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5·19让资本重回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14:1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评论员 刘煜辉 已经记不清是今年以来的第几个“黑色星期一”了。六年前的5月19日,上证综指从1057点一跃而起,当天收报1109点,1个多月后即到达1750点的高位。从1999到2005,中国股市这六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国有股减持到千点论,从宏观调控到股权分置,当年千夫所指的“许小年预言”居然成真。
忆当年,一场让几乎所有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都丧魂落魄的金融风暴,竟然在中国催生了一次特大牛市,这或许是任何具备正常经济学思维的头脑都无法想象的事情。然而,这就是中国股市的奇特逻辑。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虽然由于外汇管制而幸免于难,但中国经济却遭遇到来自外部的强劲遏制,与此同时,大型国有企业的困境也日渐加深。在此情况下,政府一改之前对股市的谨慎立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决意冒险利用了一把中国证券市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5·19”行情。最能体现这种急迫心情的,是《人民日报》一篇著名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近期股票市场的回升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是股市发展的良好开端;证券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至此,所谓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都被驱赶到股市,政府、垄断资本以及民间投资者,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空前庞大的“多头”联盟,一轮特大牛市在所难免。 这轮牛市从1999年5月开始,到2001年7月结束,整整延续了两年时间,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宏大,堪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之最。在全球证券市场一片凋零之际,中国证券市场这一轮醒目的牛市,被许多人轻率地夸耀为中国股市的“一枝独秀”。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牛市被称之为中国股市的“跨越阶段”,但其中明显的“人为”和“泡沫”特征从此开启中国经济的系统风险之门。 政府成为中国股市的多头盟主总是以改革为背景的。国有企业的长期困境和政府的短期目标加在一起,给政府直接干预股市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当国有银行和国家财政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中国证券市场就成为为国有企业缓解危机的最好资金来源。事实上我们看到,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已经成为股市圈钱大军中的绝对主力。一些寡头式的大鳄已经将中国股市变成了他们最好的饕餮场所。虽然这一切都是打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时髦旗号进行的,但其通过股市缓解财务困境的本质一望便知。 吴敬琏先生将它比喻成赌场,似乎并不准确。因为天下哪有这么大的赌场?哪有大赌客也靠借贷赌的赌场?在所有人都忘乎所以的时候,中国股市的惟一功能只能是:毫无约束地透支中国证券市场的明天。 当这场狂欢开始谢幕时,它给市场带来的巨大代价就开始浮现出来,从不断曝光的委托理财的巨亏中,从银行不断沉淀的股市坏账中,从市场义无反顾地向千点关口奔泻而去中,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这也许仅仅是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