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蝙蝠式股市思维 国有股问题不能成“腌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4日 09:52 经济观察报 | ||
董少鹏/文 两周前中国证监会召集券商峰会,导致投资者对政策一片热望。但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严肃地表明,投资者信心正丧失殆尽。这不是单指小投资人,而是指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投资者担忧的不仅有扩容、国有股流通(无论场内还是场外)、QDII,还有自身资产安全,社会认同危机等等。 虽然在去年初,中央高层就已经通过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方针不会改变,随后政策暖风不断吹拂,前不久政府甚至为了一个国有股减持的不当报道反复澄清,但参与市场的市场各个主体,仍然士气不振,市场外部环境仍然堪忧。 无论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还是一些证券报纸,在讨论证券市场发展问题时,都曾出现一种类似“看到蝙蝠在飞,就认为老鼠也一定会飞”的思维方式,并且这样的言论登上了大雅之堂。资本市场的中外比较,初级市场和高级市场的比较,转轨市场和经典市场的比较,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比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带着感情看待我们的市场,寻求稳妥的规范和接轨之路。 成思危同志最近多次提到“让股市回归本色”,我看过于理想主义了,回归本色首先要具备回归的条件和基础。证券公司连获得贷款都很困难,还有什么本色可言?关键之关键,是把中国国情和股市这一具体的市场组织形式很好的接上轨。加快解决问题的进程,要靠执行者的大义、专业、果断,也要靠教育。 股市真正的本色,既不是指所谓筹资功能(企业本位论),也不是指所谓投资功能(股东本位论),而是指公平交易,是让各个市场主体自主作出交易决策,是指没有人为的“运动”。现在投资者选择退出,不是市场没有投资或者投机价值,而是他们不能自主决定是否买卖。外部干预太多,变数太多,保护公平交易的机制太弱。 今年的券商峰会以及年初尚福林同志所作的《推动证券期货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长篇工作报告中,都反复强调了正确看待资本市场规范进程的观点。就券商而言,他们的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也同样具有客观的历史的原因。 两年多来,这个基本认识被反复强调,足见其得来之不易。如果早在2001年初,各方面特别是决策层多做些工作,多强调一下这个基本认识,资本市场的治理就不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在股市发展的初期,一家企业能不能上市,投资者要不要选择它,都不完全是可以由市场决定的。证券公司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公司。市场的历史性畸形基因,导致了一系列弊端,而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因掌握失当,争议被过分放大了。有些热衷于批评的人士,连一点公民意识都失去了。因局部意识形态脱离市场经济现实阶段导致的资本市场发展危机,是一次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大家既担忧又重视的国有股问题,经一再“腌制”之后,正在加快协议转让方式的场外流动,外资受让也已尝试多起。最近,几个部委正在加紧制定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具体可操作性规则。不要以为把非流通股交易限制在场外就保护了场内交易机制,这个假设根本不存在。国有股问题不可采取“腌咸菜”的办法,还是拿出来的好。 最近,有关部门在拟订资本市场发展白皮书,并准备报国务院,这是十分必要的。但真正解放思想,关键是制定解决相关问题的公众参与程序,这比回避问题要有效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