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经过多次关联交易,中农资源已被股东和子公司变相借款达2.18亿元,非但招股项目多未投资,且募集资金中有3亿元曾一度被挪作他用,中农资源实际上已经成为幕后控制人圈钱的资源。投资者习惯性地将其幕后控制人联想为大股东中垦总公司,但实际上,种种蹊跷的现象表明,事情远非那么简单。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司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农资源问题的根源不是大股东专权,而是大股东缺位。随着证监会稽查人员的入驻,中农资源问题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本报记者王子恢
11月28日,中农资源发布公告,称已于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办《关于进场稽查的函》,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行为,已由中国证监会稽查局正式立案并交北京监管办进行调查。北京监管办稽查处已于26日正式进场。消息一出,中农资源股票便出现大幅下跌,而该股自6.24行情以来持续下跌,至今累计跌幅已近50%。上市末路今年亏损危机四伏
中农资源是一家于2001年1月13日正式上市的公司,注册地在北京,而主要业务在江苏。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全国商品种子最大的生产企业,其控股的华垦物资公司是全国农垦系统最大的农资供应单位,其化肥供应占全国农垦系统进口量80%。通过招股发行,中农资源共募集到约4.88亿元资金。由于具有第一大股东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和第二大股东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独特的农垦背景,上市之初,投资者便普遍对中农资源表示立足于高新农业技术为主导的种植、粮油加工及种业等做大做强充满信心。
但是上市并没有给中农资源带来好运。从中农资源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状况看,公司已经亏损1494.32万元。公司还称,由于前三季度亏损数额较大,预计200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仍将发生较大亏损。
中农资源拿出这样一份业绩,在投资者的意料之中。因为中农资源上市以后,其业绩便开始了大幅度的下滑。上市刚半年,中农资源就发布业绩预警公告,此后的2001年中期,中农资源业绩便上演了高台跳水,实现利润仅69万多元,给投资者交上了每股0.003元收益的首份成绩单,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达到了近99%;此后,其2001年每股业绩也仅有0.0242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79.89万,公司开始逐渐显露出业绩危机。显性问题中农资源迷雾重重
从当前已经公开的情况看来,中农资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一、挪用募集资金委托理财;二、信息披露违规;三、招股项目长期未见实施;四、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圈钱。
记者查阅中农资源2000年12月20日的招股说明书和2001年1月13日的上市公告书,其内容表明,中农资源承诺募集资金将分三年分别投资于“30万吨种子加工、农作物原种基地、种子销售中心、广西剑麻产业化、中垦鸵鸟产业化、天然香料加工”等六个项目,招股说明书表明,这些项目均是在1998年就已完成立项的成熟项目,募资的6个项目都有省以上政府批文,公司称这些项目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都在15%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增净利润1.23亿元。
但实际上,中农资源从股市上拿来钱后,根本没有及时地将其用在以上六个项目上。而是在募集资金刚到手、股票还没上市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将募集资金中的3亿元拿出来,分别与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签订了1.5亿元的委托资产管理协议,通过其在江苏省的两家控股子公司进行资金委托管理,实际上就是在炒股票。2001年正是公司主营业务大幅跳水的时候,中农资源不但没有积极推动新项目的实施,反而将本该用于投资实业的资金用来炒股,而且对于这个重要的信息,公司直到上市后数月才予以公开披露。由于信息披露违规,2001年10月17日,中农资源遭到上交所公开谴责,其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记者查阅中农资源第三季度报告,发现截止到2002年9月30日,公司4.88亿元募集资金中投入到各招股项目中的累计投入才达到808.79万元,其中现金支出790.63万元,全部是用于种子加工线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将募集资金中的12113.66万元用于流动资金周转,另外还有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35924.71万元,暂存于银行中吃利息。中农资源时至今日还不能按招股目标使用其募集资金,被市场指为圈钱的背后,可能还另有隐情。
