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白条股改 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当休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11:04 四川金融投资报 | |||||||||
正在大家讨论目前大盘是否能成功构筑三重底之际,昨日沪指就已面临着半年线的压制,这使得半年线与三重底的对峙更有噱头。 同样是在昨日,第十三批股改公司集体亮相,21家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共有17家,占比达到80.9%,创股改以来的新高。使这条消息更具噱头意味的是,昨日媒体刊登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的讲话,认为国资委不是股改阻力。两者的呼应相得益彰。然而我们看到,
李荣融在表示国资委不是股改阻力的同时,认为需要继续研究可行方案,各方面依法维护各自的权利,这才是对股市负责。“各方面依法维护各自的权利”,这句话我们能否理解为是国资委对非流通股在股改过关的前提下,尽量少支付对价的另一种表述呢?如果是肯定的答复,那么对于本批股改公司约一半未公布方案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过关”与“少支付”之间取得一个最佳的平衡值是有相当难度的,毕竟股改方案被否已不是新鲜事。另外,权证作为少支付甚至不支付对价的工具,目前已在市场中广受诟病。于是,在不影响股改进度的前提下,先公布股改公司,再补充股改方案便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这似乎又与“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提法相左。 随着股改逐步进入深水区,难题已接踵而至,如果非流通股东仍缺乏诚意,以后开“白条”的股改公司必定增加,这对股改的平稳推进危害甚深。显然,非流通股东目前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当休矣。 本报记者 唐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