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半语风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2:09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晓娜

  上半句减持股权投资 下半句看好金融、基建

  3月26日,中国人寿(2628.HK,601628.SH)首席投资官刘乐飞可能会觉得有点冤。

  当天一大早,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刘乐飞和副总裁刘英齐一路赶到香港,跟分析员和媒体开会,解读2007年年报。

  会中,刘乐飞表示,预计2008年市场动荡,为避免对投资收益造成影响,中国人寿将会调整权益类资产组合,可能采取措施降低股票和股票相关资产的比重。

  换言之,中国人寿可能减持手中股票。

  当日,刘乐飞的减持“预警”立刻被解读成市场的砸盘之锤,A股大盘旋即“配合”跳水,沪指由盘中高位回落超过100点。国寿A股本身亦受压,跌2.07%至28.44元,国寿H股跌0.182%至27.4港元,并受重盘沽压,在港股全日抛空的约57﹒4亿港元,国寿占逾14%。

  但事实上,刘乐飞的下一句话是,对金融机构、基础设施以及国内大型企业的股权投资,长期看好。

  情况究竟有多糟糕?当日,杨超在会后对本报记者强调,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还没结束,海外投资的风险可能难以把握。

  减持股票?

  《21世纪》:你们如何看待2008年的资本市场环境?你们也提到2008年要调整权益类投资比例,将作哪些调整?

  刘乐飞:是的,2008年我们会调整权益类资产的组合,会增加股权类资产,对于股票和股票相关的资产,可能会采取措施降低在组合中的比重,因为我们认为2008年国内和海外的股票市场都是震荡的,为了减轻对我们投资收益的影响,我们会降低相关的比重。

  但是,有一种资产是我们长期相当看好的,比如一些金融机构的股权、基础设施的股权以及国内大型企业的股权投资。我们认为2008、2009年这样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价格也可能会更好,因为2007年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非常高,但2008、2009年估值回落之后,对于我们抓住股权投资机会是非常有利的,价格也是有利的。

  《21世纪》:中国人寿2006年和2007年债权型投资比例都超过了50%,今年情况将会如何呢?

  刘乐飞:对寿险公司的资产组合来说,最核心的资产就是固定收益资产,其中包括债券资产,也包括定期存款,这两项加起来目前占我们资产总额的70%多。

  2008年我们认为,在固定收益领域内还有比较多的机会。因为今年通胀高企,利率仍处于上升通道,我们会把握比较好的时机,购入收益比较好的债券,包括国债、公司债,还有一些私募的公司债,另外保监会最近推出来的债券性的投资计划,这些新的固定收益品种,会有效提高整体投资收益的水平。

  我们一直把固定收益当成最好的资产来配置,2008年会大幅提高固定收益的配置。

  《21世纪》:你将今年的市场情况描述为“震荡”,那么中国人寿是否会根据市场适当调整投资策略?今年的投资收益率是否会受到影响?

  刘乐飞:应该说,我们对今年资本市场是非常谨慎的态度。

  去年我们投资取得了很好的回报,这也和我们之前所作的资产配置、资产布局有很大关系,去年应该说是收获的一年。但2008年,我们不是很乐观。

  2007年中国的股票市场涨了100%,2008年估计不会有这样的涨幅,但我认为我们还是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至于具体是多大的数字,我们也很难确定。通过对资产配置的调整,加大对高收益固定收益产品的配置,以及之前储备的一些项目投资和资产储备,我们预计2008年还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回报。

  《21世纪》:目前中国人寿的投资组合里面是否包括海外资产?

  刘乐飞:有但很少,海外的资产大概只占3%。

  海外投资慎行

  《21世纪》:中国人寿如何看待目前的海外投资机会?对于走出去有什么具体想法?

  杨超:中国人寿总体战略方针是两条腿走路,长短结合、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相结合。中国人寿的投资,我认为机会是国内多于海外,我们要坚持主业,我们的核心主业是寿险业务、财险业务和年金业务。

  当然,投资也是两条腿,一条是国内投资,一条是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也要长短结合,既有财务投资也有战略投资。

  我认为海外投资风险比较大,当然,我们不会因为风险大就不去投资,关键是要抓住机会。现在很多人都说,海外目前的估值比较低,是一个机会,我们也确实对并购作了很多研究。我们去年12月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小组。

  前段时间我们投资了VISA的IPO,这也不是偶然的决定,而是在我们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投资决定。

  《21世纪》:中国人寿对VISA的投资是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双方是否有战略合作计划?

  刘乐飞:我们对VISA的投资应该算是财务投资,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任何战略上的合作。

  但是应该说我们对于VISA以及全球支付行业的研究,从一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是在对中国银联、MasterCard、美国运通等的深入分析研究之后的决定。

  中国人寿在海外的投资,我们坚持非常谨慎的策略,海外是我们非常不熟悉的市场,如果我们要进入到这样一个市场的话,首先要对整个市场风险、市场中的资产、公司做非常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这是进入这个市场最基本的前提和最基础的工作。

  我们始终是把风险放在首位,所以对VISA的投资是2007年做了1年多的研究之后才做出的,我认为2008年是一个充满机会的一年,2009年的机会更多。我们在VISA上的投资,可以给国内其他机构一个提示,就是大家不要盲目到海外去有所动作,因为这个市场风险特别高,只有深入研究,对市场和投资的资产才有更好的把握,有比较好的投资效果。

  未来的海外战略投资,我们有一些项目还在运作当中,但还没有到披露的时候,若时机成熟我们会进行披露。

  《21世纪》:如果中国人寿再有收购的话,是否有再融资计划?会选择A股还是H股?

  杨超:不排除有再融资计划,但现在还没到这一步,要看市场情况和我们的需要。

  《21世纪》:中国人寿的海外投资是否主要集中于金融行业?

  杨超:我们是以金融业为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但是也不排除其它行业。

  《21世纪》:是否有集团上市的打算?

  杨超:这个想法倒是有,但还没到时间,没走到这一步,也不是我个人的决定。

  主打保障型产品

  《21世纪》:中国人寿去年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2008年有何计划面对挑战?

  万峰(中国人寿总裁):这是业务发展形成的格局,我们坚持主业特强适度多元,主业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寿险,我们认为,从当前来看,是中国寿险业发展最有利的时机,我们会抓住这个时机,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21世纪》:2008年前两个月,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有较大提高,原因是什么?

  万峰: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去年保单分红是比较好的,客户比较满意,我们的收益也是很好的,所以2008年的分红给客户带来了惊喜,刺激了今年的业务;另外,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市场策略,加大了拓展力度,坚持分红产品为主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了万能产品,大环境比较好,保险行业也比较好,而中人寿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因此业务也比较好。

  《21世纪》:现在很多人质疑很多保险产品已经不是保险,没有了保障,用来投资又不如直接买基金,你们如何看?

  万峰: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直强调,保险要突出它的保障功能,所以我们在产品发展上,会尽量提供保险保障的产品为主。

  我们也感到,中国当前的保险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风险评估还不具备很多知识,一般来说,客户如果投资于股票市场而产生亏损,他们可以接受,但如果购买了保险的投资产品而发生了亏损,我们还不知道客户能否承受这样的压力,这也是我们的担心,所以我们还是立足于传统型的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保障型的产品,适度兼顾资本市场中,客户既要有保障又要有投资回报的心理,以分红产品为主,适度发展万能险,补充市场战略。

  保险行业更多的还是应该研究如何为各个阶层的客户提供保障型的产品,更好的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