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万个为什么之经济学家有没有良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 07:29 中华工商时报 | |||||||||
水皮杂谈 经济学家有没有良心看上去似乎是个伪命题,但是现实中的确说不清。 说不清的典例就是吴敬琏吴先生。吴先生2001年当选为中央电视台的年度经济人物,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吴先生代表了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在《财经》杂志刊登“基金黑幕
“黑不得”三个字成就了吴敬琏先生中国经济学家良心的代表,可见中国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是一种什么基本判断,“黑不得”三个字与其说是大家对吴敬琏的褒奖不如说是大家对整个中国经济学家群体的痛斥。 事隔三年,有关中国经济学家有没有良心的话题再一次引起媒体的讨论。同样是吴敬琏在会场上被记者追问会不会辞去中经国际独立董事的职务,因为同为经济学家的魏杰刚刚辞去新疆屯河的独立董事,正是魏杰的举动引起了首先是经济学家们的争议。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问魏杰:“你在这个公司已经做了差不多3年独立董事,为什么在公司要倒台的时候才选择离去?” 愿意公开姓名的经济学家杨帆则在媒体上公开指责:“独立董事没有实际作用,只是为了加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联盟。” 魏杰任独立董事的新疆屯河是刚刚崩溃的德隆系的旗舰,以魏杰的知名度和德隆的关注度,魏杰请辞酿成学界的风波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魏杰只是一个话由,被真正指责的是所谓的独董制度。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中国的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立独董,人数要求达到董事会人数的1/3,由此独董成为一门新的职业:根据一份不完整的统计表明,在设立了独董的274家上市公司中,共聘请或提名了500名独董,其中经济学家131名。最近的调查也表明,43.5%的独董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 证监会推行独董制度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如果独董制度到位的话,的确能为公司的正常治理提供帮助,问题在于这个制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目的和手段的背离,由大股东提名这种机制注定了独董只可能起到花瓶的作用。实际上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不但独董是花瓶,其他的董事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摆设。6月25日,魏杰任独董的新疆屯河董事会除董事长和总经理之外的全部董事集体声明,对公司对外的巨额担保不知情,因为这些该披露的信息根本就没有上董事会,不但独董不知情,就是其他董事也不知情。 那么,是不是经济学家出任独董就是没良心呢? 话不能这么讲。 至少这种指责对魏杰不公平。5月18日,新疆屯河宣布将出资2.79亿元收购德隆旗下的资产,5月14日魏杰和另一位宣布辞职的独董原文在董事会表决上对天山畜牧项目弃权,6月12日新疆屯河宣布收购交易价格后,魏杰、杜原文和牛新华三位独董6月16日声明反对,正是魏杰等独董的态度导致6月18日的股东大会上,新疆屯河只通过了原拟收购四个项目中的一项,保证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但是显而易见的,魏杰们的作用也就仅止于此了。 有关良心的话题其实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备受困扰的选择。据称,最早探讨“经济学家良心”的是社科院经济所的左大培,早在1995年他就发表过文章,标题就是《经济学界也要反腐败》,1995年经济学家们的腐败显然和独董没有关系。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之所以对经济学家们的良心如此敏感,是因为“中国经济学误导管理层的事真是太多了(应健中语)”,不是一次二次,也不是十次八次,而是“太多”,更有人直指,沪深股市现在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学家对管理层指鹿为马造成的,在他们眼中,不但全流通是利好,中小企业板也是利好,这不是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又是什么? 经济学家,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他们对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经济学家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刻意回避的问题。正是这种回避让我们以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概念去对照处在财富中心的经济学家的人格和品德,产生出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良心的质疑。 良心每个人都有,不会因为做了经济学家良心就丧失了,但是让猪油蒙心的时候还是越少越好。(8B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