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农交会拉动地区农业发展 推动农产品走向国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杨婷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了解到:交易会的成交合同金额突破220亿元,意向合同金额突破290亿元,分别比上届增加20亿元和40亿元,成交和意向合同金额比上届增长20%以上。河南、吉林、广东分居成交金额前三甲。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农产品贸易平台,经历三届,农交会已形成独特品牌,并折射出三农发展新特征。

  产业化经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在农交会期间,不少省市并召开了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和贸易交流活动,如浙江湖州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广东荔枝果酒及农机产品推介会、宁夏绿色清真食品推介会……这些交流活动不仅推介本地区的优质产品,同时促进其龙头企业与和经营组织与外界的沟通、贸易,龙头企业与农村经营组织的发展直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目前已发展到11.4万个,龙头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极具成长性和生命力的市场主体。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8454万户,比2000年增加2493万户,平均每户从中增收1202元。产业化不仅使一部分农民能直接进入龙头企业务工,还有许多农民参与到运输、营销环节的经营活动,增加了收入。2004年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从业人数3333.2万人,比2000年增长11.6%。在本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河南省480个项目签约51亿元,排名第一,在农交会首日湖南企业即进账7.2亿元,到展会结束,湖南省各企业总成交额突破25亿元排名第六。

  绿色农产品诠释新农业

  记者在展会上观察到,各省都高举绿色产品旗帜:陕西打出“中国最大的绿色果品基地”口号;广西唱响“美丽的广西,绿色的食品”;黑龙江要以“绿色食品,走向世界”;河北说“绿色食品出燕赵,飘香果蔬入京城”,新疆交易团以“绿色新疆,生态农业”为招牌。……

  根据主办方农业部的要求,本届农交会参展产品必须是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优质农业生产资料及先进适用的农牧渔机具。本届农交会共有946家境内企业报名,经筛选后实际进场参加展示展销的企业为636家,比上届增加了86家。

  记者在展区上了解到,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已输入电脑数据库,用扫描仪扫描条形码扫描后,电脑屏幕上便会立即显示出“某市某区某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字样,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溯源条形码,可以提供蔬菜生产基地和生产者等相关信息,一旦产品质量出现任何问题,便可以根据编码进行质量追溯,从而有效约束菜农的种植行为。

  “现在中国农产品不仅是注重量更注重质,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产品的质量安全被提到了首要位置,我们只有提供绿色产品才能巩固和开拓市场。优良的产品首先必须是安全的产品。”浙江湖州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国际贸易促进中国农业“走出去”

  吴仪副总理在参观农交会时指出:入世以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一定要抓住机遇,搞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中国农产品

竞争力

  据了解,本届农交会有8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参展产品涉及畜禽设备、水果、蔬菜、肥料、水产品、种子、生物技术、橄榄油以及食品等。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其中日本、爱尔兰、泰国、印度等国家组织了专门的采购团,采购意向非常广泛。

  数据显示:2004年农产口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14亿美元,其中出口中额233亿美元,进口额度28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264.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2005年,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获得的三年过渡期基本结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将实现对贸易组织的承诺,进一步下调农产品关税,农产品进口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对主产区及其农民也会产生较大冲击。企业、政府及农民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要积极协作,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

  农交会的国际性为中国农业走向国际提供了贸易平台,同时也把中国农业推向了一个标准化、国际化的市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1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