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聚焦独立董事 > 正文
 

(独董制度四年回顾与反思) 独董之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16:31 中国证券报

  陆家豪

  ——首例被证监会处罚的独董

  在中国证券史上,陆家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早在我国独董制度实施之前就已经成了独董,而在独董制度真正实施以后,他却迅速退出了独董的舞台;他不拿上市公司一
分钱酬劳,应该说很“独立”,但他又持有上市公司1万股股票,似乎又与独立性相悖;他的遭遇引发了人们对“花瓶独董”以及“独董风险”的思考。

  从郑百文1996年上市起,陆家豪就开始担任该公司董事。郑百文虚假上市和上市后信息披露虚假等问题暴露后,2001年9月27日,证监会作出决定:对郑百文董事陆家豪处以10万元罚款。

  陆家豪不服处罚,反将证监会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陆家豪提起诉讼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故驳回陆的起诉;2002年11月1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陆的上诉。陆家豪告证监会的官司画上句号。

  吴昌侠

  ——首例“以权谋私”的独董

  2005年4月14日,西北化工(资讯 行情 论坛)一则澄清公告承认了公司9000万担保与独董吴昌侠有关,也最后证实了独董违规事件的真实性。而独董违规事件被认为与西北化工连续两年亏损,以及公司股票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有密切关系。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实施独董制度四年以来暴露出的第一例独董“以权谋私”丑闻。从过去的“花瓶独董”、“缺钙独董”、“开溜独董”到现在的“强盗独董”,一直饱受质疑的独董制度再度陷入一片骂声。如何对独董实施有效监管也成为管理层面临的新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吴昌侠已经被当成了独董“堕落”的典型。吴昌侠将部分独董滥用职权巧取豪夺的丑恶一面暴露无遗,再次将独董民事法律责任等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吴昌侠是第一个传出“以权谋私”丑闻的独董,但他肯定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由于我们在制度上对独董缺乏有力的约束,所以“吴昌侠式”独董的出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独董既然肩负着监督大股东、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重大使命,又被赋予了相当的权力,就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对他们进行制约,而不应对他们的道德良心给予太高的期望。

  方轮

  ——首例提议罢免董事长的独董

  已经在主板市场摘牌的广州南华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经以两件事情引起证券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一是公司董事长自2003年1月起“出国就医”长期不归,开了上市公司董事长“失踪”的先河;其二是公司独董方轮在董事会上提议罢免“失踪”董事长何竟棠的董事职务,开了独董要罢免董事长的先河。

  2003年6月9日,南华西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独董方轮提出的“免去何竟棠董事一职的提案”。但是,在6月27日召开的公司2002年度股东大会上,该议案并没能顺利通过。2004年4月29日,公司股东大会最终免去了何竟棠的董事职务,但这已无法挽回公司的不幸命运。2004年9月13日,南华西终止上市。

  虽然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效果,方轮“罢免董事长”的提议还是引来了一片叫好声。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预示着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开始逐步增强。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整个过程不过是独立董事与公司共同演绎的一次作秀,其目的只是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调查和要求。不管认真还是作秀,在独董制度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切实的可操作性的背景下,独立董事罢免董事长的“壮举”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俞伯伟

  ——首例监事会提议罢免的独董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监事会被公司法赋予了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经理行为等职权。但由于我国《公司法》并没有规定保障监事会行使职权的具体程序和措施,所以造成了监事会事实上的虚设。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发出不同声音的屈指可数,而伊利监事会在“独董罢免案”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却又让人感慨良多。

  2004年6月16日,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会决定,将监事会提出的“免去俞伯伟独董议案”提交200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该议案旋即被认为“程序不合法”,因为这次董事会会议的召集,没有按照监管部门所要求的那样提前10天通知所有董事,包括独立董事。6月29日,监事会决定将上述议案改由200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以使审议变得规范。8月3日,临时股东大会召开,俞伯伟独董职务被免。

  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一样,伊利监事会在历史上也基本上没有行使过什么监督权。所以对其“出位”表现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监事会被公司实际控制者当成了排除异己的工具。这不能不说是监事会制度的悲哀。

