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防组即将获认证资格 企业称不认证无路可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03:19 第一财经日报 | |||||||||
8日前,全国认证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希望符合要求的机构申报认证资格,知情人士称全国牙防组将获得认证资格 “其实这一事件是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造成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称,“既在管理上相对分散和缺乏标准,又在财政上没有保障才会出现了‘牙防组风波’这种怪事。”
本报记者 陈小莹 发自江阴 上海 “牙防组极可能在这几天得到‘名分’。”《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渠道处得到消息,全国牙防组虚假认证事件的最后处理结果将于近日“揭晓”——被媒体概括为“两张桌子忽悠13亿人”的牙防组即将正式获得全国认证监管委员会(下称“认监会”)颁发的认证资格。 “我觉得这种‘和稀泥’的做法只会在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公益诉讼网主编李刚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在牙防组还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时候,授予其认证资格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上周,李刚将卫生部追加为共同被告第四次将全国牙防组告上法庭,该案已经被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 但有一些业内的医生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少人表示牙防组确实被“妖魔化”了,这个正式机构是由于机构设置上的“历史原因”,才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名分”和拨款。 早在数天前,认监会于4月13日发布了《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希望符合要求的机构申报认证资格。 “这样也好,正好借此推动这个行业走上规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医生评论说,如果没有牙防组的事件,口腔用品业规范的认证机构也许还要迟几年才能出现。 最初想成立口腔保健司 4月11日,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就“牙防组事件”公开回应称,牙防组是1988年12月卫生部批准成立的口腔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其为中国牙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回应是该事件后,主管部门卫生部唯一一次公开表态。但其将牙防组定性为“指导组织”与媒体质疑的“合法认证机构”相去甚远。 在之前的报道中,经过多家媒体的调查,牙防组是一个设立在北大医学院宿舍里、只有两张桌子和两个办公人员、没有认证资格的组织。 有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全国牙防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张博学曾私下向卫生部门表示,如果主管部门再“袖手旁观”,他和所有的专家都将辞职。 据记者查实,牙防组的专家是由各大著名牙科院校的院长兼职组成。 如果回溯一下牙防组成立的背景,这个谜团将逐渐清晰起来。 1988年12月,卫生部批准成立全国牙防组,其任务是宣传牙防知识,促进口腔健康。 “其实在此之前,我们是想在卫生部下面成立口腔保健司的。”一位了解其来龙去脉的医生向记者介绍说,但是由于门类太细分,这样的设置并未得到批准,而是成立了一个不占编制的“全国牙防组”来临时负责相关的口腔保健宣传,所有的专家都是由各大口腔院校的专家兼任,“这就造成了牙防组现在‘半官半民’的性质,且不具备法人资格。”不仅如此,这个组织也没有来自卫生部的资金拨付。 “我们并不想质疑牙防组在牙防方面的工作,但开展认证绝对是他们自己开发的‘副业’,也没有出现在网站上列出的‘工作任务’一栏中。”另一位状告牙防组和卫生部的律师陈江表示,这种非法认证是视法律为儿戏的表现。 饱受争议的认证开始于1992年。 “当时是时任全国牙膏工业协会(现改名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协会)的会长找到牙防组出面,请他们给功能性牙膏认证的。”有知情人士称,当时功能性牙膏刚刚开始兴起,许多广告非常不规范,所以才会想到邀请这个卫生部门下属的组织出面认证。 但早在1991年,国务院83号令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建立了认证制度。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而全国牙防组显然不属于此范围。 