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上市公司可以回购流通股的通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因为在成熟市场,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是提升股价的有效手段。当管理层发现公司股价被低估时,便通过回购股票以提升股价,同时可以减少现金分红的压力。
尽管目前资本市场有能力并且愿意用现金回购流通股的公司并不多,并且按照现有法律框架,不允许公司有库藏股,回购股票只能注销,但投资者对此的认可,实际上反映出
对公司通过收缩的方式提升股票价值的期待。在讨论全流通方案时,尽管与送股方案相比,投资者持有的账面总权益没有区别,只是持股数量和每股权益不同,但缩股的方案因为可能对股价有提升作用而被很多市场人士推崇。这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对一个只鼓励上市公司持续股本扩张和融资的市场的厌恶。对于并购重组而言,扩张和收缩实际上是共生的两个方面——买方通过并购来扩张自身的资产规模,卖方则通过并购来实现收缩。除了资产出售,公司的回购、分拆、分立也都是公司收缩的常规手段。
在国际市场上,迫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压力,公司经常会通过各种手段分拆或者出售盈利能力差或者成长前景不好的业务。IBM出售PC业务给联想的消息传出后,IBM的股价便有所提升。实际上,每一轮扩张之后,企业常常会有一轮收缩,这也符合产业自身发展的周期。但中国资本市场从诞生之初,上市公司便将股本融资作为最常规和便宜的融资方式透支使用,而净资产的定价体系又使得规模成为衡量企业实力以及进一步获取其他间接融资的基础,股价的高低跟大股东和管理层没有实际关联。于是很多上市公司选择了盲目的多元化和非理性的大规模投资及收购,中小投资者也因为上市公司持续圈钱和低效率的资金使用而损失颇多。
全流通以后,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定价功能得以发挥,股价成为管理层最关心的要素。而目前很多多元化的公司因为业务板块繁杂较难估值,主业突出的公司因为更容易估值而将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很多公司管理层便会选择出售非相关主业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近几年,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实际上非核心资产已经开始遭到冷遇。在2004年发生的上市公司435起直接资产剥离的资产重组中,与上市公司主业明显无关的资产剥离为349起,剥离资产总额为200亿元,占全部剥离资产的71%。而在全流通市场下,由于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而且由于上市公司定价统一了,公司的收缩手段将更加多元。回购、分立等收缩方式会被经常使用。而有前瞻性,根据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企业情况决定公司是发展抑或是出售某块业务,成为管理层最关心的命题。通过此种方式让现有的上市公司夯实资产、提升价值,也有着现实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