  于福忠

  ——最早且任职时间最长的独董

  1993年,青岛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先后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按照香港证券市场的要求,青岛啤酒聘请了两名独立董事,分别是香港居民阮北耀和青岛本地的于福忠。

  1993年、1996年、1999年,于福忠连续三届当选青岛啤酒独立董事。2001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后,青岛啤酒2002年6月改选董事会时不再提名于福忠为独立董事候选人。于福忠担任青岛啤酒独董,长达10个年头,成为任职时间最长的独董。由于《指导意见》规定独董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所以这项记录将很难被超越。

  于福忠出生于1933年,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于福忠有40多年金融管理经验,而且在青岛当地拥有相当不错的人脉关系,这可能是他被青岛啤酒选中并被长期聘为独董的主要原因。

  于福忠的独董生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除了青岛啤酒之外,于福忠没有担任其他公司的独董;其次,于福忠是在退休以后担任独董一职的;第三,于福忠是青岛本地人。这三点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公司。

  张仲礼

  ——年龄最大的独董

  2001年4月9日,在上海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2000年度股东大会上,81岁的张仲礼老人当选为该公司独立董事。到2004年3月任期届满时,张仲礼已届84岁。在我国证券史上,张仲礼当之无愧地拥有“最高龄”独董这个记录。

  张仲礼具备担任独董的许多有利条件。比如说,他学识渊博——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8年、1953年先后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又比如说,他德高望重——历任美国华盛顿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再比如说,他积极参政——从1983年起他连续担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共提了48个议案,获得了“议案大王”的美誉。

  公告显示,张仲礼在任期间,上海汽车共召开19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绝大部分会议张仲礼都亲自参加,这一点实在令人称奇。尤为令人称奇的是,经常有其他比较年轻的独董因故缺席,而委托张仲礼老人代为表决。看来,年龄大小并不是选择独董的关键因素。制度建设的要领应是设定目标,而不是对行为主体加以限定。

  胡学军 姚彬

  ——首例被董事会罢免的独董

  2003年4月11日,北大科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免去胡学军、姚彬独立董事职务的议案。胡学军和姚彬成为我国在上市公司建立独董制度后,最早被董事会罢免的独董。

  需要指出的是,罢免这两位独董的董事会,与当初聘请他们的董事会并不是一回事。胡学军和姚彬是2002年4月23日被北大科技董事会提名为独董候选人的。2002年6月23日,上述提案在公司2002年第2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2002年11月25日,北京颐和丰业投资有限公司取代中粮国际仓储运输公司,成为北大科技第一大股东。随后公司于2003年2月对董事会进行了较大调整。罢免独董的议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指导意见》要求,“独立董事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除出现上述情况及《公司法》中规定的不得担任董事的情形外,独立董事任期届满前不得无故被免职。”从公司公告所披露的罢免理由来看,北大科技董事会对胡学军和姚彬的罢免显然违反了《指导意见》关于独董免职的要求。问题是,违反了又怎样呢?

  徐传谌 杜婕

  ——首例被“关注”的独董

  2005年5月2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独立董事备案办法》。次日,吉林炭素(资讯 行情 论坛)披露了深交所对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关注函有关内容。

  深交所认为,吉林炭素上市以来,违规向控股股东吉林炭素集团提供巨额资金,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公司独董徐传谌、杜婕未履行勤勉义务,未主动关注公司相关重大事项,被深交所于2004年8月17日予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通报批评。深交所对此事予以关注,要求该两名候选人在担任独立董事后,严格按法律法规、《上市规则》的规定切实履行诚信勤勉义务。

  由于吉林炭素收到深交所关注函的时间是2005年4月27日,且该关注函编号为“[2005]第3号”,所以可以推断徐传谌、杜婕并不是今年第一拨被深交所“关注”的独董。但是,由于《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在股东大会召开五个交易日前披露本所关注意见”,而吉林炭素已预定于5月26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所以不得不抓紧披露两独董被“关注”的情况,结果使这两位独董成为《办法》出台后最早被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独董。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