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石化整合旗下公司 > 正文
 

水皮杂谈:中石化私有化的本质是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14:21 中华工商时报

  水皮

  拜托各大网站责编的厚爱,很多财经频道均开辟有水皮的专栏或博客,但是由于水皮疏于查阅,因此对于网友的提问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

  一个非常偶尔的机会,水皮在新浪的专栏留言中发现,早在一个月前就有网友在质
问水皮,为什么不对中石化的私有化发表杂谈,是不是被中石化收买了?

  中石化为什么要收买水皮?水皮不知道,但是水皮知道,对于中石化私有化其实早在第一时间就有过评论,而且并不正面。这一点至少有两家电台的主持人可以证明。一家在北京,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家在大连,是大连电台,采访都是播出的,相信有不少朋友能在空中听到。

  不过,口说无凭,水皮杂谈为什么不立此存照呢?是什么因素,使“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回避了这个2006年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私有化退市事件?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私有化。

  那么什么是私有化呢?

  根据约定俗成的说法,所谓私有化的过程是特指国有企业或公营事业单位股份制改制上市或集中拍卖给私人资本的过程。1980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在全球掀起了一个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这股最早始发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浪潮经过90年代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国家政治转型的推波助澜,或多或少正在渗透着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这是一种解释。

  而对于上市公司或公众公司而言,所谓私有化还有另一种方向完全相反的解释,是一个退市或股份重新向个人手中集中的过程,往往发生在并购的过程中触及要约收购的底线,这既是对并购者的一种警告也是对被并购者的一种保护。这是另一种解释。

  这两种解释,前者侧重于经济制度变迁,后者侧重资本市场操作;前者是一个国有资本向私人开放的过程,后者是一个公众股份向私人集中的过程。总而言之,都是一个由公到私人的过程。

  中石化的所谓私有化符合这个特征吗?

  显然不符合。

  中石化或中石油的私有化本质上是一个重新国有化的过程,石油资源重新垄断集中的过程,与民争利的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这个过程发生在国际原油期货一路狂涨突破70美元的背景下,同时也发生在中国股市持续4年多低迷熊市的背景下,更发生在

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东支付流通对价的背景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石化对旗下四家公司采取集中退市的做法可谓一石三鸟。从操作层面上讲,可称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操盘者的时机把握之好、分寸拿捏的尺度之妙令人拍案叫绝。最绝的是面对10%-30%的溢价,投资者表面上看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管理层却能从中看到上涨的预期。

  谁是受害者?

  打开中石化这4家子公司的K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4家子公司最后的收购价其实都没有超过这两年的高点。

  扬子石化是4家公司中溢价最高的,达到26.24%,收购价是13.95元,而在公告之前,市场价仅有11.05元,但是2004年3月24日,扬子石化曾创出14.90元的高价;齐鲁石化的收购价是10.18元,公布前市场价仅为8.18元,但其实早在2004年3月18日,齐鲁石化就创出过11.93元的高价;中原油气,收购价为12.12元,溢价达到19.10%,公布前市价仅为10.71元,而在2004年3月17日,却曾创出过12.65元的高价;石油大明的收购价是10.30元,公布前市价仅为8.81元,而在2002年7月29日,股价就曾高达10.30元,2004年3月18日,股价就在9.27元左右。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两年以上的投资者永远失去了靠股价上涨扳本的机会。

  但是,长线投资者受到伤害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大家都知道自从2001年6月以后,中国股市一直在走大熊市,4家公司却能在大熊市中创出高价本身就说明有着强大的业绩支撑,这种强大足以抵御“覆巢之下没有完卵”的拖累而特立独行。不过令人震惊的是,这4家公司的新低同样发生在2005年的1月份,齐鲁石化1月18日创下5.34元的新低,扬子石化是在1月20日创下3.39元的新低,石油大明是在1月6日创下4.5元的新低,当时的上证指数在1250点左右徘徊。2004年3月中旬,4家公司的股价创新高有大盘走强的因素,也有年报漂亮的因素,2005年1月创下新低,又是什么因素呢?3月25日的证券市场周刊发表中石油、中石化私有化案例剖析的文章,题目就叫“操控私有化”。文章说,“从香港私有化的情况看,大股东为了打压股价,并进场控制要约收购前的股价,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布利空,并进场收集筹码,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还能保证私有化的成功率”。作者在研究了中石油的吉林化工之后,总结出一套私有化流程。公司首先更换总经理,马上公布业绩亏损,股价下到最低位后,早已进场的主力拉升

股票,到一定价位再发业绩亏损、计提等利空消息,清理场内大户。一切完成后,独立财务顾问出场,鼓动小股东接受收购建议,并附带释放利空打压,流通股股东受打压后,接受要约,吉林化工成功退市。按照作者的说法,不仅中石油如此,中石化的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和中原油气都是如此。

  中石化4家子公司退市之后公布的年报显示,齐鲁石化每股收益达到0.94元,同比增长42.54%,中原油气每股收益0.85元,同比增长20%,石油大明每股收益0.51元,同比增长近40%,业绩下降的仅有扬子石化,每股收益为1.51元,下降幅度为25%。

  显而易见,中石化的老股东由于这4家公司的退市既分享不到

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也分享不到股市回暖而带来的收益。投资,投资,投到最后一切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