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市火爆开户都要排队等候 A股泡沫论重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1日 10:2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利明 实习记者 朱可 北京报道 持续狂热了一年的A股市场依然走牛,A股开户数每天以12万的数字大幅激增,排队开户再成盛景。 “警惕股市泡沫”,这是经济学家谢国忠提出的警告。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股市的估值已经达到泡沫水平。 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亦认为,内部及外部经济“双失衡”若将持续,经济将出现过热,通胀加剧,资产泡沫成形。 也许,进入股市的投资者确实应该重新审视股市“泡沫论”。 “泡沫论”重起 “从来没像现在这么火爆,开户都要排队等候了。”中信证券安外大街营业部副总经理韩钢说。 数据显示,截至17日,在今年短短10个交易日中,股市新增开户数已高达1291677户,平均每天开户数达129167.7户。其中A股开户数617492户,已超过上月590764开户数;B股开户数为12016户,比上月4476开户数大增268%;基金开户数为662169,仅比上月少376531户。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炒股狂潮推动下,沪深股市的成交量持续数日超过千亿元,周三更是达到惊人的1508亿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但是,警告的声音也随之产生。 “香港和上海股市可能已经出现了泡沫的苗头。内地股市出现泡沫,其原因在于由中国银行系统低存贷比所反映出来的流动性过剩。过度的流动性已经使股市翻番;而在未来,中国股市可能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调整,如同2001年后所发生的那样。”谢国忠在《财经》撰文指出。 吴敬琏则认为,中国经济出现内部及外部“双失衡”,在内部主要为投资和消费失衡,外部失衡主要是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和贸易摩擦加大。“双失衡”若持续,经济将出现过热,通胀加剧,资产泡沫成形,整个宏观经济变得很脆弱。一旦外部环境改变,经济将出现系统性风险。 吴敬琏教授的此番观点引来了争论。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我觉得牛市神话不会延续,如果延续会迎来大面积的灾难。我现在基本认为去年的年末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迹象。” 事实上,监管层亦在关注这一迹象。 进入2007年,央行开始先发制人,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1600多亿,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同时宣布调高个人购汇额度由2万美元升高到5万美元,力图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流动性泛滥引发的资产价格暴涨问题。紧接着,证监会叫停新股票基金发行,减缓A股市场大规模投资资金的流入。 这被认为是监管层承认市场过热的一个佐证。 把脉估值 重新审视A股估值,也许更有必要。 根据申银万国的统计数据,过去12个月的市场,沪深300指数花了前十个月上涨了52.7%,PE从14倍涨到25倍,后两个月则涨了38%,PE从25倍涨到了35倍。快速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A股未来的成长性。短期看来,A股的估值已经不具有吸引力,目前全部A股的PE已经达到29倍。A股目前的PE水平比成熟市场高70%,比新兴市场高45%,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因此,申银万国提醒:“短期热度犹在,中期警惕过热。” “通过操纵超大银行股来撬动上证综指的做法被应用到了极致,但这种做法不仅易于产生市场泡沫,更可能置整个市场于危险境地。”这是中信证券提出的警告。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结果显示,在2006年中,计算方法不当一共使上证指数产生了415点的虚涨,其中,若以单因素考虑,则新股首日计入给上证指数带来410 点的虚涨,总股本加权给上证指数带来256 点的虚涨,而不计算股改除权也给上证指数带来78 点的虚涨。 中信证券报告指出,“应该警惕当前的指数崇拜。近期A 股自由流通股本比重持续下降,使得指数的杠杆效应放大到了极度夸张的地步。这意味着近期市场指数的上行不过是虚幻地建立在少数行业和股票上的非理性上涨之上。一旦权重金融股价值回归,反向强化作用将对市场产生灾难性打击。” 为解决股指失真的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于今年1 月6 日宣布,新股于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合指数、新综指及相应上证A 股、上证B 股、上证分类指数。 事实上,对于中国A股的投资,许多人淡化为“投资中国的银行”,所有配置A股的资金必须配置银行股。但A股的银行股已经超越国际估值。 截至2006年底,A股市场上银行股占总市值的36%,金融股占比39%,比重之大位居全球股票市场首位。同时,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PB值分别为5.86与5.21,而这一数据国际银行股如花旗、美洲、汇丰、JP摩根均低于3。 由此,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erry Lou在1月8日还发布了一份题为《2007:泡沫终将破灭》的A股研究报告,甚至把金融股领衔的A股走势比作2000年TMT(网络科技股)泡沫。 长盛基金的一位中层指出,单纯以股指来判断虚高是有所偏颇的,只是市场中存在的是局部泡沫,而不是整个存在泡沫。 因此,中信证券指出:“立足于基本面分析的主题投资并不会失效。相反,市场躁动的情况下更需要理性的投资分析。”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