外,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加大,特别是稳基建持续发力,预计PPI也将得到支撑,全面陷入通缩的可能性并不大。近日,中办、国办发布通知允许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表示要配合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也印证了这一点。
由此看来,货币政策总体上仍需坚持当前总量稳健但结构宽松的基本格局。
伍戈表示,随着成本冲击的退却,利率最终走向仍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化。展望未来,外需趋缓及贸易摩擦使得国内经济依然承压,叠加对房价等考量,银行间市场利率短期难有趋势性变化。
“不过,正如年初中央定调所言,财政而非货币才是今年总需求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伍戈说道。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