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税收增大 力挺更多普惠性公共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3:5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薛黎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表示,2006年税收收入增收6770亿元,增长21.9%。对此,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对任何政府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更有财力做事,可以为国民提供普惠性的公共政策。”

  据介绍,自2003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速度,并且税收收入一直占据着我国财政收入95%左右的比重。“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支出,那么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抚贫等公共政策方面,国家就更有实力投入进行改革、改善。”梅松说。

  据悉,在财政收入丰收前提下,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有能力将公共政策制订地更加普惠,地方政府也应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北京市政府为公共交通买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京市民坐公交车刷卡只需4毛钱。据悉,北京市财政今年预计将安排49.76亿元支持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比上年增加13.04亿元。其中,光实施公交车优惠这一项,就将安排补贴34亿元。上海市有关方面近日也透露,去年超收的12亿元将全部用于做实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推进覆盖社会各类人群的制度建设。

  据梅松介绍,随着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边远地区

公务员工资拖欠或未按实数发放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改善;以及农业税的取消和对农民的补贴政策,都是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的。

  “当然普惠性最大的应该是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我国已经提出了逐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以前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大进步,此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教育等等都需要国家公共财政支出才能实现。”梅松认为,我国在这些普惠性公共政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记者了解到,我国正在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同时加大了在“三农”、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

  据记者了解,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曾明确表示,我国2007年的各项财政工作都将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