同时,根据公司正式对外披露的相关资料显示,经过多次关联交易,中农资源已被股东和子公司变相借款达2.18亿元,而中农资源上市前的净资产也不过2.5亿元,即使假定这些资产全部为优质资产,到目前为止,几大股东在上市时所投入资产基本上实现套现。蹊跷债圈中国农垦难见清白
中农资源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之后,市场较多的观点均认为是中农资源第一大股东中国农垦在操纵上市公司圈钱。市场之所以得出如此结论,主要是因为中农资源一直有一个离奇的债圈——中国农垦欠神秘的北京裕盛隆科贸公司巨额债务,而裕盛隆又欠中国农垦原全资子公司、现中农资源控股子公司华垦国际(原名华垦物资公司)巨债。在这个债圈中,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农垦的位置值得怀疑,市场流传的普遍看法认为,裕盛隆正是中农资源向第一大股东间接提供资金的一个中转渠道。在2000年9月和11月间,中农资源通过华垦控制的裕盛隆向大股东中国农垦集团提供7000万元左右的借款。
这一债圈在中农资源上市仅仅一个多月便浮出水面。早在2001年2月21日,中农资源发布公告称,因中经开和建行起诉大股东中国农垦,法院冻结其拥有的4500万法人股。同时,北京裕盛隆科贸公司称中国农垦欠其债务,向法院提请诉讼保全,法院冻结中国农垦所持5510万法人股。记者查阅该公司2002年三季度报告,内容显示公司大股东中国农垦持有的10010万法人股仍然处于冻结状态。
中农资源发行上市以来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农资源控股子公司华垦国际(原名华垦物资公司)与裕盛隆一直存在关于化肥或橡胶等农资的大额交易:2000年6月底预付账款850万元,到2000年底,预付账款增至5898万元,而上市之后的首个半年报显示,至2001年6月底这一数字猛增到11932万元。而在2001年的年报中,这些数据变成了其他应收款,数额披露为10246万元。
2002年一季度季报还显示,中农资源董事会曾公告决定给华垦提供1.7亿元的银行信贷担保,华垦利用该担保实际从银行贷款2.42亿元。提供给中国农垦的巨额资金可能来源于此。
记者就上述问题求证于中农资源董秘黄桂河先生,他明确地告诉记者:第一大股东没有动过上市公司一分钱,大股东是“冤枉的”。公司挪用募集资金炒股票,就没有通过董事会,也没有通过股东大会。究竟背后操纵上市公司中农资源的是谁,黄先生请记者根据公司公开资料自己判断,他说,公司2001年年报及2002年中报几乎涵盖了公司所有问题。就当前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公司董事会及独立董事在最近一两天将有公告,届时会作有关说明。难解之局江苏农垦难脱干系
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中国农垦还是不能排除嫌疑。但是对于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观点,目前尚有几处疑点。
一是,裕盛隆以诉讼保全形式冻结中国农垦股权之后,该官司已经判决裕盛隆胜诉并转为执行冻结,但时间过去一年,面对近7000万元的债权,裕盛隆似乎并不着急执行。之所以如此,据记者判断,裕盛隆只是要极力地保住中国农垦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如果是按市场上普遍的圈钱行为,大股东一般要选择金蝉脱壳,中国农垦苦守大股东之位,是否别有苦衷?
二是,中农资源募集资金被挪用3亿后又很快回到银行里吃起利息。这一变化的过程中有左右公司的两种力量抗争的迹象。中农资源招股项目长期以来按兵不动与投资者的愿望相违背,但是这些钱放在银行里毕竟要比挪作他用相对安全。记者注意到,中农资源3亿资金被挪用炒股,当初是通过其在江苏的两家子公司进行的。
实际上,中农资源的主要业务来自于第二大股东江苏农垦,由于第一大股东中国农垦拥有当时珍贵的上市指标,而江苏农垦正在为上市作准备,所以两家一拍即合。中农资源上市以后,与第二大股东江苏农垦的关联往来也非常频繁,应收款有36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中农资源公司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公司章程、董事会及经营班子等高管人员组成情况看来,不论是董事会还是股东大会,任何向第一大股东一边倒的议案均不可能通过,公司总经理及财务总监均是江苏方面的人担任。此前挪用募集资金委托理财,既没有经公司董事会通过,也没有经股东大会通过。他说,当前公司许多资产收不回来,已经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公司是一个受害者。中农资源的问题不是在于受第一大股东操纵,而恰恰在于大股东缺位。究竟是谁在操纵上市公司,随着证监会的调查,一切将会真相大白。
中农资源的问题,远远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候,究竟还有哪些内幕,本报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