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敏
成为一名称职的独立董事实际上并不难,笔者结合自身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与理解,加上三年多来的身体力行,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二是要讲诚信。
知识是立足点
上市公司是所有企业组织形态中最高级的一种形式,而公众公司的董事、高管责任要远大于普通的非公众企业。所以,担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任职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高于普通企业董事的。
首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任职者必须有全面的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法律知识。独立董事必须基本了解这些法规的大体框架、立法精神和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独立董事要有借助法律专业人才(包括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充实自身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其次,是要有基本的财务知识。我们不要求独立董事像注册会计师那样精通财会知识,但是,如果一个独立董事连基本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都看不懂,行业的经营特征所导致的财务特性都不了解(如有的行业就是高负债,就不能简单地拿负债率来判断其经营是否正常),那么,他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报上的签字岂不是闭着眼睛签字吗?这样的独立董事无异于橡皮图章、举手机器,既不尊重自己的人格,也不尊重中小社会公众投资者,更是对证券监管机关和相关法律的藐视。
第三,独立董事任职者还应该有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于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的证券市场。要了解其基本脉络和轮廓应该不是费力的事,这样就能对一些中国特色、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时期问题有客观的把握,比如额度制背景下出现的大股东欠款、关联交易、股权分置的历史渊源等。在掌握了这些历史情况后,对有些问题的董事会决策就更加务实,而不至于太理想化。
除此之外,独立董事应该对宏观经济有基本的关注和独立判断,如宏观调控问题、外汇升值问题;还要对所任职的特定上市公司的微观行业和区域经济、政策环境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以上客观要求,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如证券业协会)试图通过一周的培训来完成,笔者相信其用意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鼓励、引导有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如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咨询机构)以及其它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出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这也是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
出路在诚信
具备了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否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胜任的独立董事呢?未必,还要看此君的主观努力如何。
如果独董总是推托自己事务繁忙而不出席董事会,那就没有起到勤勉尽责的义务。如果其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视企业管理层的违法违规而不见,视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而不为,甚至参与造假、为虎作伥,那就更有失诚信。
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出路在诚信。这其实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应该说整个证券市场和中国浮躁的转轨经济中最需要的就是这两个字。美国、欧盟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多少都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缺乏诚信有关。现在商学院在MBA入学时开了“商业道德”这门课,这是一个进步。
当然,诚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有制度保障。要让失信的成本很高,要对违规及不尽责的独董也不仅是“谴责”,而且要罚款甚至是追究法律责任,那就是法制化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