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之下 伊利称雄艰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杨婷 2月27日,伊利对外宣布,奥运冠军刘翔成为该公司形象代言人。这是伊利成为2008年奥运赞助商后一个令人关注的营销大手笔。 其实在2005年岁末,伊利已确认刘翔、郭晶晶为形象代言人,现在只是对外公布而
“伊利的战略规划是,未来3-5年内,借助奥运营销平台,将伊利发展成为国内乳品行业最具品牌影响力的领袖企业。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型乳业集团之一,我的目标是让伊利的年收入达到1000亿。”伊利掌门人潘刚说。 伊利借助奥运是否能达到潘刚所绘的蓝图?在乳品成本上升,利润摊薄的情况下,乳品企业如何生存?风起云涌的乳品市场,品牌竞争会出现什么样的格局? 近日,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发布2005年财报:主要财务指标全线飚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1.75亿元,较2004年增长39.38%;利润总额为4.92亿元,同比增长29.75%,并且实现每股收益0.75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快速增长,使伊利集团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家收入过百亿的企业。 “借助奥运,伊利的品牌知名度能得到很大提升。中国乳品行业,多数业内人士都承认伊利是老大。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各个企业在不断发展,市场在不断变化,蒙牛、三鹿的发展势头也不错。”中国奶协副理事长王怀宝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就目前中国的乳品市场而言,不会出现一家独大,或者三五家企业垄断整个市场的局面。” 竞争无时不在进行: 2005年12月1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与国内乳业巨头三鹿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认购三鹿集团43%的股份,注资额为8.64亿元,这是迄今为止外国企业在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大投资。此次中洋结合,使中国奶粉领域跳出一只“狼”来。 其他各大国内乳品企业更早时候就已纷纷与外资联手,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光明乳业(资讯 行情 论坛)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1.55%;作为蒙牛的战略投资者,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及英联投资一度以引领者的角色,指引蒙牛弄潮商海及香港上市;而完达山的50%股权,也被英国Rich-Keen公司和统一联手认购。 在乳品行业中,还未引入外资的仅剩下伊利一家。与此同时,其他乳品国际品牌从来不曾放弃对中国市场占有的野心。伊利虽然搭上奥运快车,但是其外在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2006年央视广告招标中伊利拿下了2.48亿元的广告额度,成为乳业的“标王”。光明和蒙牛分别中标2.25亿元和8000万元,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但是蒙牛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蒙牛的广告投入将大幅度减少。蒙牛不仅不会收缩央视的广告战线,还将更多地整合活动资源。孙先红甚至向媒体毫不隐讳地透露,明年蒙牛在营销上至少将投入8%的营业额,估算下来,总投入将在10亿元左右。而伊利高层也对外宣称,将竭尽全力用好奥运平台。分析人士认为,伊利奉行“大营销战略”,其在营销上的投入趋势之猛,决不会比蒙牛低。 乳业企业的斗法以高昂的支出为代价,几乎是招招见血。“高额的营销支出就是为了抢占市场,市场份额失去容易收复难,所以企业在营销方面不惜花重金。但这项支出与回报必须是相对等的,不然容易出现资金问题。”王怀宝说。 与此同时,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使乳品的利润摊薄。“企业不仅承受着竞争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在考虑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管理等问题。”王怀宝说,“要克服成本压力、营销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对企业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保持好的成绩更不容易。” 据了解,眼下,糖价由2005年每吨3600元左右涨到5000元以上。国家对复原乳有关政策出台后,原奶收购价格普遍上调,由每吨1400元左右涨到每吨1500-1600元,上调幅度达8%。但成本的上升并没有使乳业巨头拉升产品的价格,而是靠丰厚的积累和大面积的市场支撑着。相反,价格战和变相的价格战却在市场上演,“买十赠二”、“买八赠二”甚至“买三赠一”的促销仍在一些超市进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