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议学人 > 正文
 

凡勃伦:让经济学出点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37 《财经时报》

  凡勃伦的吸引力,除了《有闲阶级论》中的锐利,还有他反对当权派的那种情绪和方式,他拒绝遵守传统的行为模式,甚至还有他经常流露的无助的感觉,都构成了后人之所以怀念他的独特魅力

  □ 周江林

  制度经济学派的开山鼻祖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最尖锐、最诙谐的批判者。他直接影响了康芒斯及后来美国制度经济学的种种流派,包括产权经济学、后制序学派、新制序学派和法律的经济分析等。

  然而,本质上,凡勃伦是一个行为出格的经济学家。他吊儿郎当,对世俗欲理不理。在密苏里大学任教时,凡勃伦曾住在一个朋友家的地下室里,每天只通过窗户进进出出。除了经济学,真正让凡勃伦感兴趣的还是女性,他经常与女生及教员妻子发生暧昧关系,并常因此丢职。他上课总是口音不清,喃喃自语,神思恍惚,经常跑题,从不改卷但一律给学生打上C分。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07年前,以天才的《有闲阶级论》,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炫耀性消费”这种病体盛行的原因。

  貌似农民的局外人

  1857年7月30日,凡勃伦出生于康斯威辛州一个农场的挪威移民家庭。

  凡勃伦从小就是个性情古怪而懒惰的孩子,他不喜欢家庭杂务,经常躲在屋顶的小阁楼里阅读或胡思乱想,编造谎话,或给人起绰号。

  成年以后的凡勃伦看上去更像一个挪威的地主:头发平直,从中间分开,呈倒V字型,贴在他浅浅的前额上。双眼炯炯有神,锐敏地逼视着前方。蓬松的胡子掩盖了他的嘴。他身上穿的常常是那种很厚的、没有熨平的衣服(就好像是别人扔掉的),衣领总是太大,外套和背心从来就没有搭配过。

  凡勃伦相貌怪异,其内心则隐藏着更怪僻的个性。他喜欢离群索居,然而,他并非与世无争,而是与世有争的,只是他的指向并没有停留在他自己那个时代。凡勃伦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社会,人们交往频繁,且互相吹捧,可是凡勃伦却站得远远的,对这一切都不感兴趣。对周围世界,他始终抱着冷淡、疏远的态度,不让自己牵扯在内,不随流俗。

  对凡勃伦来说,这个社会是不舒服的,含有敌意的,因而渐渐养成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特性——一个十足的局外人形象。

  为食人行为和醉汉辩护

  凡勃伦十七岁时就读于诺斯费尔德的卡尔登学院。

  正是在卡尔登,凡勃伦开始接触经济学,受业于新古典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他眼中,凡勃伦是他的学生中思维最敏捷的一个,但是在一次每周的公开演讲练习中,凡勃伦递交了一篇为食人行为和醉汉辩护的论文。

  这立刻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其他教师纷纷质询他为何要为这些邪行恶习辩护。凡勃伦的回答却很坦然:这只是科学的观察。

  虽然学校承认他是一个天才,但对他同时也有畏忌之意。克拉克是学校老师中惟一喜欢他的一个,但他认为凡勃伦是个“不适应环境的人”。

  卡尔登让凡勃伦觉得这是一个平庸之地,但却是一个可以谈恋爱的地方。于是,他和学校校长那富有而聪明的侄女艾伦·洛尔芙恋爱了。

  凡勃伦读斯宾塞的书给她听,结果使她信从了“不可知论”,而她征服凡勃伦的手段,使他深信她是北欧海盗英雄甘奇·罗尔夫的后裔。

  1884年,凡勃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但却没能获得学术职位,他像一个不务正业者那样在家乡闲待了7年。

