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迷局追问全流通 股市似乎到脱胎换骨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 09:30 中华工商时报 | ||
现在,中国股市似乎到了脱胎换骨的时候了。已经持续两年的国有股减持悬念正在反复向我们预示一个道理:如果说政策市从一诞生就开始走向终点,那么现在也许可以说,它已经走到终点。 政策市的出现是一种逻辑的必然。中国股市源自“温箱”里的一项实验。继尔,它被定位成国有企业圈钱的一种工具。这种定位决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少部分流通大部分不流通的 但是,国有股减持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对于两年来市场的表现而言,国有股减持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意味着灾难。然而同时,对于在政策的摇摆中艰难前行的中国股市的前景而言,国有股减持犹如打开了一条新通道。 尽管上市公司优惠税率的丧失已经宣告了股市“温箱时代”的结束,股市为国企改制服务的任务也在淡出,但是,只有国有股减持事件发生之后,股市才终于得以以真面目示人,人们也才终于得以看到股市的真面目扭曲到了什么程度。作为一种修正,全流通就成为股市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的必经之路。———仅有国有股减持是不够的,为社保基金筹资这个国有股减持的逻辑起点只有和全流通这个中国股市规范发展的逻辑终点紧密联系起来,才具有更为值得关注的意义。 国有股减持事件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从而为全流通提供了足够充分的舆论准备。在这场讨论中,国有市遭遇了前所未有分析和批评,作为国有市最直接的产物,政策市的终结也应在人们的预料之内。 不仅如此,它还直接给予政策市沉重一击。尽管为了避免对市场的冲击,国有股减持一事被搁置不议,但是,它却因此成为投资者心头最大的政策悬念。在国有股减持以及由此引发的全流通这个最大的政策悬念面前,任何政策都已显得无足轻重。市场两年来的持续低迷表明,盛产投机的政策市沃土已经变得过于贫瘠,理性投资理念种子已经萌芽,却苦无生存土壤。 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宏观经济和市场化进程屡屡受阻于既有制度瓶颈的股市之间,可能已经存在一个不小的落差。这个落差表明,10年来在多空之间从容翻云覆雨的政策本身已经因此显得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直接融资场所,在银行系统效率不彰的情况下,股市事实上承担着分流储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重任。然而,据央行最新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上半年,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下降,其中股票融资比例下降了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股市自身的正常发展已成问题,更遑论为银行“减负”。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政策市已经走进死胡同,加速推进市场化是唯一的选择,全流通因此也就成为唯一的选择。———正是在上市公司“部分上市”的背景下,尽管市场化的口号喊得足够响亮,管理层倾力推出的诸多市场化举措还是几乎无一例外地沦为掩饰非市场化陷阱的花花草草,股市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成长红利的美好愿望也终是黄粱一梦。眼下正在进行之中的深中侨退市风波,不过是股权分裂的制度设计如何羁绊股市市场化步伐的最新注解。 也许,国有股减持可以暂时搁置不议,然而全流通已经不能再延误,因为全流通已经不只是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中国股市眼下急迫的现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