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董峥
银行卡清算机构开放,以及征信业这样两个专业的问题,却在众多媒体和一些专家学者的眼中笔下,已经成为了马路街头的“花边新闻”,似乎只要沾了“支付”、“征信”边的企业机构都应该分享一下这顿“饕餮盛宴”。
今年有两件原本属于严肃话题范畴的事件,却被一些机构和所谓的专家学者们搞成了“娱乐化”:一则是4月央行[微博]公布了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将对银行卡清算市场实行准入管理、进行有序规范;另一则是刚获得牌照的某征信机构将所谓的“信用分”应用在了首都机场快速安检通道的应用场景下。
在《决定》刚刚公布之后,各路媒体也是施展浑身解数,或资深记者亲自上阵撰稿,或邀请专家学者撰写评论文章,社会上响起了诸如“转接清算机构10亿注册资本太高,卡组织将‘开而不放’”、“卡组织开放相当于为国民减税”、“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将结束银联‘暴政’时代”等等滑稽的声音充斥着网络媒体。之后,某征信机构又将其“信用分”赋予了机场快速安检通道的“特权”,只要使用该“信用分”的用户当场出示,即可享受一下VIP礼遇。虽然很快就停止了这个活动,但是这件事得到了一些征信方面的专业人士的质疑,认定这是一种滥用“征信”,将严肃的征信概念搞成了营销娱乐化,紧接着就有人撰文“要给屌丝一次快速安检的机会”等文出炉。
不知道这些文章出炉的幕后是什么背景,但是这些撰文之人能把“卡组织”和“第三方支付”、“征信”和“屌丝”放在一起,就足以知道他们本身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是如此肤浅到何种地步。银行卡清算机构开放,以及征信业这样两个专业的问题,却在众多媒体和一些专家学者的眼中笔下,已经成为了马路街头的“花边新闻”,似乎不管阿猫阿狗,只要沾了“支付”、“征信”边的企业机构都应该分享一下这顿“饕餮盛宴”。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撰文的人对转接清算机构和支付行业,以及征信行业的发展,一来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二来是出于对国内的金融服务不满意,希望境外金融机构进华促进改变国内金融机构服务;第三就是一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借机炒作,找一些如同“万金油”一般对证券、房地产、物价、互联网金融无所不评的网络评论员,冠以“经济金融专家”的帽子为之摇旗鼓噪,在侃侃而谈中暴露出张冠李戴、滥用概念的水平。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源于银行业、利率、汇率的不完全市场化机制,众多个人和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进行投资、创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以众筹、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才得到迅猛的发展。虽然国家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鼓励互联网产业创新,但是这并不等于互联网金融就可以野蛮生长,不需要任何约束地创新。
前不久有篇文章抱怨,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是由于信用卡产业的问题而固步不前,笔者发文反驳道,这恰恰表明由于美国的金融业是完全的市场化机制,金融工具众多,同时个人征信行业发达,个人或中小企业很容易获得信贷资金和风险投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拥有众多的非传统银行式的信用卡发卡机构,其中很多信用卡发卡机构都是针对高风险人群提供信用卡的业务,诸如Creditonebank. com已经位列美国非银行发卡机构前列。或许正是美国发达的信用卡市场,或多或少地降低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市场需求和热情,而不是信用卡阻碍了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在某文看到最后有一段话:美国征信业的发展当然需要我们学习,但本土化创新应该鼓励,FICO评分是公认的成熟的信用评分,但在中国P2P行业的运用却并不理想,芝麻信用分虽然屡屡被质疑,但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因为“屌丝”也可以享受一次快速安检的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监管者切不可削足适履,认为美国的就是最好的,以美国标准压制中国金融创新。中国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探索之中,为什么不给他一条道路呢?市场会对冒进和违规者进行惩罚,企业可能对此更清楚。
看到这段话,深深地被这份“良苦用心”蠢哭了。美国的经验未必是最好的,但对一个根本没有经验的我们,却不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学习,而是上来就大言不惭地谈“颠覆”,这完全是一种“不会走就想跑的婴儿”的思维逻辑。美国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更应该给我们成为我们最好的学习和参考,任何创新都不应该以“颠覆”、“否定”过去为标准,如果能够站在巨人[微博]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本文作者介绍:我爱卡网主编,信用卡市场资深研究人士。专注于信用卡行业发展、服务营销领域研究多年,从事信用卡产品及服务营销的策划及市场工作。)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