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聚焦黄奇帆之西南高地的金融理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4:2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记者 谢姝/文

  “我们要用15-20年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今年4月份第十届渝洽会上的宣言,多多少少表明了重庆在金融方面的理想。

  作为一个过去的重工业城市,重庆为何如此重视金融?

  黄奇帆说自己估计到2007年,重庆市GDP3000多亿,贷款余额会到5000多亿,到2010年,重庆4000多亿GDP的时候,贷款余额可能是10000亿,但重庆人会用10000亿吗?重庆的企业可能会将两三千亿在重庆借的钱,拿到四川、云南去投资。这就叫经济中心往外辐射。所以,重庆的金融蛋糕不小,全国有多少银行,重庆就有多少分行。但重庆的缺点是重庆本身的金融力量不足。

  目前,推动重庆金融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重庆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重庆市金融办公室。黄奇帆任领导小组组长,另一位出身中国工商银行沿海省份分行行长又曾担纲直辖市多个重要领导岗位的副市长周慕冰担任副组长,金融办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崔坚兼任,凸现重庆对金融工作的重视。

  在重庆官方网站上,金融办这个机构的职能是这样设定的:协助中央监管机构整顿和规范本市金融秩序;拟定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负责本市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负责全市公司股份制改造和拟上市公司的培育、初审及推荐工作,指导和推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再融资;等等。

  《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日前采访了重庆金融办副主任王军。

  《周刊》:重庆对上市公司实施大规模重组,最初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王军:前几年,重庆上市公司新增融资额很少,市政府就开始找原因:是上市公司自己不行呢?还是政府政策有问题?上市公司质量不行,就进行资产重组。没有人做工作,就成立专门的部门去做。2003年初就成立了上市公司重组办,专门负责上市公司的重组。

  当前资本市场正面临正本清源的关键时刻。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基石,投资者买股票代表的是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上市公司业绩和质量不佳,会影响到投资者队伍的壮大。

  在这个历史时期,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方面是从根本上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业绩;二是配合证券监管部门作一些协同监管,从外围解决上市公司的运行环境,包括整顿当地券商;三是建立一个健康有序、防范有效、协同监管的地方金融体系,这样才有助于使更多优质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募集资金。

  《周刊》:重组的对象主要是哪些公司?新出现的ST公司还管不管?

  王军:资产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好的公司通过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带动一个行业发展的龙头;差的公司通过重组,改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好的公司,重庆有一个“三集中”政策:优质资产、优良项目、优惠政策向好的上市公司倾斜,包括好的融资机会。比如帮助重百增发,实施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开招投标的国内第一个案例。

  重庆最初的重组对象是几家ST公司,像渝开发(资讯 行情 论坛)、西南合成、重庆东源等等,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质量和夯实基础,比如通过重组把路桥收费的优良项目置换进了渝开发;选择北大方正通过股权与债权重组介入濒临退市的西南合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效果并摘掉了“ST”帽子。

  由于历史沉积的亏损,这几年会有新的ST出现也很正常,重庆也十分重视,都在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协调。

  《周刊》:国开行是2004年在重庆新增贷款最多的银行,有88亿元。而且这5年国开行给了重庆900亿元额度的授信,据说还要增加。重庆为什么如此吸引国开行?通过渝富和八大集团向国开行融资,有没有政策障碍?

  王军:重庆吸引银行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重庆经济发展速度快,充满活力。这几年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之下,重庆的发展日新月异。2003年GDP增长是11.3%,2004年虽然受宏观调控影响,但GDP增长达到12%,基础建设投资增速达到27%,占全社会投资的3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到22%,占全社会投资的25%。工业增加值增长达到16%;二是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渝富和八大融资平台,有效增强了信用,降低了银行风险。近几年,国开行在重庆投放的所有贷款无一笔不良发生,增强了银行投资重庆的信心。

  通过渝富和八大投资集团做贷款,没有政策性障碍。如果说障碍,最开始倒是有一件:国开行最初谈判时要求市级财政作担保,市里认为虽然渝富和八大投资集团是地方政府出资组建的,但完全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地方财政不适宜介入微观的经济行为,最后是由八大集团拿自身项目和资产作担保。八大集团手里有高速公路、大学城等地产开发、路桥收费、污水处理、高等级公路等一大批项目,都是建成之后现金流丰富的基础建设投资。这些项目对于国开行没有任何政策性障碍,也不存在风险。

  做中小企业批发性贷款的时候,重庆协助国开行做了一个创新,帮助开行在重庆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已得到很多方面的肯定和关注。

  由于国开行贷款是净流入的区外资金,它贷款的大量增加实际上是直接充实了重庆地区资金来源的总量。

  《周刊》:这些重组都是在政府有形之手主导下完成的,会不会显得政府过于强势干预市场?

  王军:这是有为而治。有为和无为还是不一样的。无为而治对西部地区并不合适,从古到今西部的开发都不是自然演进的过程,西部要发展,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必须要结合。没有政府出面,仅仅依靠自力更生,亏损企业的债务剥离可能很长时间都完不成,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可能会给监管造成很大难度。

  研究这些重组,可以发现重庆地方政府并没有利用政府的强势地位,而是通过组建投资集团,遵循市场规律来完成的。比如天源化工厂的搬迁,土地的出让价格完全按照市场原则,渝富公司储备一段时间取得土地增值也完全符合市场规律,最后开发商通过拍卖取得土地的最后使用权,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

  《周刊》:未来重庆金融环境是一个什么状态?

  王军: 一般处理完不良贷款之后,贷款余额会下降。但是重庆这方面的数字显示,新增贷款前景良好。现在重庆的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1997年时贷款余额是800亿元人民币,其中35%是不良资产和坏账,到去年重庆市的金融资产余额为4000亿元,总量翻了几番。不良资产率从1997年的35%下降到11%左右,比例下降了24个百分点,预计重庆的不良资产率在今后的3年还会以每年2-3个百分点往下降。到2007年以后,预计重庆的不良资产率会在5%左右,将会成为中国金融环境最优良的地区之一。

  《周刊》:重庆力争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原动力是什么?

  王军:重庆要保持GDP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大概需要差不多一万亿元的投资。政府将会逐渐减少投入比例,这笔巨资将如何解决?只有搭建强势融资平台作支点。

  重庆去年1600亿元和今年2000亿元的固定投资,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中央政府和重庆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占总投资的15%,重庆本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投入占25%,沿海地区的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占15%,各类银行贷款占43%,其余2%则是重庆的企业到资本市场发股票、发债券融来的资金。

  很明显,重庆市依靠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融资的比例还不够。为了实现金融中心的目标,在今后几年中,政府投资要减少、外资投入要增加;银行贷款比例要逐渐下降到35%左右,资本市场的融资应该从现在的2%不断提升到10%以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