是“认证”还是交易? 因为无主管部门的拨款,全国牙防组只有通过“副业”来获得维持运作的经费。 “这是我们赞助的清单。”江苏雪豹日化公司(下称“雪豹”)的董事长童渝13日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出纳记录。在记录上雪豹共向全国牙防组的相关活动捐款近1500万元,其中900多万元用于邀请影视演员濮存昕拍摄爱牙的宣传片和播放费用(见表)。 “这是我们自愿捐赠给基金会的。”童渝称。童渝所说的基金会是指中国牙防基金会。此外,童渝还担任了这个基金会的理事。 1994年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牙防基金会,属于民间基金会。卫生部原医政司司长张自宽任首任理事长。基金会在实际运作上与牙防组是同一套人马。 之前,一些媒体报道中披露,雪豹每年会赞助牙防组10万元,并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向一家彩印厂账户汇入24000多元钱,还在2004年10月向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汇入了3万元会议费。 童渝承认基金会的运作并没有特别正规,比如上述费用都是直接打入相关账户,而没有通过基金会来运作。 “我们当时就是因为企业的捐赠才成立基金会的。”牙防组负责人张博学曾表示。由于基金会至今都没有公开任何账目,记者仅能获得雪豹方面的数据。 据公开数据,宝洁公司也曾捐赠1000万元给基金会。张博学介绍说,这笔费用,基金会已经支出200万元。 否认“权钱交易” 关于全国牙防组利用认证机会,与相关企业进行“钱权交易”的指责,作为获得认证的企业法人,童渝也向记者进行了解释。 童渝称其已经不记得具体捐赠的时间,但肯定是在获得“认证”之后。“之前的认证费用我们是直接交给相关医院的,一共是6.4万元。” 根据记者了解,牙防组的“认证”采用了委托有关医疗机构的方式。“这是牵涉到人的试验,国外主流的评测方式就是让试验者回家刷牙。” 至于后期的捐赠,负责“认证”的该医院相关人士肯定地表示毫不知情,也与医院的“认证”没有任何关系。 针对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曝光,上述相关人士表示毫无道理,而其选择医学院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的依从性比较好。 在央视的节目中,认为医学院选择学生从事相关试验的做法不合理,而上述医生表示,根据ADA的通行做法,试验没有问题。 “ADA(美国牙科研究协会)”是美国牙科相关产品的认证机构,其标准也被作为国际通用标准,该组织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牙科研究组织。 在ADA网页上,有对相关牙科试验的指导条例,记者确实没有搜索到强制试验者必须使用发放牙膏的规定。 而对于央视关于企业与认证机构之间存在“权钱交易”的指责,童渝和相关医院人士都表示,该媒体报道的内容并不属实,“我们都是有录音的。”他们不排除对其起诉的可能。据称,凤凰卫视等媒体已经在接洽购买这些录音。 “不认证就无路可走” “我不去认证就没有路可以走。”童渝对记者说,他所开发的功能性牙膏如果要在广告上说明自己的功效,就必须使用“抗菌消炎”等词汇。 上述词汇如果不经过认证即被使用,会被工商部门认定为“不正当竞争”,有关卫生部门也不允许随意使用医疗词汇。 “我们当时确实也没有意识到去查这个机构是否有认证资格。”童渝承认,他去做认证时考虑更多的还是企业的宣传问题。而根据雪豹的统计数据,在使用认证的广告播出后,年销售额上升了18%左右。 据记者了解,中华口腔医学会和牙防组聘请的专家是相同的,同为没有取得认证资格的机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挂靠在民政部的民间组织,后者是卫生部下属的“指导组织”。 “其实这一事件是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造成的。”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称,“既在管理上相对分散和缺乏标准,又在财政上没有给口腔保健宣传这种公益性的活动拨款,才会出现了‘牙防组风波’这种怪事。” 在我国,牙膏等口腔用品本来是归口在日用化妆品门类,属于原轻工部管理。但就其性质而言,应该归口在卫生部门更为合适。而且随着含氟牙膏等功能性牙膏的兴起,应该在其门类下进一步划分出口腔保健用品。 在国际上,包括牙科试验的标准、口腔类用品的分类和功能认定、牙科医生的行为、口腔保健的宣传等都是由ADA等独立的学术组织来管理,如果不符合其标准将不被接受为会员,其经费等也来自于会员费用、国家拨款等多元化的渠道。 目前,我国涉及口腔用品的产品,仅由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协会这个行业协会来管理,牙科等则归口在卫生部下属的医院管理,口腔保健宣传就是由牙防组来担任的,条块分割的情况非常突出。 “我们企业也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个中立的认证机构,能将认证和赞助彻底分离。”童渝在昨天播出的央视法制节目中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