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股改迷雾 全流通之后未必有牛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7:36 新民周刊 | |||||||||
我们好不容易走出了股权分置的这一步,却发现问题根本不在于股票是否流通,而在于流通之后的股市是否公平合理。一味地相信全流通之后就有牛市,那就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撰稿/周洛华
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相信假的能够变成真的。我们唯物主义者主张剖开现象看本质,坚信决定资产价值的根本因素是股票本身的基本面而不是花哨的包装式的改革。随着股改的深入发展,我们似乎逐渐地看到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股改不是灵丹妙药,而顶多是一种实验性的试剂,让我们发现了影响我国股市的根本因素。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就是手里持有的股份数多了,但是公司的总市值并没有增加,大多数公司的总市值随股改之后自然除权而缩小了。这就出现了一种悖论:管理层推动股权分置改革是为了增加公司的价值,为什么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却在复牌后缩小了呢? 主要是因为股权分置改革是在不同股东之间重新划分蛋糕,而不是在想办法激励上市公司提示业绩,做出更大的蛋糕。如果你相信一堆“烂货”不值多少钱,难道两堆“烂货”就会比一堆烂货更值钱?这就出现文章开头的悖论。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要结合“做大蛋糕”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否则不会有任何长久的效果。这其中有两项重要的改革可以结合股权分置同时进行,最终达到为中国股市扶正固本的功效。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中,国资委本来就不愿意送对价,因为对价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在可以趁此机会引进做空机制。深交所的农产品和新钢钒这两家公司带了一个好头。农产品在公布方案后,大股东国资委承诺一年以后可以按照每股4.25元收购全部流通股。其结果是农产品的股票复牌后根本不除权,反而一路上涨到4.4元以上。这说明引进做空机制,允许投资人向国资委抛出股票是明智的。而且这个价格也确保了国有资产没有流失。因此,利用认沽权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有利用普通中小投资人,也有利于国资委。还为市场创造出了新的金融工具,就此形成了可以做空的市场机制。也可以从根源上防止3年以后大股东疯狂套现时,普通股民损失惨重的情况。因为股民可以预先通过持有做空股票的做空工具而获利,并把股票打压到一个让大股东无从获利的水平。 相反,另一家公司的做法就令人气馁了。这家公司抛出了认购权证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这就违背了金融市场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在不能自由做空的市场上,无法对认购权证进行合理对价。这家公司权证上市后疯涨,而其股票却一路缓缓下跌。这就是说:送股和认购权证的方法既不适用于股权分置改革,也不利于股改之后的市场稳定。 许多投资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公司治理。这个问题决定了你的股票是否听你的话。其实,买房子是一项不错的决定,因为你对房产的物权没有瑕疵,房产完全听命于你,而不会听命于开发商。股票就不一样了,你买了股票,投资的钱其实被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其实就是大股东的摇钱树,上市公司只听命于其控股母公司,而不是平等地对待全体投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和中国股市的治理结构缺失有关。 一个现成的改革方案就是把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剥离开来。以上港集箱为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是其绝对的大股东,经过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流通权,我们应该就此把上港集箱的股权划拨给上海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或者上海市社保基金。由于这其中的各方都是国有体制,因此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只要简单地进行行政划拨就可以了。而新的股东将对上港集箱的增发预案进行审核,如果增发有利于其所持股份的增值,也许会批准,否则他们宁可否决。 如果上市公司继续为大股东融资的话,上市公司本身就失去了投资价值,就如同我买了一套房子,但是这套房子必须以房产商事先确定的价格出租给房产商的亲戚。那么这套房子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上市公司今天的情况也一样,我买了上港集箱的股票,但是这个公司仍然必须听命于母公司,按照母公司指定的价格购买或者租赁母公司的资产,这样的股票价值实际是并不大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