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股市为何越调控越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本周视点-张东臣 7月20日公布“敏感”数据,当日晚间宣布加息、大幅降低利息税的利空消息,而股市却出现连续上涨行情。这让很多市场人士和学者都感到意外。 对此,市场人士多认为是“靴子”落地效应所致,以“利空出尽是利好”来解释;有学者则认为这种观点是“误导”、“误判”——按照国际经验,一旦有敏感经济数据出台,股市应该最敏感地反应出来,7月20日股市应该下跌或者平稳,而不是放量上涨。 在笔者看来,这两种分析都过于简单化。或许是国内长期以来的“政策市”导致市场人士和学者都已习惯于“听消息”,而忽视对“基本面”的深入研判。如今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重视“基本分析”的机构投资者占据了主导地位。股指的“逆风而动”固然有“靴子”落地的效应,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市场主流资金对强劲的宏观数据的正面解读。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长11.5%,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增速加快;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长13.6%,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8.3%,二季度增长18.7%,6月份增长19.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4.0%,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20.0%,加快1.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虽然比5月份的2.8%略有下降,但仍同比上涨2.5%。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增长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2.3%,股份制企业增长39.5%。 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增长。上半年,投资回落3.9个百分点,消费增长15.4%,这说明经济增长的结构也正在优化。由于中国股市的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对宏观经济的代表性增强,炒作中期业绩的序幕由此拉开。截至2007年7月23日,已有72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中期业绩预告,其中有477家公司预计业绩改善或提高,“报喜”公司的占比远远高于近年的同期水平。 在此之前,由于媒体对CPI上涨以及加息、降低利息税的渲染,也使利空提前有所消化。从统计数据来看,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仍增长1.3%。通货膨胀持续并恶化的迹象并不明显。小幅加息和降低利息税后,活期存款的收益只有大约0.77%;一年期存款只有约3.16%;五年以上也只有约4.96%。存款的回报率仍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真实CPI可能比4.4%更高)对民众财富的侵蚀。 从美国近两个世纪的历史经验来看,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接近7%,1926年到2005年的80年间,年平均回报率为10.5%,其中1982年到2000年间,年均回报率高达17%。由此可见,对于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中国来说,股市对投资者来说,仍将长期具有魅力。 从周边市场来看,由于全球经济持续向好,投资者信心增强,流动性泛滥,美国股市大型上市公司利润增长超过预期,导致美股屡创新高,全球其他股市也纷纷造好。上半年国内贸易顺差同比增长了83.1%、外汇储备同比增长41.6%,这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了。最近,海外机构纷纷预期人民币升值将加速。对国际热钱来说,如果人民币一年内升值5%,那么只要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达到1%,就可以超过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了。而在中国这样一个GDP呈两位数增长的经济体,找到这种机会实在太容易了。加息和降低利息税无疑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短期来看,尽管紧缩政策还不是影响股市涨跌的主要因素,但其累加效应已不容忽视,对市场的估值也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比如,多次加息以及降低利息税后,市场的无风险收益将达到并超过5%,所对应的市盈率只有20倍。对价值投资者来说,这将是抑制股市上扬的最核心因素。任何一只股票,如果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其未来增长(更严格的标准则是实际分红回报率)足以使其市盈率降低至这一水平之下,就不值得投资。 再比如,很多人认为1.55万亿特别国债会因为成本压力(利息支出成本+汇兑损失成本+管理成本)而缺乏可操作性,但在笔者看来,尽管目前的加息和降低利息税会进一步增加该成本,但是这一举措仍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成本原本就是宏观调控所必须要付出的,QFII、外汇投资公司“走出去”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以更低的成本回收流动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