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托行业: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4:4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被主力金融机构银行、券商、保险、基金所挤压,信托公司退无可守,绝地反击,只有“俩手”可抓

  本刊特约研究员 杜丽虹/文

  编者按

  与银行、保险、基金相比,信托公司看起来什么都能做,但在每个领域又都受到专业化金融机构的挑战。

  经历了六次行业大整顿,在银行、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都蓬勃发展起来的时候,国内信托业犹如被挤在了生存的夹缝中。

  它们的路,在何方?

  从国际信托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信托公司的竞争力其本质来自于“一窄一宽”:窄,是指窄的高端客户定位;宽,是指最广泛的投资范围——不是最广泛的业务范围,更不是最广泛的客户范围。

  我们把这种核心竞争力,形象地称为信托的“俩手”。窄的高端投资人定位,为公司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产源,而宽的投资范围则保证了高端投资人的高风险收益,两者相辅相承。

  显然,并不是所有投资人都能够承受实业投资、实物投资(包括矿产、房地产、艺术品、林业等)和私人股权基金的弱流动性弊端。正像耶鲁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说的“投机者偏好流动性,而严谨的投资者则更偏好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并享受弱流动性折价所带来的长期回报”。

  本文提供了由信托产品专业化到客户专业化到转型私人银行的成功案例,也分析了沿着非专业化途径扩张、最终大而不强的失败信托典型。

  期待这些案例,有助于寻求突破的国内信托业历练出“俩手”。

  什么都做了,什么优势都没有

  研究国内信托公司报表,我们发现国内信托行业的杠杆率普遍很低,只有2-3倍。究其原因,贷款、担保和固有资产的自主投资成了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而信托主业却被边缘化了——信托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不到40%。

  自营业务的过度集中,导致了信托公司的低杠杆率。相应地,即使在最好的年份,信托公司的资本回报率也一般不到10%。不仅如此,自营业务投资收益和贷款质量的高波动也导致了信托行业普遍的高风险特征。

  为了摆脱这种低回报、高风险的尴尬处境,一些信托公司一度寄希望于使自己成为大型企业的融资工具,2005年以来它们推出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信托产品,这些产品在投融资渠道匮乏的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度受到追捧。

  但随着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的放开,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广,信托之于企业融资的意义正在逐步削弱。

  2006年3月,保监会出台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曾被市场认为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将通过信托渠道的模式出现了转向,受托人的资格被大大拓宽。除了信托公司,新增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等,信托公司不再是惟一受托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