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维他奶使用过期原料 > 正文
 

维他奶回收形同虚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8:37 第一财经日报

  涉嫌过期原料生产处罚令迟到半年

    本报记者 张红芳 发自上海

  上海三合食品配送商店的一个门面原是某纯净水厂的送货站,现在被临时辟出一个角落作为“椰子味维他奶”的召回退换中心,然而三箱用来换货的“咖啡味维他奶”从5月30日
至今原封未动。

  这批“椰子味维他奶”是5月30日受压于上海卫生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处罚令而被迫召回的。去年12月“椰子味维他奶”的生产商——维他奶(上海)公司使用过期原料生产的行为被香港一家媒体曝光。日前,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召回消费者还没有消费完的产品。但由于标准之争难有定论、召回批次形同虚设,消费者对这个迟来的“挽救措施”深表质疑。迟来的“处罚令”

  事情的起因来自于生产“椰子味维他奶”的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内部。曾任该公司品控部(质量部)经理的单志东去年8月份从公司离职后揭发了其在该公司任职期间,公司曾使用过期的椰浆生产椰子味维他奶一事,他确认这一生产批次的劣质椰子味维他奶数量是50万盒。今年5月29日,上海卫生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作出了处罚令:一、没收公司违法所得32万元,处以1倍罚款;二、在上海一家媒体进行相应公示,告知广大消费者自己曾使用过期原料;三、召回消费者还没有消费完的产品。

  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分管此事的经理杨建平日前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份香港媒体报道该事件后,公司曾对250毫升装椰子味维他奶进行过一次类似召回。然而去年12月召回的维他奶数量以及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杨建平表示,要等所有回收工作结束(即6月10日)后才能给予答复。

  在揭发者单志东看来,这个处罚来得太晚。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的行为也隐瞒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记者了解到,在被勒令召回的250毫升装椰子味维他奶中,包装盒上标注的“在此前饮用”日期分别为20050408、20050510、20050602、20050708,也就是说,只剩下一个批次的产品还在保质期内,且只剩1个月时间。“50万盒产品基本上已在市场流通且到达了消费者手中,现在的召回只是‘马后炮’。”单志东说。

  事实上,在椰子味维他奶的回收点,至今为止也没有消费者退换过一盒产品。“大概有五六个消费者来过,但都不符合上述退换批次。”临时负责退换工作的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对手里剩下的非椰子味维他奶也不敢饮用,曾要求来退换,但未果。保质期“标准”之争

  在椰子味维他奶事件中,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始终在强调原料问题上“BESTBEFORE”(直译为“在此日前使用最佳”)的概念判定。

  据悉,该公司生产这批椰子味维他奶的原料是从印尼进口的,其生产日期为2002年12月28日,保质期为15个月。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正是用这批原料于2004年4月至2004年7月期间生产了大量的250毫升装椰子味维他奶。该公司解释说,按照印尼当地的标准,该保质期只是最佳使用期限,使用这样的原料生产也符合国际标准。“因为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原料的标准,我们只能使用国际标准。”杨建平表示。

  “国内针对椰浆原料的确没有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协会技术部李世元表示,但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食品的定义,企业的原料采购和生产行为是有法可依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食品的定义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食品专家喻雨琴也认为,虽然国家对食品原料的标准不够完善,但是在国家标准之下,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保障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需要生产企业自身的诚信和自律。原料的采购是供应商和采购商双方面对面交易,质量技术监督局只是执行第三方监督和检验职能。而企业往往混淆了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区别,或者说是利用了这两者之前的差异。公司的态度

  在整个事情的进展过程中,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的态度始终暧昧。

  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在媒体上刊登的公告似乎在玩“文字游戏”——本公司于2004年4月8日至7月8日生产的250毫升椰子味维他奶使用超过了“BESTBEFORE”的原料,政府卫生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将本公司该批用料国外供应商标注的英文“BESTBEFORE”认定为“保质期限”,并由此认定本公司使用了超过保质期限的原料。公司使用“BESTBEFORE”原料生产的250毫升装椰子味维他奶合格,请消费者放心饮用。但是,本着重视政府部门意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态度,以后公司不会使用超过“BESTBEFORE”的产品。

  对此,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人士表示,“这种说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昨日,记者向杨建平询问,公司是否会改变态度,甚至公开向消费者致歉。杨建平坚决表示,“这(公告)就是我们的最后态度。”

  在上海几家超市的货柜上,记者看到了该公司的少量维他奶产品,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近期该产品基本没销售记录。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