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永利
利率市场化,不仅需要完全解除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金融产品的价格管制和行政干预,而且需要培育和保持一种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保证市场能够形成客观公正合理的市场利率水平,进而促进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并切实降低资源交流的成本。
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公布了《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宣布自公布之日起将允许商业银行面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发行大额存单(CD)。其中,个人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的起点金额设定为不低于30万元;大额存单的利率完全由发行人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即不受现有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约束;大额存单经约定,可以转让、提前支取和赎回。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大举措,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金融投融资工具。
有人认为,大额存单的推出,加上5月1日正式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使我国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制度基础和负债工具创新已基本到位,利率市场化已接近尾声,现在只剩下最终完全解除存款利率上限管理这最后一步了。
这种认为利率市场化即将全面完成的观点似乎很普遍,但对完整意义的利率市场化而言,这种看法其实过于简单和乐观。实际上,利率市场化,不仅需要完全解除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金融产品的价格管制和行政干预,而且需要培育和保持一种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保证市场能够形成客观公正合理的市场利率水平,进而促进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并切实降低资源交流的成本。如果金融市场分割封闭,存在垄断操纵,缺乏健全有效的市场机制,那么,完全交给市场定价,也同样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恶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领域从高度计划管理体制不断向市场化体制转化,特别是存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与“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并在资金供求两端都有表现。
在资金供应端,集中表现在:我国金融市场中,银行业一枝独大,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占比很高,直接融资占比很低(债券主要是由银行购买和持有),缺乏对银行有效抗衡的金融市场制约力量,银行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利差和利润水平,并由此抬高了整个社会融资成本;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准入门槛很高、社会资本难以自由流入。
在银行业中,国有或地方政府控股银行占比很高,银行较高的利差和利润水平也有利于给中央和地方政府创造更多的收益,因而也容易获得更多的政府隐性担保和支持。
在银行业对利差和利率水平有很强控制力的情况下,即使面临实体经济增长下行和企业经营困难,央行[微博]实施降息(降低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降低央行资金存借利率)、降准,并试图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其政策传导也会遇到阻力,甚至使政策发生扭曲:商业银行可能对话语权很强的政府和大企业下调贷款利率,但为保持稳定的利差水平,却往往相应提高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利率,结果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
在资金需求端,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和大型民企、中小微企业、农户和个人等不同的市场主体,在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共产党领导下、中央集权管理”的国家管理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拥有公共管理权,而且掌握了大量社会资源,其市场影响力远非其他市场主体可比。
在缺乏足够的财务约束力的情况下,政府具有不断扩大投资的冲动,往往不在乎负债成本的高低,这样,就更容易拉高无风险或低风险资金成本水平,并对其他市场主体的融资产生挤出相应,进一步加剧其“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又使金融市场严重分割,加大了产品(如理财产品、贷款证券化产品等)设计的环节和成本,而且大量的非标准化产品的存在,又严重影响了金融产品的流通和金融市场的活力,影响了金融功能的发挥和普惠金融的发展。
因此,为使利率市场化达到预期目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还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环境建设。
其中,首先要打造能够与银行存贷款市场相抗衡的资本市场及其他金融市场,形成相互制衡、结构优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其次是要努力将各种资产负债都转化成为标准化、可转让的证券化产品,包括负债端的证券化产品,如大额存单(门槛可以不断降低)、各类机构发行的债券(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债券)、票据等,也包括资产端的证券化产品,如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产品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从而尽可能压缩非标准化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规模,为激活和大力发展金融交易、发展直接融资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要推动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法规体系改革,降低进入准入门槛,弱化金融机构审批(金融监管要从注重机构监管转向注重行为监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打破多头审批、分头监管造成的金融市场分割和重叠局面,加快建设和完善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
四是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技术和功能,加快金融市场的连通,促进“去中介化、中心化”金融生态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
总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决不是完全解除央行对利率的管制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建立起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而在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建设方面,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要比取消央行利率管制更不容易。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王永利)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