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国家将结束对中国邮政的临时性财政补贴,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政策出台之前,正在重组上市的中国邮政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本报记者傅旭明
日前,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副主任陈富荣在记者向其求证中国邮政上市一事时确认,上
市作为邮政改革的战略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但何时、以何种方式上市还需由国务院、证监会批准决定。他认为,邮政改革不同于其他行业,邮政专营不是垄断,改革之后仍要实行邮政专营。
陈富荣还对中国邮政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说:去年邮政首次扭亏,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扭亏。今年总的统计数字目前尚未出来,但从单项的数据来看,1-10月全国函件业务量完成84.4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5.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2.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6%。因此总的情况应该好于去年。
同时他还表示,中国邮政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如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等,要推进改革还有非常多的困难。
人员负担重
邮电分营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邮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据了解,1999年中国邮政从业人员达56.4万人。虽然邮政三年来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实施减员增效,目前从业人员总数已减少到50.6万人,但邮政人员负担仍然很重,分流人员的安置、离退休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等负担还是很重。因此国家邮政局要求各级邮政部门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在人事制度上,实施人才工程,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任前公示,建立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在用工制度上,采取灵活有效的用工方式,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取。
为此有关专家提出,既要消除臃肿,又要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淡季定员的方式,随忙增人增资。如函件包件业务,一般是春节前三个月里;如储蓄业务,吸储量、取款量最多的集中在春节前后三个月。只有淡季定员,才能保证大多数月份人员业务工作量饱满。到忙季,原来的定员不够用时,可以采用增人、延长作业时间、多给工资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而且业务忙季的业务量是逐步增加的,完全可以从容增人或增资。
普遍服务负担沉重
陈富荣介绍说,邮政的负担重最大的一块就是普遍服务,其中还包括军队义务兵的免费信件、边防通信、党政军的机要文件、党报党刊的发行等。
因为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所以邮政承担着普遍服务是受了国家的委托,代表政府为全体人民服务,属于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运作。西方一些国家成立了邮政公司,成为独立企业,但仍承担普遍服务,做法是由政府与邮政公司签订协议,明确要求与条件,使邮政公司能够接受。
邮政普遍服务有哪些要求,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共同内涵有以下三点:一、不论居住何处,人人都能平等享受寄信和收信的服务;二、寄信实行低资费,全国统一价格,人人都能用得起;三、邮政承担普遍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不要求邮政上缴利润,并对由此造成的亏损给予补偿。可以看出,邮政承担普遍服务是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目的,对邮政自身没有经济上的好处。
由于普遍服务的社会公用性质,因此属于普遍服务范围的业务只能由国家邮政一家经营,亦即当前我国规定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专营。专营是为了保证普遍服务的实施,只有在专营的情况下才能做到人人享受寄信收信的平等服务,才能使公民的通信权利得到切实保障。试想,如果不实行信件寄递的专营,而是放开“公平”竞争,各家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必然是有利则干,无利不干,那么地广人稀、偏远山村的信就没有人去送了,还谈什么“普遍服务”,还谈什么“公民的通信权利”?
国家赋予邮政企业信件寄递的专营权,是为了使普遍服务得到落实。而信件是实行人人用得起的低资费政策,资费的调整要由国务院决定。为了实现普遍服务,邮政要维持一个庞大的四通八达的实物传递网,有的服务网点一天只收几封信,有的邮路只投几十件邮件,邮政企业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所收取的信件资费。可以说,专营业务是一项注定要亏损的业务,邮政企业的政策性亏损主要由专营业务造成,而要通过非专营的效益好的业务来弥补,各国邮政莫不如此。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邮政仍有一半左右是亏损的。
建立什么样的补偿机制?
全国邮委会学术部常务副主任顾联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世界各国邮政都受政府的委托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任务,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补偿机制,很明显,“8531”(国家对邮政的临时性财政补贴以80万、50万、30万、10万元的数额逐年递减的计划)之后,我国邮政普遍服务还要搞,还要出现政策性亏损,这就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研究建立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时,应该考虑实施的简易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并且要纳入法律条文,使补偿机制具有法律依据。按照这一思路,我国宜实行以下补偿机制模式:
以免税为主。邮政承担普遍服务的单位免交营业税,以及各种地方税收;邮政车辆免交过路过桥费;建设邮政服务网点免交征地等各项费用,并由地方政府承担部分建设资金等。这一补偿措施决定实行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也便于操作。
同时,利用邮政网络资源,给予邮政一部分赢利性业务的经营权,例如简易人寿保险、小额抵押贷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物流配送,以及信息服务等业务。通过这些业务的赢利,来弥补一部分普遍服务形成的政策性亏损。
对于某些免费寄递业务,例如义务兵寄发平信,不应再由邮政部门无偿承担,应该由其主管部门按年向邮政结算。
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后,如仍不能补偿全部普遍服务的亏损,则其缺口部分可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实行上述补偿机制,需要将邮政普通服务的成本开支及业务收入进行准确计算,求出实在的政策性亏损的数额;同时也要对各项非专营业务分别进行专业核算,计算出每一项专业的盈亏,以确定各专业的不同经营方针,务求每个专业都赢利,尽可能多贴补普遍服务的亏损,减少政府的补偿数额。
同时他还指出,普遍服务的范围要明确界定,不能任意扩大。
包裹寄递属于货物运输,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部门都在搞,还有为数众多的私营运输户,邮政包裹只占很小部分。美国的联合包裹公司(UPS)已经发展成为跨国企业,而美国邮政的包裹业务只占本国市场的8%,根本谈不上普遍服务。
报刊发行原来不是邮政业务,自邮发开始,就有一部分报刊始终是自己发行,近年来各种渠道办报刊发行,竞争越来越激烈,邮发报刊的数量占50%左右,“主渠道”之说也已名存实亡了。
国家规定的邮政专营业务必须承担普遍服务,即使亏损也要干;非专营业务即竞争性业务,不属于普遍服务范围,一定要盈利,赚了钱来贴补专营业务的亏损。两者的经营方针完全不同,不能混淆。
的确,中国邮政存在着和其他国企相比更为特殊的处境和困难,要“脱胎”轻装上市,就必须解决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的问题,然而,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建立实施,而《邮政法》的修改草案尚在国务院法制办的讨论之中。而明年根据“8531”计划,这项临时性的财政补贴也宣告结束,也就是说,在明年到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政策出台之前这段时期,将是对中国邮政最严峻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