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兴业银行上市前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9:2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利明 北京报道

  苦等三年,兴业银行终于“登堂入市”。

  1月8日,兴业银行首发上市审核获得通过。普遍估计,其将于2月初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一度在A股与H股之间徘徊与苦候的兴业银行,被认为赶上了IPO的好时机,在原计划不超过13.33亿股的发行规模不变之下,如今因银行股的追捧而水涨船高,早先募集约70亿元的计划即将被突破。

  引资之路

  在多数人眼中,兴业银行在现有的股份制银行里并不突出。

  据英国《银行家》2006年8月的排名,兴业银行总资产、净资产在中国银行业均名列第十,但平均资本利润率居中国银行业之首。

  1996年,其实际资本从建行初期的5亿元增至9.6亿元。此后,兴业银行又先后两次增资扩股,一是1997年扩股后达到15亿元;然后是2000年扩股后福建省内和省外的股东比例由原来的3:7达到5:5,资本总额达到30亿元。

  截至2006 年6月30日,这家拥有18年历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却达到了5322亿元。

  2002年4月23日,兴业银行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福建兴业银行推进公开上市的议案》,其公开上市工作正式启动。在随后的上市保荐人与主承销商的遴选中,中银国际击败诸多强劲对手获得独家主承销商的资格。实质性的合作随即开始。

  同年6月20日,兴业银行与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委托协议书,服务主要涉及辅导兴业银行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提供发行次级债的支持,以及帮助建立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等等。

  这也被认为是兴业银行上市的重要一环。

  对于兴业银行的这一策略,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曾明确表示:引资的意义不仅仅是补充资本金,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股东结构和股权结构引进他们先进的治理理念、风险管理、营销技术,提高银行管理水平。

  但,这却经历了一番艰难的考量。直接上市还是先引入战略投资者再上市?

  为此,在兴业的内部曾一度引起过激烈的争议。

  这场基于对难易程度的考量的争论,最后还是定格在了复杂而又颇具挑战性的引资方案上。

  2002年下半年,兴业银行与大量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接洽,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有国际型金融机构。据记者了解,当时中石油也兴趣浓厚。

  “但,兴业不仅仅需要资本金注入,还希望借有实力的金融类机构投资者进入,引进更先进的法人治理和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经验。”参与兴业上市计划的人士称

  最后,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成为最后赢家。

  按签署的协议,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此次共认购兴业银行发行的9.99亿新股,共占增发后兴业银行总股本24.98%,其中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分别认购6.3909亿、1.5996亿、1.9995亿股,分别占增发后兴业银行总股本的15.98%、4%、5%。

  投资总额为26.973亿元,每股认购价格为人民币2.7元,为当时每股净资产1.5元的1.8倍。

  2004年4月,入股资金正式到位 , 在当时这也是境内商业银行一次性引入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定价比例最高的引资交易。

  不到3年之后的今天,这三家外资股东的收益将相当可观,以普遍预计的上市价格20元来计算,他们将获得600%的收益。

  A与H的徘徊

  引资之后,业内普遍认为,兴业银行将可能申请在中国A股市场或在香港H股市场上市。

  各方也在做相应的努力。

  2004年6月28日,兴业银行股东大会通过上市决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