  教会和啤酒之间的比较

  1892年,凡勃伦去了芝加哥大学。当时学生们盛传,凡勃伦博士会说26种语言,他丰富的学识,为其博得了不少声誉。

  他来上课了,由于长夜攻读,形容枯槁。他把一大堆德文书放在案上,用长期抽烟熏焦的指头一页页地翻动,然后用一种低沉的、吱吱嘎嘎的声调,叙述早期德国的村落经济。

  凡勃伦喜欢坐着上课,并卷起裤腿,他那用别针别着的长袜经常露出来。他对学校的管理规章丝毫不屑,有时甚至故意捣乱。

  在凡勃伦看来,学生方面坦率的感情流露得越少越好,他不想使彼此间的讨论活跃起来,实际上他喜欢把学生赶走。有一次,他问一个笃信宗教的学生,如何比较教会和一桶啤酒之间的价值。另一名学生用同样的问题反问他,他却粗暴地予以拒绝。

  凡勃伦说话口齿不清,而且有时信口开河,拉拉扯扯。听他课的人越来越少,有一次甚至只剩下一个学生。凡勃伦原定的授课时间是每星期三天,每天一小时,后来逐渐减少到每星期一天,每天五分钟。

  凡勃伦对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给予同一评分等级,有个学生为了使自己有资格获得奖学金,需要较高的分数,他欣然将评分从C改为A.凡勃伦不仅被同时代人视为怪胎,而且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依旧不理解他。

  令人敬畏的风范

  凡勃伦一生可谓流离颠簸,很多人将此归咎于他那众所周知的坏名声——高深的学术成就、不可捉摸的个性和婚外通奸的恶习。这确实也是一种解释。然而,这仅仅是表象,一个性格复杂、令人费解的天才,往往是难以套用常人的思维模式来加以理解的。

  凡勃伦在芝加哥大学呆了14年,到1903年时年薪只有1000美元。但这些年的光阴并没有白费,他求知欲极强,对知识的猎取贪得无厌,这种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果:《有闲阶级论》让他名扬四海。

  尽管很多人钦佩他和热爱他,但是凡勃伦从来没有亲密的朋友,甚至没有人能让他熟悉到直呼其名。

  当有来访者急于听到他的表态或发言时,他的反映常常是静坐沉思,可以坐上几个小时而默无一言,让人不知所措。

  1906年,凡勃伦开始在国外享有名声。这一年他出席了挪威国王的盛宴。出于少有的情感上的冲动,他把这次宴席上的菜单寄给了母亲,后者因为自己的儿子能荣幸地会见一位君王而深受感动。

  让凡勃伦感觉不安的是,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客厅里放着他的半身塑像。后来,校方终于把它移到一个比较不触目的图书馆内,他才觉得舒坦。

  1918年,他来到纽约,为自由党杂志《标度盘》担任撰稿。61岁的时候,他又出人意料地步入仕途,赴华府供职于食品局。

  1924年,凡勃伦被邀请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这个邀请来得太迟了,他当即拒绝,并说,“当我需要这个职位时,他们却不来邀我。”

  1929年初,凡勃伦退休赴加州定居。他总是怀疑有人非法窃据了他的土地,有一天早晨,他穿着劳动装,闷声不响地拿起一柄斧头,有条不紊地把窗户砸破。不久,他溘然长逝。

  对许多知识分子和年轻人而言,凡勃伦的吸引力,除了《有闲阶级论》中的锐利,还有他反对当权派的那种情绪和方式,他拒绝遵守传统的行为模式,甚至还有他经常流露的无助的感觉,都构成了后人之所以怀念他的独特魅力。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

  经济学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出生在美国明尼苏州一个挪威移民的家庭里,在青年时代,他入卡尔登学院读书,受业于美国边际效用学派首领约翰·贝兹·克拉克。之后,凡勃伦又入耶鲁大学研究院。后来凡勃伦曾在康奈尔、芝加哥和斯坦福等大学教书。

  成名是在1899年发表《有闲阶级论》。其后出版了《企业论》、《现代文明中科学的地位》 、《工程师和价格制度》、《不在所有权和最近的商业企业》等著作。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