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征集意见 深交所急召机构密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2:3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创投板块即时行情>>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上周五晚,证监会公布了《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宣告创业板登场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次日,各大券商、基金随即进行了详细论证和分析;上周日,深交所召集13家券商、基金、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论战!对于即将到来的创业板,所有人都上紧了发条!

  创业板的推出,是继中小板诞生,以及股改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再创时代的一件大事。

  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估创业板的机会和风险,创业板的推出到底对市场有何影响?今日起,本报推出《创业板征求意见 中国股市再创新时代》系列报道,为您作全面解读!

  上周五晚,证监会公布了《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拉开了创业板正式登场的序幕!

  上周日,深交所召集了鹏华基金、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13家保荐机构和基金公司,以及三家会计师和两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共计30多家机构,就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交流和沟通,对创业板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商讨。

  深交所副总周明表示,此次座谈会的意见将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而管理层日后还将陆续推出相关细则。

  “创业板的工作自22日已经正式开始,3月22日,就是创业板的T日,今后的日程会沿着T+1、T+2排下去!”

  交锋·影响

  交易所:时机和败例并无压力

  周六在各大财经网站上,关于创业板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各方对创业板的担忧,一是当前推出时机的担忧;二是国外有一些失败案例。

  对此,交易所有关人士表示,对于推出时机,看不出来有什么不恰当。

  2004年推出中小板,当时的股市更加低迷,市场也能接受,目前大家无非就是担心资金承受能力。创业板推出后,每家上市公司的融资额度就1~2亿元,上市家数也不会太多,比起当前一些A股大公司的融资更是相形见绌。而创业板的推出,会丰富资金的投资渠道,对完善整个市场体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针对国外一些创业板失败的例子,周明表示,推出创业板是建立在充分总结海外经验的基础之上。全球共有40多家创业板,成功的占了多数,管理层总结了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尤其是其中的失败教训。

  东吴证券的代表认为,机构真正最关心的,还是创业板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监管、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工作,能否完成市场参与者的期望。

  交锋·焦点

  发行条件是否过于宽松

  在座谈会上,机构讨论的一个焦点就是,对于发行人来说,两个盈利的财务指标是否是过于宽松了?

  (注:一个是两年盈利,且最近两年利润不少于1000万;另一个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利润不少于500万,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周明表示,很多人表示对发行人只有两条财务指标要求显得过于简单,但管理层之前做了大量的公司研究,强大的数据论证支持了这个指标的形成。

  正是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持,管理层设计的这个财务指标还是符合现状的。以他个人观点来看,第二项指标更严格。

  一位券商代表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这两个简单的财务指标其实并不简单,尤其是后者,一家公司很容易实现500万元利润,但收入要超过5000万且持续以30%幅度增长,门槛并不低。

  来自浙江的一位券商代表表示,去年浙江有不少创新公司提出融资申请,但若按这个要求执行,有相当数量公司会被刷下来。

  周明表示,管理层对于创业板的定位考虑非常细致,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出发考虑,多次开会研究,按照目前这个标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有85%的公司都能被吸纳进来。

  交锋·建议

  信息披露和大股东行为需严管

  鹏华基金的邓召明表示,对于创业板,尽管基金现阶段有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多层次市场的建立,有利于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对市场来说既是考验更是机会。此次意见稿中的发起人条件比较宽松,建议要强化控股股东的行为,尤其是控股股东的诚信记录。

  其次,创业板更有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对监管也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信息披露上需要更多考虑。因为创新类企业变数很大,基金尤其关注如何在不确定下增加确定性。

  东北证券的宋德清表示,作为投行,更关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作用。不少券商认为,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周期会加大,这给投行业务增加了更大压力;其次,创业板是否有个时间表,也为大家所关心。

  对于投行的担忧和要求,周明表示,创业板的公司定位是成长型创新企业,而非创业初期的企业,已将风险降低了一个级别。不过,创业板的风险能否控制,保荐机构起着重要作用,对证券公司有要求,对投资者教育也有要求,交易所随后就会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

  本报记者 深圳报道

  市场

  影响

  创业板推出对大市不是利好

  “创业板推出后,一场新的利益分配盛宴将拉开大幕,从中长期看,我认为至少有三重影响。”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创投公司是最大赢家

  手中已有大量成熟项目的创投公司将是最大的赢家,A股市场由于估值较高,将成为他们最佳的退出渠道,一个项目获得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很正常,而新进入的创投公司则未必乐观,这些后知后觉者已很难获得好的上市资源,即使是质量较差的准创业板公司也是抢破了头,因此二级市场热炒创投概念股也在情理之中。

  创业板上市公司自然也是大赢家,比中小板企业更低的上市门槛,会让创业板公司的高管财富经历爆炸性增长。

  中小板、绩差股风险加大

  其次,中小板个股风险将加大。此前,高成长股票的稀缺性导致了中小板股票的高估值,随着创业板的推出,成长型中小市值股票的供应大大增加,驻留中小企业板的资金将分流,中长期估值将逐步回归,中小板个股的投资风险将加大。

  最后就是主板壳资源价值将大打折扣。目前主板中的ST股、绩差垃圾股的炒作盛行,但创业板推出之后,一部分私募基金将采取新的一、二级市场联动方式运作股票,而不是一味在垃圾股的不确定性重组中博弈,同时,中小企业利用创业板这一更加便捷的上市路径,也将削弱壳资源的价值。

  短期市场不确定性上升

  相比创业板推出之后的中长期影响,投资者当前更关注二级市场的反应。

  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坦言,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最需要的是一些稳定措施,但利好迟迟不见踪影,市场能否承受新的压力是个疑问。总体而言,市场的反应应该比较中性。

  而某公募基金经理则比较悲观,他认为大小非的抛售压力和巨额再融资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市场信心极度脆弱,创业板征求意见将加大市场对扩容压力的担心,市场休整的愿望落空,将面临情绪性抛盘的考验。

  据记者了解,创业板推出之初,扩容压力的确不小,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日前表示,初期将采取每次挂牌60~70家左右的形式。

  “如果马上推出创业板,对市场会有不利影响。”中央财经大学贺强教授说,在本轮调整中,扩容一直是市场最担心的问题,如果短期没有利好消息对冲,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

  重现中小板出炉影响?

  上述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当年中小板出炉前后的走势就是前车之鉴。

  2004年5月17日晚间,证监会正式批复设立中小板,当时市场同样处于弱势,上证指数从1783点跌至1500点附近。

  消息公布后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幅震荡,尾市才翻红。但随即遭遇10日均线压制,股指继续向下,到中小板正式推出的2004年6月25日,上证指数跌至1400点附近。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当年的弱势表现还受市场大环境不佳的影响,但中小板的推出的确打击了市场脆弱的神经,所以对目前的指数行情不要抱太大希望,更多的机会还在创业板相关个股之上。本报记者 黄晓义

  相关报道

    创业板的涨停限制将是20%

    周明:创业板兼顾了市场承受力与容纳量

  首批创业板公司20家左右 或出自中小板后备资源

    专家呼吁创业板的门槛设置应有更多制度创新

    创业板燃烧地方融资激情

    相关评论

    创业板破茧风险教育先行

    创业板市场宽进严管思路清晰

    叶檀:创业板不沦为垃圾场靠什么来保障

    十年终破题:中国股市进入创业板时代

    创业板制度设计三亮点

    市场关注

    今日大盘接受创业板考验

    创业板推出对主板有何影响

    专题报道

    关注创业板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