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招安阿里腾讯的智慧

2014年03月11日 17:28  作者:余丰慧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余丰慧

  这时候将阿里和腾讯纳入到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之中,这互联网金融两大巨头将被监管部门彻底收编,其旗下的小贷公司、余额宝、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微信理财通等都将会整合到新成立的网络银行整体业务之中。

阿里腾讯同入民营银行试点的玄机阿里腾讯同入民营银行试点的玄机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目前已确定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分别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微博]、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标志着历经将近一年左右酝酿筹备的民营银行试点正式破冰启航了。正如尚福林主席所言:

“至于说这些银行什么时候能够挂牌营业,主要取决于这些银行的条件是否成功。也就是说,挂牌营业的时间主要还取决于这些试点银行自身。”

  看来在监管政策制度层面的任务已经完成,“障碍”已经扫除,接下来就看这五家民营银行试点自身准备进度了。也就是说,主动权在发起五家银行的民资自己手中。

  从制度设计层面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的特点要求是,完全由资本说话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次银行业服务体系,依法做好风险管控和损失承担的“生前遗嘱”制度安排,防止内部股东关联交易融资的监管要求。但是,笔者认为,银监会确定的五家民营银行试点最大的特点是鼓励金融创新。

  五家民营银行试点中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领先者、领路人的阿里巴巴、腾讯就占据两家。凸显银监会鼓励金融创新,将金融创新具体落实到拼抢的几乎“刺刀见红”的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中的开放开明思想。正像尚福林主席所言,这次试点的选择,不是计划模式下的指标分配,也不是行政管理下的区域划分,完全是对试点方案的优中选优。

  阿里巴巴和腾讯是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的领头羊,特别是阿里巴巴已经在互联网金融中有过诸多探索,比如:阿里小贷在银行资产业务上已经探索两年多,支付宝[微博]已经在银行第三方支付结算业务上探索多年,余额宝[微博]快速发展已经在银行资金来源和中间业务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而且效果非常之好。腾讯的网络支付结算、理财产品中间业务正在快速发展。

  银行业是实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资本积累到足够富裕充足情况下,自然而然就对金融银行产生内生动力需求。产业资本通过自办银行,与金融资本融合或者自身发展成为金融资本是一个规律。足够的资本积累是银行业抵御经营和流动性风险的关键。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集团手中具有超级超额资本,完全能够满足兴办民营银行的资本要求,抵御风险程度达到监管要求不成问题。符合银监会优中选优的高标准。

  最为关键的是银监会在鼓励金融创新,鼓励互联网新金融的发展,在传统银行中引入了互联网银行鲶鱼效应的新鲜血液。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银行是金融创新无可争议。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上看,互联网金融无论是第三方结算支付系统,还是贷款资源的配置效率,都远远高于传统银行。

  

  银监会批准阿里巴巴和腾讯双双进入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笔者分析背后凸显监管部门的超强智慧和玄机。

  首先,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目前风起云涌,发展速度之快超乎包括监管层在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士的意料。特别是近期关于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宝宝们的争议非常之多,对其超大规模带来的金融风险担忧越来越多。呼吁对其监管的声音多而且分歧异常之大。

  这时候将阿里和腾讯纳入到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之中,互联网金融两大巨头将被监管部门彻底收编,其旗下的小贷公司、余额宝、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微信理财通等都将会整合到新成立的网络银行整体业务之中。要么成为网络银行的信贷等资产业务,要么成为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要么成为银行中间业务。

  无论成为什么,都将按照监管部门的所有监管政策制度标准接受监管。来自监管层的约束是全面性、整体性的,这对于民众担忧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对于互联网金融要不要监管的争议将彻底画上句号。这是监管部门的高明之处。

  其次,批准阿里腾讯两家同时进入五家试点民营银行行列,无形中形成了三层竞争格局:民营银行包括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竞争;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模式的竞争;网络银行之间的竞争。

  试想,如果阿里一家网络银行进入到民营银行试点之中,凭借马云[微博]的智慧,极有可能依靠其大数据、庞大的客户基础以及移动互联网优势很快形成在这一领域的自然垄断局面。

  但是,阿里、腾讯同时进入试点民营银行,两家可以展开一如既往的竞争,其结果是,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越竞争消费者受惠越多,市场活力越大越持久,并且可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自然垄断格局。这也许是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设计出的美妙绝伦的玄机。

  阿里腾讯共入民营银行给传统银行和传统监管方式都带了挑战。对传统银行的挑战大家都已经有目共睹,对监管部门也提出了挑战。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在金融管理方式上确有大的不同。就比如前面提到的贷款资产拓展方式,现有的《贷款通则》和监管部门的贷款管理制度以及传统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考察方式和程序制度都显得过时了,都不能套用了。监管部门急需按照网络银行业务运行的特点设计出新的、适应互联网新金融的监管制度和模式,这是最为急迫的事情。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知名网评人,著名专栏作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网评人》荣誉称号。)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传统银行腾讯阿里巴巴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